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這些年我致力於推廣崑曲、振興崑曲,其中重要目標之一是崑曲進校園計劃。從一開始,我們的對象便鎖定大學及大學生。我的看法是,大學校園應該是崑曲復興的搖籃,大學生更應該是振興崑曲的種子。從傳統檢視崑曲的發展,崑曲本屬雅部,一向有大量文人階層的投入,甚至得到皇室的提倡,因其辭曲高雅,所以一直深獲傳統知識分子亦即文人階層的愛護,即使崑曲長期式微以來,亦全靠少數的文人曲友,薪火相傳,使崑曲綿延不墜。現代大學生,因爲他們的文化水平比較高,應該可以扮演傳統文人的角色,保護崑曲,推廣崑曲。由於這樣的認知,我製作青春版【牡丹亭】,首要受眾的對象便是大學生,我們曾經到過中港台以及美國三十多所高校巡迴演出,培孕了大批的學生觀眾,受到大學的青年學子熱烈歡迎。學生對崑曲的熱情已經點燃起來了,要繼續這股熱潮,下一步崑曲進校園計劃便是在大學裡開設崑曲課程,建立崑曲中心。如此,才可以長期不斷的培養大學生觀眾,以及一些熱心於研究推廣崑曲的種子。我們的大學教育,自民國五四以來,重理工輕人文,尤其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長期偏廢,造成大學人文教育營養不良的後遺症,影響青年學子文化認同的混淆。崑曲是明清時期一大文化成就,是中國表演藝術的佼佼者,有百戲之祖之稱。在大學開崑曲課,可以補足一部分大學人文教育的缺失,讓青年學子體驗崑曲之美,由而重新認識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 資料圖 資料圖 二零一一年,我應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之邀,在中大作了幾場演講。中大沈祖堯校長會見我,希望我能替中大開設崑曲課程,設立崑曲中心,沈校長並且保證,他一定會設法籌足開辦經費,沈祖堯校長說,中文大學,顧名思義,就應該負起推廣中國文化的責任。我深爲沈校長對人文教育重視的熱忱所感動,義不容辭,替中大設計了崑曲之美的講座課程,於二零一二年春季開課,由華瑋教授主持,華瑋教授是湯顯祖專家,青春版【牡丹亭】的編劇之一,主持崑曲之美的課程,不作第二人選。三月,崑曲研究推廣計劃成立,香港企業家余志明先生及夫人陳麗娥女士慷慨捐助二百萬港幣,支持崑曲研究推廣計劃及崑曲之美講座,余先生伉儷長年來贊助崑曲推廣運動,不惜餘力。在校方及民間積極的鼓勵下,崑曲課程在中大得以蓬勃展開,三年來,華瑋教授鞠躬盡瘁,教導有方,崑曲之美大受學生歡迎,每年有崑曲示範演出進入中大校園,案頭場上,同時進行。 資料圖 資料圖 資料圖 崑曲研究推廣計劃重點之一,在鼓勵崑曲研究並出版研究成果。崑曲有六百年歷史,無論在史述、文本、音樂各方面都有豐富的資料可供學者研究。本計劃在華瑋教授主導下,網羅各地崑曲學者,從事共同研究,本套叢書,有南京大學崑曲資深學者吳新雷教授等的著作,便是研究計劃的成果。崑曲研究,應該有學術的尊嚴與地位。 【插圖本崑曲史事編年】 華瑋 主編 吳新雷 編著 2015年10月出版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