砥礪漫漫六十載,這裡名醫輩出如潮,才俊澎湃如濤,攻堅克難如伐,這所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大型綜合中醫院無疑為歷史交出滿意的答卷。60年前,西苑醫院建院初期就確立了建設研究型中醫院的目標,60年後的今天,更加堅定了建設一流現代化研究型中醫院的信念! 通過『十二五』和『十三五』建設周期,使西苑醫院能夠在高質量完成醫療任務的基礎上構建特色優勢學科群,在中醫臨床療效、服務能力、科技成果創新等方面有所突破,將研究型醫院建設成果惠及廣大患者。 馬桶蓋上搭起的實驗室 『我就坐在馬桶蓋上,在大浴盆的木板上開始了第一個實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回憶起剛建院時期艱苦的科研環境,仍記憶猶新。 時間仿佛回到了60年前,剛剛從北京大學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的李連達就來到了這所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大型綜合中醫院。 醫院成立不到一年,全國麻疹流行,但國內還沒有相關疫苗,幾乎每個孩子都要染病,從事兒科的李連達想要研發一種強效的注射劑,能夠保護患者的心血管系統,防止小孩出現急性循環衰竭,他主動向醫院提出,要利用業餘時間來研究中藥注射劑。 醫院在用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只給李連達騰出了一個廁所作為實驗室,但總務科下令不准改動廁所里原有的東西。為了不耽誤搞科研,李連達就把馬桶蓋合上,成了現成的板凳,把木頭板子搭在洗澡盆上,就成了實驗台。這個只有幾平方米大的廁所,就是西苑醫院基礎醫學研究室的前身,現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臨床可以證實中醫是否有效,但較難說明為什麼有效;臨床可以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但較難上升到現代科學水平,走向世界。因此,中醫臨床研究應該密切配合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經過他的多次實驗,研究終於獲得成功,這一成果轟動了中醫藥界。 從此,西苑醫院緊鑼密鼓地制定了臨床研究計劃,在普遍治療、重點研究的原則下,對1748名門診患者進行了初步療效分析,結合老中醫的以往經驗和專長,確定了15項臨床項目。至1957年底對中醫藥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金黃散治療多發性癤腫等8個課題進行了臨床療效總結。此外,1957年還承擔止痙散對小白鼠神經活動的影響等6個國家任務課題。1958年至1961年,共有各類研究題34項,曾獲得全國科技大會的獎旗,研究的疾病幾乎都是當時的疑難雜症。 如今,經過幾代人艱苦不懈的努力,1984年西苑醫院成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第一臨床醫藥研究所,擁有中國中醫科學院老年醫學研究所、臨床藥理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基礎醫學研究所,以及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市中醫脾胃病研究所、北京市中西醫結合血液病研究所,是國家臨床藥理研究基地、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的一部分,在中醫藥臨床及科學研究的許多領域皆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 血瘀證研究開啟開門辦科研 上世紀70年代初期,風靡全國的所謂『活血化瘀現象』,其實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陳可冀和郭士魁老中醫的臨床實踐有關。 陳可冀院士還記得,當時周恩來總理提出要加強對冠心病的防治研究,當時對冠心病的研究陷入了難點,1971年後,西苑醫院承擔了冠心病的臨床研究任務,為了突破難點,陳可冀大膽應用活血化瘀名方血府逐瘀湯進行預防,取得較滿意的臨床效果。他主持的『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既繼承發展了中醫傳統活血化瘀理論,又創造性地給出現代科學的系統闡明,賦予了血瘀證和活血化瘀新內涵,推進了血瘀證和活血化瘀這門新興醫學領域的現代發展。 經過陳可冀學術團隊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對血瘀證和活血化瘀的研究2001年及2003年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及一等獎,是中醫藥領域首次獲得該獎項一等獎。
