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北伐失敗 提到金田起義,就不能不談及來土之爭,就在上帝會的團方(團營的暗語,方影射圓)開始由絕密變半公開的當口,一場規模浩大的來土械鬥爆發了。 所謂來,即指客家,而土則是原籍廣西的漢、壯等族。 廣西除了桂北的全州、興安、資源和桂西北的鳳山4縣,其餘府州縣都有客家人分布,而上帝會活動集中的桂中、桂東一帶,則以清代康熙、乾隆期間從廣東嘉應州等地遷來、源出福建寧化石壁洞的客家族爲主。 兩個族群間的矛盾,因爲地方政府的錯誤措施而擴大成群體糾紛,最後釀成太平天國。對清政府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嚴重教訓。 鋼刀揮向爭食的異類
反映土客族群矛盾的電影【海囚】劇照 客家人農耕技術遠比土人先進,且素以吃苦耐勞著稱,但畢竟是後來者,當地又是平地少、山地多的貧瘠所在,肥沃宜耕的平地基本被土人占據殆盡,客家人只能跑進人煙罕至、荊棘叢生的深山,與早先被土人趕上山的瑤族、苗族等爲伍(當地有瑤族山歌雲官占平地漢占坡,瑤人趕進山窩窩)。 這些山區內雖也有可供開墾的平壩、盆地,但地形惡劣、土質貧瘠,有些地方甚至交通不便到要背牛犢的地步(用背簍把小牛犢背上山,等長大後用於耕地,因路途不便,這些背牛到死也下不了山),客家人充分發揮其能吃苦、善耕種、男女都能下地幹活的傳統,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把一片片昔日的荒地變成良田,同時還兼營商業、燒炭、養殖和其它副業,其中一部分人逐漸富裕起來,開始下山,購買土人的田宅,尋求在更宜居的地方,過更好的生活。 這樣一來,他們就和平地原來的主人土人發生了矛盾。 在土人看來,這些來人不安分守己在老家呆著,跑到廣西尋食,已是大大的不安分;既然來了,就該死心塌地蹲在山溝溝里,跟自己井水不犯河水,如今這些外人竟然仗著有幾個臭錢,跑來跟土生土長的自己爭農地、爭宅子、爭圩鎮,甚至爭墳地,實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些土人紳士開始倡議鄉規民約,禁止向來人出賣田宅,試圖用這種方法限制客家人的發展。但畢竟沒有不透風的牆,一些家道中落的土人禁不住高價誘惑,向客家人出售土地、房屋,這又常常激怒紳董、族長,引來鄉規民約的處罰,甚至激起來土兩族間的衝突。 來人和土人另一個容易生事的熱點,是宗教。 俗話說越俗好鬼,華南一帶的中國人自古就比較重信仰,吉凶禍福,大事小情,往往要寄託、乞求神靈,搬遷到廣西的客家人除了傳統的祖先崇拜,也同樣希望得到各路神明的保佑。 但廣西同樣是個神仙遍地、巫術儺術十分流行的地方,桂中、桂東一帶,在清代可謂雜廟遍地。然而這些五花八門的神明大多數是本土化的神仙,儘管他們中很多其實也是來人(如雷神本姓陳,是廣東海康人;盤王則是中原傳說中開天闢地的盤古),宗教解釋權卻早已落到土人手中。爲了不讓來人落地生根,土人常常祭起神仙術,藉助神靈附體等手段,將客家人理直氣壯地排斥在本土神明崇拜體系之外,或者藉機勒索大量捐贈,這些做法自然又常常成爲來土衝突的導火索。在道光三十年的這次來土之爭前,賀縣也曾爆發過一次規模不小的來土械鬥,起因正是廟會上來土兩族搶花燈釀成的是非。 事實上,粵東客家進入桂中之初,來土兩族間並沒有過多激烈衝突,之所以愈演愈烈,一是人丁滋生,人多地少,在貧瘠的桂中很快造成直接利害衝突;二是鴉片戰爭後,大量廣東失業遊民、散兵游勇進入廣西謀生,而戰爭賠款造成銀價上升,賦稅沉重,原本就緊繃的生存鏈條瀕臨斷裂,加劇了來土兩族的生存壓力。1849年廣西大旱,桂中許多地方顆粒無收,次年又爆發大規模疫情,令桂中民生雪上加霜,加上商路斷絕,盜匪橫行,爲應付各地天地會暴動,官府又在正賦外增加捐稅,來人和土人不得不爲了生存,爲了多爭一口米糧,把鋼刀揮向爭食的異類。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