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之後是大暑。大暑節氣一般在7月22日—24日之間,這時太陽位於黃經120°。今年大暑的交節時刻為7月23日11時30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是這樣寫大暑的: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絳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詩中的『三秋』指秋季的3個月。『九夏』指夏天的四、五、六月,3個月共90天。『林鐘』是六月的音律。『桂輪』指月亮。『螢火』『菰蒲』『瓜果』都是熱天生長或享用的東西。最後兩句大約有點『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的意思。 『三伏』裏的『中伏』,一般發生在7月23—31日,今年恰巧大暑與中伏是同一天,都是7月23日。中國傳統科學認為,春、夏、秋、冬四季分別對應五行中的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按五行的相生相剋,由秋到冬是『金生水』,由冬到春是『水生木』,由春到夏是『木生火』,唯有從夏到秋特殊,是『火克金』。所以古人認為,從夏到秋是一段艱難的歷程,秋被夏壓制着,雖然從夏至開始已經『一陰生』,但炎熱卻繼續增長,秋不敢露頭,要潛伏一段時間,這段最熱的時間就稱為『伏』。因靠近中伏,大暑這一天民間還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大暑是我國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期,但南北雨量差別很大,在長江中下游等地區,雨量很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的說法;在我國北方,這卻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時節,諺語則稱『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宋代大詩人陸游是這樣寫大暑的: 赫日炎威豈易摧,火雲壓屋正崔嵬。嗜眠但喜蘄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過,天方悔禍素秋來。細思殘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 頭兩句寫太陽的炎威,三四句寫詩人靠飲酒、睡涼蓆來消夏,五六句寫人的難熬、天的懺悔。最後兩句上升到了哲學高度:大暑到了,秋天還會遠嗎?於是他夜夜都在觀星掐算,還有多久,就斗柄西指,天下皆秋了?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