『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獲200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科研人員發揚艱苦奮鬥精神,開啟了開門辦科研的大門。1975年內,西苑醫院在山西省稷山組織了防治氣管炎等科研小分隊,進行了數千人的普查普治。 這一時期,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需要輪流到科研的第一線,包括當時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設立的科研門診,以及與北醫三院協作的每周一次的聯合大查房和合作科研項目。當時信息技術尚不發達,查閱文獻資料需要人工一本本地翻找,費時費力,統計只能使用手搖計算機完成,繁瑣複雜,工作量大。 但是,各個研究室里學術氣氛濃厚,工作積極性很高。研究室每周都會開一次臨床與科研會議,討論臨床與科研進展及遇到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及下一步工作計劃,科研態度都十分認真嚴謹。正是憑藉着這種不斷的堅持與積累,為醫院今後在臨床和科研上取得卓著成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首例骨髓移植 探索臨床與科研結合 『文革』開始以後,西苑醫院的許多科研項目一度中斷,比如婦科,由於受『搞中醫研究不許動刀論』的影響,婦科醫生只能開處方不能動手術。 就在醫院科室撤消、人員不固定、時間不能得到保證、缺乏必要的儀器設備等狀態下,科研人員沒有忘記周恩來總理在全國第一次中西醫結合會議上提出的『加快中西醫結合的步伐』的殷切希望。1993年的一場手術,讓醫院的科研工作有了新氣象。 當手術室的護士高興地告訴大家,第一例自體骨髓移植手術成功時,血液科的醫務人員眼角都泛起了淚花。這也成為全國中醫單位成功實施的首例骨髓移植。 那年冬天,一位山東籍中年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患者,經過180天8個療程的化療後,患者隨時有復發危險,當時擺在醫務工作者面前的選擇是只能選擇立即進行自體骨髓移植。 但是,醫院當時既往毫無經驗,也無預處理做全身放療及自身骨髓淨化處理等條件。 血液科老主任麻柔還記得,當時在對各種可能性考慮周全後才制定了嚴格骨髓移植操作規程,『整個移植期間,醫護人員與患者同吃同住,我們克服了各種困難,經過1個月,終於順利實施了首例自體骨髓移植。』麻柔說,在移植全程用中醫藥辨證施治施護增效解毒,患者恢復良好,未出現相關併發症,充分體現出中醫藥的特色優勢。 此後的日日夜夜裡,科研人員排除各種干擾,探索出一條中西醫結合的研究方向,他們實行院內外結合,開展了氣管炎等研究;落實了與302醫院協作對急、慢性傳染性肝炎的臨床研究,試製成功『6912靜脈注射液』獲得滿意效果,在全國中西醫結合展覽會上展出。人胚心肌細胞原代培養也獲得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同時,還建立節律失常『缺血樣』損傷性心肌細胞模型,從而為深入開展附子I號、冠心II號等研究奠定了實驗基礎。 自主研發中藥新藥碩果纍纍 2008年,西苑醫院加入中國生物技術創新服務聯盟(ABO),成為聯盟唯一的中醫藥單位。2012年,成為『中醫藥研究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3年成立『中澳中醫藥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並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研究中心的消息着實令該院院長唐旭東為之振奮。『我們承擔的科研課題連年增加,科研經費不斷增多,一些重大項目的科研實踐表明我們的科研成功縱向深入中醫行業中。』唐旭東說。 而最讓他牽掛的還是中藥新藥研發工作。作為北京市ABO聯盟的中藥研發服務窗口單位,一直加強自身的中藥新藥研發能力建設,一方面積極自主研發中藥新藥,如:塞絡通膠囊、奧沙恩注射液、通降顆粒、還腦益聰方、祛瘀化痰通脈顆粒、雙參通冠膠囊、解毒通絡注射粉針、降糖消脂片臨床前研究等,同時配合ABO聯盟聯合申報產業技術聯盟,完善和加強自我研發能力。 『2007年我們成功實現了腦血疏通口服液的二次轉讓;研製的保健食品中苑牌睿祺片和中研苑牌肝祺片轉讓同仁堂。2008年,梅健胃膠囊獲得新藥證書;醫院轉讓的「金藤清痹顆粒」獲得新藥生產證書。