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紙壽千年:但留一刀紙 還與子孫書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2 18:07| 發布者: 是飛| 查看: 2318|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資料圖清晨四點,金鑫就叫醒睡夢中的女兒,一家三口以星輝指路向涇縣方向進發。今年是金鑫在涇縣造宣紙的第七個年頭了。七年前,金鑫是一位書法家,在宣紙上揮毫潑墨是他的工作;七年後,金鑫成了一位造紙超級發燒友 ...

201343_114

資料圖

清晨四點,金鑫就叫醒睡夢中的女兒,一家三口以星輝指路向涇縣方向進發。今年是金鑫在涇縣造宣紙的第七個年頭了。七年前,金鑫是一位書法家,在宣紙上揮毫潑墨是他的工作;七年後,金鑫成了一位造紙超級發燒友,在群山環抱的山村造古法宣紙變成了他的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造宣紙對金鑫來說,是偶然也是必然。十年前的一個晚上,金鑫像往常一樣在書桌前鋪開一卷剛收來的紅旗宣紙,準備寫幾個大字催眠。屏氣凝神後,幾個字寫下來,金鑫就再也睡不著了:這天書寫時,感覺寫字時特別不順手。但寫出來的字,墨色似乎更細膩活潤,墨韻也比以往更生動豐富。用的墨還是尭千氏,差距咋就這麼大呢?難道問題出在這卷宣紙上?金鑫的目光落在這刀新收的宣紙上。宣紙封口上一面紅旗做成的LOGO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是一刀紅旗宣紙廠上世紀80年代生產的陳紙。

金鑫就像發現新大陸一般拿來手電筒仔細研究:觸,如幼兒之膚;聞,陣陣幽香;緩緩抖動,緊結起響;把紙揉成紙團再攤開,紙雖起皺卻不破如美人在側,觀之不厭,賞之無盡。這些同自己平時書寫的宣紙感覺完全不一樣。

第二天,金鑫就坐上了長途大巴,花了整整一天時間,從南京趕到原紅旗宣紙廠所在地涇縣小嶺村。起初,我只是吃了雞蛋覺得味好,想見到下蛋的雞。卻沒想到這一見卻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最終自己也變成了下蛋的雞!

晾灘曾是家庭財富的象徵

在中國數以百萬計的村落中,小嶺,是一個不起眼的名字。全國,叫小嶺的村莊,可能有成百上千個。但是,在中國文化中,小嶺卻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地名這裡是中國宣紙的發源地。

自公元1250年小嶺曹氏始祖曹大山爲躲避戰亂移居小嶺開始,小嶺村就成爲了一個曹氏聚族而居的村落。小嶺村地處群山之中,少田,曹大山因地制宜,見當地盛產青檀樹,就用樹皮來造紙,遂以蔡倫術爲生。自此以後,小嶺村就成爲了一個以宣紙生產爲營生的村落。

金鑫的宣紙作坊就設在一個叫曹一寶的老人家中。造紙當家的現是老人的大兒子曹大強。見到曹大強時,他正在溪流邊的火爐邊蒸煮原料。灶的上方攤滿了曬乾的青皮,下方則堆滿了青檀枝。

做宣紙很有意思。鍋底是去了皮的青檀枝燃料,而鍋里的青檀皮是原料。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歡啊!經石灰醃製後,再用可以食用的純鹼浸泡、蒸煮。蒸煮的過程,就是加濕加熱的過程,是爲在山上通過日曬雨淋去除雜質的過程創造條件。在金鑫看來,與宣紙有關的原料,無論是青檀樹還是稻草都是有生命的。宣紙匠人能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藝,多吃些苦頭,多用心呵護,讓這些原料在快活中舒展,在快活中蛻變。

當檀枝燃盡,檀皮湯浴後,撈起檀皮就要放在晾灘上晾曬。曹大強指了指遠處的山坡。整個山坡上就像一個外綠內白的巨大月亮。外面的綠環是青翠的草木,而內環耀眼的白色則是正在晾曬的檀皮。晾曬是自然氧化的過程,晾灘上的原料在鹼性的條件下經過幾個月日曬月養,露潤雨淋之後,原料中的易老化不穩定物質被氧化後,就剩下純淨的纖維宣紙就是由這些纖維構成。

