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藝人牽着兩隻猴子在太陽地里曬暖。 蔡迅翔攝 農曆正月十五一過,新野縣於灣村的耍猴藝人便忙碌了起來,各自操持着外出演出的事宜。 猴戲俗稱耍猴兒,是古老的漢族表演藝術之一。位於河南西南部的新野是中國猴藝之鄉,這裡的耍猴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年前的西漢時期。當地出土的漢畫磚上,就有牽狗玩猴的畫面。 相傳,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美猴王孫悟空形象的靈感就源自新野。據【新野縣誌】記載,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於嘉靖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任新野知縣。後人研究發現,吳所著【西遊記】文中還大量運用了新野方言。 2016年是中國農曆丙申年,亦是十二生肖紀年中的猴年,新野猴戲的現狀也由此引起了外界關注並在商業演出中受寵。中新社記者探訪了新野多位猴藝人,探究他們的傳承困境與新年守望。 於灣村是目前新野耍猴藝人最為集中的村落之一。新野縣猴藝協會會長張俊然告訴記者:與於灣村緊鄰的鮑灣村,也是耍猴人集聚的主要地方,在江湖上見到的耍猴人,大多來自這兩個村。 張俊然從16歲就開始跟着叔叔學習耍猴,對耍猴藝人的江湖生涯感觸頗深。他感慨,耍猴人走南闖北經常受欺負,沒有地位。現在,年輕人更不願意從事這個行業了。 鮑灣村的喬梅停出道也很早。他對記者說:那時我才20多歲,父親去世早,家庭條件差,兄弟姊妹多。我是老大,只能出去耍猴賣藝,養家糊口。 如今已年過花甲的喬梅停仍是孤身一人。他自我調侃稱,我還年輕,沒有結婚。引得在場的村民、同行一陣歡笑。他一邊向記者回憶着跌宕的猴戲人生,一邊指揮着猴子表演。站起來,立正、稍息 不用舞台,不要鎂光燈,只需一塊空地,敲一敲鑼,揮一揮鞭子,吆喝一聲便是一台逗人的好戲。這也是猴戲獨有的表演方式,猴子聰明靈巧的演技令看客發笑不已。 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對動物保護日益重視。耍猴這門古老的技藝漸被冷落。2014年7月,新野4名耍猴藝人在黑龍江牡丹江市街頭進行猴戲表演時,被森林警方以沒有野生動物運輸證為由拘留。雖然4人最終免於刑罰,但也引發輿論爭議:是千年陋習還是文化遺產? 人們多質疑耍猴人對猴子強迫性訓練,野蠻殘酷。但,喬梅停認為那都是真戲假做,誰會忍心打自己的猴寶寶呢! 新野猴戲作為傳承千年的民間表演藝術,2009年已被列入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這也難以改變猴戲傳承發展的困境。新野縣猴藝協會統計,近年來,新野猴戲藝人已從20世紀下半葉的上萬人,減少到目前的五六百人,且多以老人為主。 不過,隨着猴年的來臨,新野猴戲也迎來了春天。 鮑風山是當年在牡丹江被抓的四名當事人之一,經歷了那次事後曾一度對猴戲心灰意冷,打算放棄猴戲,無罪獲釋後才重拾信心。猴年春節期間,他與同行一起來到鄭州進行表演,七天時間共獲得了數千元的酬勞。 春節後的豫南大地氣溫逐日回升,拜謁猴王廟的耍猴藝人漸漸多了起來。他們祈望猴年在外的演出大吉大利,有個好收成。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