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拍攝的貴州省劍河縣岑松鎮溫泉村火災現場(手機拍攝)。 新華社發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一苗寨20日晚發生寨火,造成60棟房屋被毀、120人受災。近年來,劍河縣連續多次發生火災。 除了貴州,廣西、湖南等地的民族村寨近年來也多次發生火災。文博專家指出,這些火災警示中國,必須高度重視部分少數民族聚集區的消防安全。 溫泉村地處劍河縣岑松鎮,因村子附近有多處溫泉而得名,全村共有589戶2306人,散居在7個自然寨中。發生火災的寨子是一個名爲內寨的苗寨,位於山坡上,山勢較爲陡峭,以木質結構房屋爲主,當地群眾居住較爲密集。2011年曾被評爲貴州30個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一。 20日18時許,內寨的一戶村民家著火,引發火災。記者21日清晨在火災現場看到,過火區域已是一片廢墟,現場散布著碎瓦片、碗盤碎片、鋼筋等,尚未完全燃燒的木頭隨處可見。一些受災群眾圍在自家被燒毀的房子附近。 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火災。回憶起寨火發生的那一刻,今年66歲的歐秀文依然心有餘悸,他家的房子有4層,下面兩層磚房已成廢墟,上面兩層木房已經完全燒光,加上家具等用品,損失較重。 多名參與火災施救的幹部群眾說,當時濃煙滾滾、火光沖天,很快變成一片火海。目前,善後工作已經展開,引發火災的具體原因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黔東南州是中國苗族、侗族人口數量最爲集中的地區之一,民族聚居區房屋大多爲木質結構。近年來,黔東南實施50戶以上無間距連片木質結構房屋自然村寨消防規劃編制,實施寨改、水改、電改、房改、廚改、路改,配備消防設施和裝備,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經費2.2億元,然而,每年不同規模的寨火仍時有發生。 記者在溫泉村火災現場幾處被燒毀的房子附近看到,有消防水管、消防水池、消防栓等設施。 當時,我用扳手擰消防栓,可是放不出水來。一名參與救援的群眾告訴記者,發現沒水後,只能找水桶、臉盆接水救火,後來消防車來了,從山下抽水上來,才慢慢控制了火勢。 黔東南州一位長期分管農村消防工作的幹部說,由於歷史和生活習慣等原因,黔東南州幾百戶集中連片的寨子隨處可見,絕大多數爲木質結構房屋,依山而建、鱗次櫛比,耐火等級低,居住密集無間距、無防火分隔,存在火災隱患。 此外,部分群眾還存在用火方式落後,用電方式失當的情況。記者了解到,目前在黔東南地區,很多農戶用火大多以木柴、木炭、雜草等爲主,多數村寨還保留在房屋二樓的木地板用火的習慣,無疑造成較大隱患。 專家認爲,對於民族村寨而言,用火、用電、用油、用氣不規範,電氣電路鋪設不規範、電線老化、私拉亂接電線和使用大功率電器、消防安全意識淡漠等因素,都是造成火燒連營頻繁的重要原因。這些受傷的村寨,被燒毀的不僅僅是建築房屋,更毀壞了民族文化。 中國的一些民族地區正嘗試用立法方式加強對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如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出台【條例】,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閉消防通道,不得損壞、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器材。 近年來,中國在保護鄉村文化遺產上有很大發展。貴州省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陳順祥認爲,民族地區木質建築形成獨特的民族風情,但也存在安全隱患,政府宜制定更加細化、實用的政策,加強對鄉土文化遺產的保護。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