環小嶺皆山,山坡皆晾灘,誰也不知道小嶺先人們費盡體力心智造了多少灘,晾灘上晾過多少檀皮。曾經,對小嶺人來說,灘就是家庭財富的象徵,誰家的灘大,灘上晾曬的原料多,誰家人走路腰杆就直。現在,曬灘已經成爲了可有可無的東西。很多灘都荒廢了。因爲紅旗宣紙廠倒閉後,很少造宣紙了,灘就從高貴中跌落了,變成了少人問津的古董。

手工打漿後繼乏人

201343_108

201343_110

石灰漿皮、女工撕皮。經石灰醃製後,再用可以食用的純鹼浸泡、蒸煮。蒸煮的過程,就是加濕加熱的過程,是爲在山上通過日曬雨淋去除雜質的過程創造條件

同樣被束之高閣的,還有皮碓草兌,用現在的叫法起名叫手工打漿機。在另一位曹氏後人曹四明管理的宣紙廠中,我們見到了兩台古董打漿機。兌草打漿機就像古代的舂米器。一人用腳帶動巨大的木榔頭,一人在凹槽里送原料。碓皮打漿機如同掄起重大木榔頭打年糕。古法宣紙工藝中,待檀皮和稻草經過日曬雨淋會變白後,皮料與草料就可以分別進行打漿。

打皮,也叫調皮,不僅要工匠自身技藝精通,還要配合的二人心靈默契。如果一時疏忽,木榔頭打的將不是燎皮,可能是血漿和腦漿。打漿工藝技巧性強、危險性大,因而打皮工人的工資很高。如今,一個熟練的打皮工人,工資都已經到萬,但是整個涇縣,還在進行打皮的藝人已經不超過5人。更多的宣紙廠因爲用現代造紙工藝,已經沒有手工打漿工藝。

很多人說機器打漿代替手工打漿是歷史的進步,真的是這樣麼?金鑫表示很不認同。打漿藝人用木質打漿機打漿,是用壓力將原料中的纖維一縷縷分開,承載了人的精魄,體現了人文無微不至的關懷,而機器打漿則是把所有的纖維在冰冷的鐵刀下千刀萬剮,一切是那樣的無情!現代工藝總是用無精神的物質理論來爲自己的學說找支點。同樣是寫文章,用的漢字是一樣的,電腦時代能出曹雪芹?

打皮的梅師傅是涇縣碩果僅存的手工打皮技師中的一位。二十多年來年,宣紙廠紛紛引進現代打漿機,很多師傅轉行,或出去打工或改行撈紙,但是梅卻拒絕改變。

梅師傅每天可以打40塊皮。每打一塊皮,踩料師傅就將它收拾泡在缸里。一天後,用腳踩,裝到特製的布袋,在溪水中反覆清洗,直至乾淨。再進行調漿,放入紙槽,用特製竹篙的攪動,待料皮化成了一鍋稠稠的清粥,師傅們便開始了撈紙。

兩個工人師傅拿起一個一米見寬的長竹簾浸入水池後撈起,竹簾上就出來密密麻麻的紙漿。掌簾師傅把沾有紙漿的竹簾放在表面有一層帘子的板上,排出一定水分後再把竹簾掀開,成型的宣紙坯就如同手機膜一般貼在竹簾上。成帖後,經過一些工序,曬紙師傅用手揉了揉紙帖的一頭,雙手嫻熟的配合下,就如同手機貼膜一般雙手拎起宣紙,往焙牆上一貼,待到烤乾了宣紙上的水分,一張宣紙就正式出爐了。

尋路宣紙古道

201343_112

撈紙放簾。兩個工人師傅拿起一個一米見寬的的長竹簾浸入水池後撈起,竹簾上就出來密密麻麻的紙漿。

小嶺村是中國造紙術的活化石,宣紙正是從這裡走出,成爲紙壽千年、墨韻萬變的中國文化載體。小嶺村,自先祖曹大山在小嶺定居,重新定義宣紙後,千百年來,小嶺人就過著桃花源式的生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聖賢紙。中國曾經的宣紙二巨頭之一的紅旗宣紙廠,就坐落在小嶺村;另一巨頭,涇縣城南的紅星宣紙廠,也是小嶺人創辦。時至今日,小小的小嶺村,還有大大小小的宣紙廠幾十家。

與中國傳統的村莊漁樵耕讀不同,小嶺村全村3000多人,很少有人專門以務農爲生,小嶺人的全部生計都與宣紙有關宣紙,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中協作性最強的工藝,古法宣紙有上百道工序,需要幾十人分工協作才能完成。宣紙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而小嶺全村人每個人都是這個產業鏈上的一環。有的從事生產,有的從事銷售,有的則從事宣紙工具的生產。對小嶺曹氏來說,宣紙不僅僅是門簡單的生計,更是祖宗的基業,這血脈要世代傳承。

看著一幫人浩浩蕩蕩出行,路邊打竹簾的老鄉忍不住向我們打招呼,在聽說我們要走宣紙古道後,停下手上的篾刀說:路已經很久沒有走了,怕是早荒廢囉!