2009中藥新藥「塞絡通膠囊」(6類)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研究批件;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藥物及其製造方法先後獲得中國、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日本、韓國、歐洲、加拿大等多個國家的發明專利1項。』唐旭東自信地介紹着中藥新藥的研發成果。 名老中醫雲集 培養中西醫科研人才 岳美中、陳可冀、李連達、翁維良、周靄祥、許建中、周建中,這些響噹噹的中醫大腕都來自於這所歷史悠久的中醫院,在老一輩中醫大家眼裡,這所中醫院不僅僅是他們揮灑青春地方,更承載着他們對接班人才的期許。 而雲集在該院的這些名老中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大多都集中在優勢學科群,這對如何做好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傳承與挖掘工作、培養專業人才來說是難得的機會。 回眸歷史,或許是『團結中西醫』的辦院方針讓西苑醫院這顆桃李滿園的參天大樹愈加繁茂。1954年,根據中央提出的『繼承發揚祖國醫藥遺產關鍵在於西醫學習中醫』的指示,衛生部從全國調來了一部分有經驗的西醫藥人員和醫藥院校畢業生,一部分參加中醫研究班系統學習中醫,一部分西醫跟老中醫臨診學習。之後,這些西學中人才一部分隨後被分至西苑醫院,成為西苑醫院臨床和科研的骨幹力量。 1955年創辦全國第一期西學中班 1962年前後從中醫研究院院部、內外科研究所調來王文鼎、岳美中、趙錫武、錢伯煊、陸天鑫、朱顏、郭士魁、王伯岳、耿鑒庭等著名中醫及中西醫結合專家,為西苑醫院醫、科、教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63、1964年北京中醫學院畢業的十餘位中醫系(六年制)畢業生分配至西苑醫院,成為各科室醫療、科研隊伍的新生力量,日後亦逐漸成長名中醫專家。 彼時,群賢畢至,名醫匯聚。名老專家、『中學西』班、『西學中』班畢業生、中醫學院畢業生以及原華北大區醫院的李亞、趙樹儀、陳之寒等西醫醫務人員成為了醫院最初的技術力量,並構建了老、中、青三代結合的高質量人才梯隊。 『人才是研究型醫院學科建設的核心,當前要緊的是加快中青年骨幹隊伍培養,能從老一輩名醫手中接過傳承的火炬。』唐旭東若有所思地說。 為此,該院依託着優勢學科群豐富的科技與醫療資源,堅持臨床、科研、教學並重,通過多模式、多途徑,加強對不同層次優秀人才的培養,提高其整體醫療水平、科研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打造高水平人才梯隊,為研究型醫院的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 該院遴選了一批德才兼備、開拓創新的中青年骨幹,進行重點培養,使其早日成為學科帶頭人或學科後備帶頭人,面向國內外選聘一些學術造詣較高、有影響力知名專家和學者,通過其學科引領和技術支持等手段,推動優勢學科群建設。該院還引進一批有思路、幹勁大、熱情高的博士後工作人員,在合作導師的指導下,為博士後培養質量的提高和高端人才儲備奠定基礎。 科學的構架 支撐研究型醫院建設 『經過十二五建設周期,我們從基礎與臨床應用基礎研究、臨床評價、保健食品研發等方面逐步形成並完善了以基礎醫學研究所、臨床藥理研究所、中醫藥保健研究中心為主體的三大科技支撐平台,圍繞加強學科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升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國內外一流研究型中醫醫院的重點目。』唐旭東院長介紹道。 多年來,他們堅持以三大平台與優勢學科群建設為抓手,創新機制,有機整合基礎、臨床、藥學和保健品研發等力量,推進臨床與科研相結合向縱深發展,為西苑醫院朝向研究型醫院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正是這樣科學的科研架構體系,使得該院建院60年以來一直堅守着研究型醫院的方向。如今,醫院通過合理整合調配醫療資源、科研資源、信息資源、人力資源,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形成了具有較大優勢的醫療、科研、人才培養和管理體制的綜合體系,為建設研究型醫院、提高醫院的整體競爭力、發掘醫院新的生長點、推動醫院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大醫博學,厚德濟民』已成為該院每一個中醫人為之努力的信念,也正是這樣文化傳承,使得這支人才隊伍永葆青春。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