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结合我市外来人口比本地人口更多的实际情况,切实解决纠纷矛盾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近日,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近来,该局在调解上不断创新调解模式,渗透更多的文化力量,创新引进“榕情调解”、“邻里井调解”的新型文化调解模式。 “榕情调解”接地气 在鸳鸯池公园“e”警务室旁的一棵榕树下,摆放了一张茶桌和几张凳子,并写有“榕情调解”的字样。社区民警黄文敬介绍,在开放的公园榕树下开展调解工作,环境更为幽雅,彰显了派出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调解原则。 常在附近锻炼身体的蔡大爷告诉记者,“热心的大爷、大妈们,遇到调解时,也会在一旁旁听,帮着一起劝解。”事实上这也正是“榕情调解”的又一优势,让纠纷矛盾置于更为公开的场合中,让更多的热心人士参与其中。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凤里派出所依托辖区宽仁社区的历史由来,向矛盾双方或多方详解“入宽三日即宽人”的“宽仁理念”,让大家共同在传统地域文化的熏陶下化解矛盾。 “邻里井调解”有特色 永宁靠海,淡水缺稀,永宁古街有一老华侨为了方便邻居打水,主动将自家围墙拆掉一段、退回数尺,改建在井口上方,将井口一半外露,让邻居随意取用,深得众乡邻的赞誉与感激。该井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邻里井”、“半边井”,时至今日井水依然清澈见底,每天都有不少群众打水食用。 记者从永宁派出所了解到,该所深挖当地传统文化精华,把“邻里井”搬进派出所,设置了“邻里井”调解室,布置了实物模型、图片等,认真讲好和谐“邻里井”典故,传播邻里和谐理念,并向因各类矛盾纠纷“闹”到派出所的群众传达,为矛盾纠纷的化解埋下有效的伏笔。近年来,该所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成功率达98%以上。 永宁派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用群众熟知的文化引导他们化解矛盾纠纷,社会效果颇佳!” 融合调解成为趋势 把优秀传统文化嫁接在矛盾调解工作中,为了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公安机关借助和整合更多的民间力量,提升调解的效能。 据介绍,如今根据辖区邻里纠纷多、流动人口和布料商铺多的情况,将社区包片干部、德高望重的人士、流动人口商会会长和行业协会会长等力量整合在一起,组成社会化的调解队伍已成为常态。 凤里派出所所长陈清芳介绍,不仅民警可以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和人群从调解队伍中选择合适的人选,当事人也可以从中挑选他们信任的人员共同参与到调解工作中,从而让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