曾經,宣紙古道是一條繁華的官道,小嶺人只能通過這條古道與外界聯絡。把宣紙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呵護著中華文脈。但是如今,宣紙古道已經變得一無是處,就連很多土生土長的年輕小嶺人,都不知道宣紙古道的存在。

宣紙古道真的是很久沒人走了,甚至有青檀樹在古道上生根。古道的左側有一面很大的曬灘,上麵攤滿了曬得發白的草。不是說曬灘現在已經沒人用了麼?我指了指古道旁的曬灘反駁。

我們小嶺曹氏,還是有那麼幾個人堅持傳統的。除了金老師大強家,我家,這一家也堅持用古法造宣紙。整個小嶺,也就這麼三家了!全涇縣,加紅星也生產點古法,就數這四家!可謂一脈尚存。帶領我們尋找宣紙古道的景輝紙業生產廠長曹四明拍了拍路邊長得碗口粗的青檀樹感嘆道。十多年來小嶺村宣紙產量急劇下降,對檀皮的需求已大不如前。古道兩旁的青檀樹枝椏幾乎把古道堵起來了。這可是先祖曹大山定居小嶺村後從來沒有的景象。

本來,古道兩旁都是參天古樹,古道上的石板也整整齊齊,一切都源於上世紀90年代末紅旗宣紙廠的停產。紅旗宣紙廠曾經是小嶺的頂梁柱,幾乎所有的小嶺人都是這裡的工人。當紅旗宣紙廠倒閉後,村民無以爲業,只能靠砍樹爲生。小嶺頭上參天的大樹被砍斷。大樹從古道上拖行下山,不但生態環境被破環,宣紙古道也被磨得破損不堪小嶺村的宣紙生態鏈,也已經在崩潰的邊緣。曹廠長蹲下來撫摸著殘破的路面滿臉憂慮。

201343_107

曾經,宣紙古道是一條繁華的官道,小嶺人通過這條古道把宣紙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但是如今,就連很多土生土長的年輕小嶺人,都不知道宣紙古道的存在。

反認李鬼是李逵

而金鑫卻有更深層的擔憂。在他看來,紅旗宣紙廠的倒是事出有因的現代科技重新定義了宣紙:造紙的原料不再全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只要可以產生纖維者,皆可入料;工藝不再是日曬雨淋、鍋蒸石灰醃的純天然無污染的自然工藝,化學方法被大量引入。原料、工藝的變化,讓宣紙脫胎換骨宣紙生產多快好省成爲了追求的目標。但是原料工藝的革新,讓現代宣紙造成了一個致命的弱點紙從弱鹼性變成了弱酸性。

弱酸性讓現代宣紙容易腐爛,使用壽命不超過百年。美國的國家館圖書面臨的困境就是明證。這還是紙壽千年,墨韻萬變的宣紙麼?這也是曹廠長和金鑫要堅持古法造紙的原因:歷代文人墨客,他們在先祖曹大山製造的古法紙上寫字作畫,時間過去近千年,還保存完好。這些流傳下來的墨寶,成爲了整個民族的遺產。但現代宣紙卻不是合格的文化載體,因爲它有隻爭今朝的屬性,百年之後,我們留給子孫的墨寶或許變成一堆爛紙。

更嚴重的問題是,價格低廉的現代宣紙充斥市場,讓古法宣紙節節敗退,如今,市場上90%以上的宣紙,都是易水解破碎的現代宣紙。小嶺曹氏稱之爲書畫紙、現代宣紙。更有諷刺意味的是,因爲李鬼宣紙多了,文人墨客用起來也就習慣了。如今,小嶺人製造的古法宣紙,反而讓人用起來不習慣了,很多人甚至認爲小嶺人製造的古法宣紙是假的。

在小嶺村出入了七年之後,金鑫又回到南京。在南藝后街開了一家名爲陳紙老墨的文房店。專賣自己用古法生產的宣紙,以及自己收藏的陳紙老墨。紙賣出一刀就減一刀,墨賣一錠就少一錠。

無所謂了,我又不是爲了掙錢開店的,我只是想讓大家知道,真正的宣紙和徽墨是這樣的!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