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晚上,台灣著名攝影家阮義忠先生應邀來到蘇州,在江蘇蘇州崑劇院做了一場名為【生命的寬度 影像的深度】的講座,與300多名聽眾影友分享了他的攝影之道和人生情懷。23日,蘇報記者獨家對話這位素有『現代攝影教父』之稱的攝影大師。 聊與蘇州的緣分 23年,從『古代』穿越到『未來』 1992年,阮義忠第一次短暫到訪蘇州,緣於陪同一位法國攝影師朋友在蘇州拍攝攝影專題。在他的印象里,蘇州是一個『文人的樂園』,每一個庭院、角落既是人工營造又道法自然,讓人既驚艷又充滿猜想,中國傳統藝術的集大成都在蘇州。當時來蘇州旅遊的人還不多,園林里更是遊人稀少,感覺好像回到了『古代』。遺憾的是,當年只顧欣賞,自己並沒有拍很多照片。回台灣後,他也會經常推薦攝影師到蘇州拍攝。 時隔23年再來蘇州,他感嘆『變化之大,恍若從古代直接穿越到未來』。在城市發展『千城一面』的現狀下,蘇州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做得很不錯,在繼承的同時還能發掘出傳統的內涵。 講座結束後,阮義忠專程去了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很是感動和欣賞,認為博物館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聊個人攝影經歷和構想 不迷信,把自己的語言使用好 阮義忠的攝影啟蒙屬於西式的,隨着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加深和個人成長才得以慢慢修正。他認為攝影人『不應迷信西方文化,而是如何把自己的語言使用好』。 上世紀70到90年代,阮義忠在拍攝台灣鄉土題材的過程中,面對土地上友善純樸的百姓時,才發覺自己被信任,逐漸尋找到自己。攝影讓他找到根,找到對於土地的認同感。 辦【攝影家】雜誌的那十多年間,阮義忠走過很多國家,拍過大量膠捲,但都只是沖洗出來歸檔,很少進行審視整理。他計劃從65歲到70歲,把所有未發表的海外攝影作品做一個『清倉』。通過挑選、編排照片,把他鄉的意義和故鄉之間做個關聯,形成一種貫穿其中的故事感。繼今年【想念亞美尼亞】的畫冊出版後,還要將日本、伊斯坦布爾等畫冊陸續出版。 聊攝影工作坊 甘願做一個傳統攝影的播種者 一直以來,阮義忠堅持做攝影傳統工藝和暗房技術的堅守者。從2013年開始,他在大陸陸續開辦攝影工作坊,通過『以手傳授,以心傳心』的方式,教會年輕人重新理解習得傳統膠捲和暗房手藝,把傳統攝影的價值不斷『播種』下去。 對他來說,進暗房沖洗膠片是一種享受,每次在重複的事情中都能體會到新的樂趣。 阮義忠深知,暗房技術屬於小眾的藝術,將來也許會有消失的一天。自己能作為一個播種者去保護和振興傳統,是何其有幸的事。如今攝影技藝的傳統價值被忽略和低估,像是蒙上了灰塵,他要做的只要去拂拭、擦亮,傳統就自然會發光發熱。對此他充滿信心。 阮義忠計劃在明年3月份,來蘇州開辦攝影工作坊。 人物名片 阮義忠,台灣當代著名攝影家,少數被選入美國權威的【當代攝影家】一書的華人攝影家之一,有『世界攝影之於中國的啟蒙者與傳道者』之稱。他一直堅持人文主義的溫暖視角,以超乎尋常的熱情和洞察力,專注地用鏡頭記錄台灣的社會現象。著有【當代攝影大師】【人與土地】【失落的優雅】【都市速寫薄】等攝影集。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