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出門旅遊的機會,於是有些人就學着古人的樣子,開始大發感慨,不斷揮毫潑墨,寫下一堆出去遊玩的文字。我這裡用的是遊玩一詞,而不是遊歷,如此遊玩文章在一些報刊競相發表,似乎表明遊記文學的興盛,事實如何呢? 文學中的遊記應該是什麼 按照中國文學的傳統,遊記是古代文人遊歷山川之後抒發情懷的文字。在文學作品中,雖然遊記的源頭眾說紛紜,但它在文學百花園中一直綻放至今,卻是無可爭議的,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遊記的寫作與其他門類的寫作一起,已經成為散文創作中的重要一支。比如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閒話】,孫伏園的【伏園遊記】,郁達夫的【還鄉記】,鍾敬文的【西湖漫拾】,許地山的【上景山】,林語堂的【春日游杭記】,俞平伯的【山陰五日記游】,沈從文的【湘行散記】等等。 時至今日,遊記寫作現狀如何呢?可以說,當下的遊記基本都寫成旅遊說明書和日程表了,基本應該不算在文學之類。說得嚴重一點,遊記已經成為當下散文寫作產生的諸多文字垃圾中的主要一種了。 那麼文學中的遊記是什麼樣的呢?能寫真正遊記的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如果從古代的遊記寫作來看,這個人肯定是個遊子,而不是一個到處瞎晃蕩的人。當然,其中並不包括徐霞客等人,因為按照古代遊子的標準,他不是一個真正的遊子,所以著名的【徐霞客遊記】才被我們更多的定義為地理學方面的優秀之作,而非文學著作。那麼遊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一般說來,遊子與遊客一樣也外出遊歷名山大川,但兩者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一個真正的遊子,其內心都懷有一種政治抱負和政治理想,從而行走在了路途之上。他們外出遊學,拜師,讀書,考取功名,在異鄉為官,他們背後所倚靠的是儒家學說所涵養出來的一種修養或一種境界,在他們的遊歷背後,是帶有功利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也就是說,歷朝歷代,士為求官,外出遊歷名山大川,是為了去實現儒家所提倡的那種理想,為了達到儒家對士林階層所要求的那種境界的。那麼現在的遊客還有這樣的心態嗎? 對於一個在景區遊玩的旅遊者而言,玩高興了才是目的。恰恰與之相反,古代士子的遊歷都是苦澀的,而不是歡快的,他的遊歷不僅僅是地理概念上的,更是生命旅途上的跋涉,他們的旅途具有隱喻的意義。在他們的旅程中,更多的是【漢書高帝記下】中寫到的遊子悲故鄉,杜甫【夢李白】中寫到的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古詩十九首凜凜歲雲暮】中寫到的涼風率已厲,遊子寒無衣的狀態。這裡的遊子都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離開故鄉的人,而現在的遊客,是沒有這兩個因素在其中的。 嘗試做一個真正的遊子 如果作為一個作家,沒有遊子的心態,卻要去寫遊記,那他的文章也只能是如今這樣的寫法了:第一天的上午到了一個地方看見一條河,於是就寫河;下午看見了一座山,於是就寫山;看到一條溪流,就寫溪流中的小魚或者碎石;等等,第二天同樣,第三天也是如此,寫得文章完全就像景區的說明書一樣,實在沒有意思。 這樣的作家在遊記中,只是將在旅途中所看到的記錄下來罷了,他有對這個地方的深入理解嗎?他知道一棵樹為什麼長成這樣,而不是那樣嗎?為什麼同樣的落日,在宋代李覯的【鄉思》裡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在李白的【送友人】中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嗎? 無庸諱言,當下的許多遊記寫作,只是一個腹中儘是草莽的外鄉人,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喋喋不休地寫出了一段極不準確的事情而已。而且,如果一個人在國內的、國外的某個景點過幾天,走一圈,就能寫出一篇關於這個地方的好文章,我倒是真佩服他的才氣和能力了。因為一個外鄉人是很難真正走進一個地方的血肉里的,僅僅是這點,就與古代的遊子有很大的不同,他寫出的只是一條遊玩的路線圖罷了。 除了遊子,古代長期在外的人還有一種就是征夫。這類人的學識與遊子也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但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漂泊與流浪,所以也才有了征夫懷遠路,遊子戀故鄉的詩句。其中充滿了各種束縛、牽絆,這是與遊子具有近似的心態的,而與現在旅遊中的那種逍遙自在的漫遊有很大不同,於是轉蓬、浮雲、孤舟、流水、飛鳥都成了其中的意象,由此出發,寫出來的詩句也就與現在的遊記截然不同了。 從大範圍來看,比如岑參去戍守邊關,他的【磧中作】中寫的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是與杜甫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應該是一樣的。正是因為他們都沒有忘記從何處來,於是總是對來處魂牽夢繞,每個人才都會從仰天大笑出門去,走到孤舟一系故園心。征夫和遊子一樣,他們的生命旅途充滿艱難危苦,而當他們不能實現自己預設的理想,倦於跋涉時,自然地就具有了懷鄉的情懷,在此情景下寫出的文章,肯定不可能如今天的遊客寫的遊記一般。 如同王粲所感嘆的雖信美而非吾土兮,虞集感嘆的江山信美非吾土,飄泊棲遲近百年,因為異鄉並不屬於自己,也才有了人們對家的思念,有了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以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經典詩句。 進一步說,在古代,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這五大人倫中,其中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這四個是與家相關的,儒家學理影響下的遊子,經年在外,在異鄉,必然感受到一種異客的味道,這是旅遊幾天的當今遊客所不能體會的,也正是這點,他們寫出的作品才大多是精神性的,才具有文學價值,它與現在旅遊中玩樂的快感是無關的。 從這個角度看,不論是一個如何優秀的作家,如果沒有古代的那種儒家的夢想和為這種夢想去跋涉追求的經歷,僅憑去一個景區呆那麼幾天,就幻想寫出一篇像樣的文章來,真是痴人說夢,如此寫就的遊記文章也絕對不能算在文學之內。 要寫出好的遊記散文,就不要去做一堆遊客中的一個,而是要去嘗試做一個真正的遊子。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