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波市和海鹽縣的中醫藥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得益於舉辦衛生事業切實從『中西醫並存』轉變到『中西醫並重』的軌道,得益於『中醫基層化』,堅持『基層工作中醫化』,得益于堅持改革創新,通過構建四大平台,整體推進區域中醫藥事業統籌協調發展。 建立中醫藥發展的保障平台 寧波市和海鹽縣為發展中醫藥,首先,着重政策保障。將中醫藥納入市、縣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並由政府出台扶持和促進中醫事業發展的系列政策性文件,將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列入政府層面的『重點改革任務』,不斷加大對中醫藥建設的人、財、物等要素的政策支持力度。 同時,切實提供資金保障。寧波在全國率先推出『政府購買中醫藥服務』的政策舉措,對醫療機構的中醫藥服務按每中醫門診人次8元、每中醫住院床日15元的標準予以財政補助,以此解決中醫藥診療『低收費』的補償問題,從而極大調動了醫療機構和中醫人開展中醫藥服務的積極性。海鹽縣在建立穩定增長中醫藥投入機制,確保中醫藥事業費佔衛生總投入12%以上的基礎上,財政新增兩項補助;對醫療機構應用中醫非藥物治療手段的服務項目,按每門診人次1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對縣級醫院提高中藥飲片使用比例進行年度一次性獎勵;還對城鄉醫保報銷政策作出調整,中醫藥診療報銷比例高出西醫西藥20%以上,引導患者多看中醫。 健全中醫藥發展的服務平台 寧波和海鹽的共同做法有如下幾點:一是基礎升級。寧波市現有中醫類機構145家,其中15家擁有中醫床位2630張,床位數比2010年增加39.52%。現在,寧波市中醫院和5家縣級中醫院新的改擴建項目正在推進中,總投資達24.9億元,全部建成後將新增床位1380張。該市各縣(市)中醫院全部入圍國家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程。海鹽縣『十二五』期間共投入6億多元,不斷加強縣、鎮、村(社區)三級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事業規範化、標準化建設。縣中醫院整體搬遷後,醫療用房和床位比原先翻一番。海鹽還建立全縣中醫藥信息化系統和推進中醫智能雲系統輔助開方,成為全國首家中醫智能雲系統完全覆蓋的樣板縣。 二是夯實網絡。2014年起,寧波創新性開展街道、鄉鎮衛生機構『星級中醫藥門診』建設,促使95%以上的基層衛生機構建成了中醫臨床科室集中設置、多種中醫藥方法和手段綜合使用、中醫藥文化氛圍較濃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海鹽縣各鎮(街道)、衛生機構全部創建規範化、標準化的『中醫館』,村衛生機構增設『中醫角』,並實行鎮(街道)、村(社區)中醫藥服務一體化管理全覆蓋。 三是資源下沉。寧波和海鹽,通過創建區域中醫藥聯合體和專科合作、對口支援、巡回醫療等多種形式,鼓勵引導城市優質中醫藥資源和中醫藥人才下沉基層,力推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級。 優化中醫藥人才的成長平台 寧波市通過名中醫評選、學術繼承人培養、名中醫傳承工作室等多種平台,努力培養一批理論基礎紮實、臨床服務能力較強的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目前,寧波擁有國家級、省級、市級及縣區級名中醫共達90餘名。特別是寧波開創了財政資助助力中醫藥人才成長的先河,從2010年起,凡各級中醫院和鄉鎮(街道)衛生院招錄本科以上中醫藥專業畢業生的,由同級財政按『人頭費』全額補助3年,專款用於中醫藥人才成長培養。此外,寧波市級財政還按名老中醫繼承人培養每年2萬元的標準予以專項補助,促使首批40名繼承人經過3年的跟師習醫現已出師。 海鹽縣中醫藥隊伍原先比較薄弱,該縣出台【海鹽縣引進高層次、緊缺型中醫藥人才實施意見】後,3年來招聘本科以上中醫藥人員36名。評選出縣級以上名中醫6名,實施『青藍工程』名中醫帶徒,建立臨床中醫藥人才培養導師制,共有9名高年資、高職稱中醫師正在帶教15名青年中醫骨幹。這個縣還以縣中醫院為龍頭,藉助縣衛校、中醫藥學會、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基地為平台,使縣域全科醫師和社區醫生的中醫藥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培訓率達100%。目前,該縣中醫類加『西學中』的醫師比例升至32.9%,這比4年前上升9個百分點。每個社區(村)衛生服務站都配備至少1名以上『能西會中』的醫生。 打造中醫藥技術的應用平台 寧波和海鹽的做法與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當地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把『中醫基層化,基層中醫化』作為政府的責任,列入政府目標責任狀的任務來完成。 其一,提升重點學科建設和科研能力。寧波已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專業)建設項目1個和省部級中醫重點學科、專科(專病)共21個,市級17個,縣級29個;近年來先後獲省部級中醫藥科技項目6項、廳局級100餘項,其學科建設數量與質量均居全省前列。海鹽縣對專科建設和科研立項實行中醫優先,對中醫科技創新項目給予項目經費追加補助。在政策引領下,海鹽縣中醫院被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農村醫療機構中醫民族醫特色專科(專病)建設項目單位』。『十二五』期間,海鹽縣先後開展中醫藥新技術項目達30餘項,並實現中醫藥科研零的突破,立項的縣級以上課題達10餘項,其中3項獲海鹽縣科技進步三等獎。 其二,提升中醫藥適宜技術應用能力。寧波創建由市中醫院牽頭、11個縣(市、區)共同參與的區域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和推廣應用協作網,僅2015年就舉辦專題培訓16期次,參加培訓醫務人員900餘人次,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15項。海鹽縣以縣、鎮、村中醫藥人才柔性流動等方式,派遣高年資、高職稱中醫藥人員下農村、進社區,促使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普遍推廣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10項以上。2015年,該縣全縣門診中醫非藥物治療達50餘萬人次,占門診總量21.5%,這一佔比在浙江各縣(市)中獨佔鰲頭。 其三,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水平。寧波市採用多種形式宣傳教育,使中醫藥文化知識普及率不斷提升,行政村、社區和家庭分別已達83.86%、92.98%、81.26%。海鹽縣開展社區、農村重點人群中醫體質辨識並逐個建立電子健康檔案,使65歲以上老年人中醫健康管理率達62.73%,兒童中醫健康管理率為89.79%。近年來,海鹽城鄉每年推出財政資助『冬病夏治』特色服務,2015年這一服務達3萬餘例次,比兩年前翻了一番。 寧波和海鹽的實踐證明,要使『中醫基層化』,首先要堅持『基層中醫化』,堅持把中醫藥工作的重點放到基層去,堅持工作機制創新,堅持抓出實績實效,這些值得倡導。(中國中醫藥報記者章關春 通訊員王涌 蔣延峯)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