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波新茶上市了,一杯甘醇的明前茶,已經入了愛茶人的口。這飲後齒頰留香的清茶,提示着我們清明就要到了,又一個小長假。我國的假日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紀念日,如勞動節、國慶節;一類是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這其中只有清明是節氣。可以說清明是唯一能帶來假期的節氣,因此,清明大概是最為國人重視的一個節氣。不說今人,就是古人在節氣中也要高看清明一眼。從何說起呢,只要看看清明的民俗活動就清楚了,清明的民俗比許多節氣不知多出多少。 如果盤點清明的民俗活動,除去食俗,都離不開一個動字。讓我們看看清明的運動有哪些鞦韆、踏青、植樹、射柳、蹴鞠、拔河、鬥雞、放風箏 之所以清明有如此多的運動習俗,想來和天氣回暖有很大關係。冬天裡人們裹在冬裝里不便於運動,運動過量還會傷及身體。立春以來,雖然步入春天,但仍是乍暖還寒,也是感冒的高發期,不適合大量運動。到了清明,天氣已經真正進入氣象學意義的春季,溫暖的氣溫,催促着人們到戶外去,去運動,去釋放積攢了許久的能量。 管住嘴,邁開腿,這是盡人皆知的一句俗話。雖然俗,但道理不錯。通過運動和健康生活方式得到的健康,遠比藥物、補品帶來的有效,更讓我們欣慰。那麼,清明這些民俗運動,對身體健康有什麼好處? 古人是提倡兒童放風箏的。古人認為,經過一冬天不運動,人體內積聚了大量的熱氣和濁氣,無法發散出去。特別是兒童,積聚太多的濁氣,就要發燒生病。怎麼辦?放風箏。當人放風箏時,勢必抬頭張口,這樣張口仰視,可以泄熱,能將濁氣排出去。同是清明習俗的打鞦韆也是這個道理,鞦韆飛動,人也是仰頭張口,散發熱氣。這只是古人一種說法,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放風箏,反而放風箏對成年人更有好處。當代人長時間依賴手機、電腦,沒有幾個頸椎、手肘、眼睛沒問題的。放風箏時,人全身都在運動,目、頸、肘、腰、腿、足等同時得到鍛煉。這項活動尤其對頸椎病、網球肘和長時間看屏幕對眼睛造成的傷害有很好的恢復作用。 踏青也是清明重要的內容。每天我們都能看到微信朋友圈中,各種刷步數的人。走一萬步、兩萬步的,還有三四萬步的,弄得有人說這些人是不是把手機綁在了狗身上。這也從一個角度證明,現在大家更注重健康。走路對減脂、減重、降低血壓都有明顯的效果,長期走路對減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都有作用。清明踏青,可以讓我們輕鬆刷過萬步。 說到踏青也自然會想到清明最重要的一件事掃墓。掃墓是國人對逝者寄託哀思的方式,慎終追遠、不忘祖先也是國人良好的傳統。追思先人心情因之悲痛是人之常情,但也需注意防止過度悲傷。古人早已注意到情緒和健康的關係。古人認為,喜怒悲思恐五種情緒和五臟有對應關係,喜傷心、怒傷肝、悲傷肺、思傷脾、恐傷腎,任何情緒只要過度都會給身體帶來傷害。所以古人主張節制情緒,努力讓人做到中和的狀態。現代醫學也告訴我們,長期壓抑、抑鬱,容易導致胃潰瘍。春天又是抑鬱症的多發期,所以在春天,管理、控制好情緒顯得尤為重要。 前面說到了運動,運動一方面能帶來身體的健康,另一重要的意義是運動也能產生心理的愉悅,帶來心理的健康。清明當我們憑弔過先人,放下沉痛,到春光、春雨中,踏青、放風箏,用運動舒緩心情。把生活過得舒服、舒適,這該是先人希望我們做到的吧。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