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百萬中醫 低價優質 務實便民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6-7-1 10:16| 發布者: 是飛| 查看: 2299| 評論: 0|原作者: 栗征

摘要: 北京百萬中醫門診部坐落在百萬莊大街21號院,占地400多平方米,內有6個中醫診室。走廊的牆壁上掛有出診專家的詳細介紹,李新吾、溫振英、薛伯壽、高益民、陳二民……個個都是譽滿京城的名醫。原中宣部部長張平化曾爲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北京百萬中醫門診部坐落在百萬莊大街21號院,占地400多平方米,內有6個中醫診室。走廊的牆壁上掛有出診專家的詳細介紹,李新吾、溫振英、薛伯壽、高益民、陳二民……個個都是譽滿京城的名醫。原中宣部部長張平化曾爲門診部題詞『名醫薈萃』,確實所言不虛。

百萬中醫門診部創始人張藻南現今已經94歲高齡。1985年,她籌劃開辦一個專家門診部,當時的想法是『老驥伏櫪,再跑十年』,可沒想到這一跑就是30年。30年前,別人說她搞資本主義,她說『門診部是爲人民服務』;30年後,門診部歷經風雨頑強生存,她說『我們爲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做了一點貢獻』。

發揮餘熱,創辦中醫門診部

1985年,改革開放的浪潮正席捲著神州大地,各行各業如火如荼地開展市場化改革探索,然而醫療衛生領域卻悄無聲息。

一年之前,張藻南辦理了離休手續,卸任積水潭醫院黨委書記之職。她對頤養天年的閒適生活感到很不習慣,總希望找點事做。她想到,北京有很多從各大醫院退下來的名老專家,何不開辦一個高水平、有特色的專家門診部,把他們組織起來發揮餘熱?一次衛生系統離休幹部開會,她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原朝陽醫院副院長劉琳、原兒童醫院黨委書記郭玉蓮,她倆也有同感。『既然國家政策支持,那就辦一個專家門診部!』老姐兒仨一拍即合。

打給北京市衛生局的報告很快批了下來:符合改革方向,填補社會空白,同意辦。可白手起家談何容易。關鍵時刻,時任衛生部部長崔月犁伸出援助之手,借給她們6萬塊錢和一輛轎車。1987年6月1日,北京中西醫專家聯合門診部正式成立。崔月犁欣然擔任門診部名譽主任並爲門診部確定了服務宗旨:充分發揮傳統中醫特色和名老中醫技術優勢,發揚救死扶傷、無私奉獻精神;以病人爲中心,愛崗敬業,全心全意爲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低價優質的醫療服務。

營業之初,條件艱苦。地板潮濕,庫房漏雨,連桌椅板凳都是張藻南從各個醫院要來的淘汰品。饒是如此,張藻南與劉琳還要共用一把破椅子。環境雖差,病人可一點不少。全國第一家民營醫療機構引起高度社會關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予以報導。全國各地的患者,甚至還有一些海外華僑,都奔著京城名醫前來求診。環境雖簡陋,但他們說:我們是來看大夫的,不是來看房子的。

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衛生部頒布【醫療機構管理辦法】。根據西城區衛生局的相關要求,門診部更名爲北京中醫專家門診部,性質爲民辦公助。2002年,根據新的營利性醫療機構管理辦法,門診部再次更名爲北京百萬中醫門診部,性質爲個人獨資企業。

匯集名醫,發揚中醫藥特色

百萬中醫門診沒有大型儀器設備,也能吸引各地患者,全靠中醫專家的豐富經驗和技術優勢。張藻南認爲,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是門診部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她說:『能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住腳跟,不斷發展,靠的就是突出中醫特色,樹立名醫招牌,以技術精湛取勝。』

門診部成立至今,坐診專家從未少於20位,治療鼻炎、不孕不育以及中醫兒科、內科等方面名聲在外。李新吾治療鼻炎、裴學義治療乳兒黃疸症候群、趙松泉治療不孕不育、白世藻的號脈診斷,一度被稱爲門診部的『四絕』。

李新吾曾任北京市耳鼻喉科研究所副所長,他獨創針刺蝶齶神經節治療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等病症,療效顯著,深受患者信任。1990年前後,他在門診部最忙碌時一天要看近300名病人。

如今,耄耋之年的他每周四上午仍在門診部出診,半天內要看七、八十位病人。李新吾現在只在百萬中醫門診部出診,他說別的地方哪都不去,只有這裡才是他的根據地。有不少專家拒絕了其他醫院或診所的高薪聘請,與百萬中醫門診部同舟共濟。這是因爲張藻南特別尊重、愛護專家,對他們的生活和健康關懷備至。

逢年過節張藻南都登門慰問,如有患病必然第一時間探望。專家們參加社會活動,門診部派車接送。張藻南還幫他們整理經驗,出書立說。很多專家都說這個門診部有人情味。兒科專家溫振英深情地說:『我和張藻南爲了一個共同目標——發揚中醫藥,走到一起。我看中她這個人,看中她的辦醫宗旨。我不爲賺錢。』

2003年至2005年,短短3年內,姚五達、趙松泉、屠金城、趙永昌、余桂清、謝海洲、於匯川七位專家相繼過世。這對門診部是巨大的損失。張藻南請來他們的傳人弟子,以愛護、扶持的態度讓他們充分發揮技術特長。『送子觀音』趙松泉去世後,門診部很快請來他的學術傳承人陳二民,繼續以『溫腎滋養』促排卵湯等方藥,讓更多不孕不育患者喜得貴子。屠金城的女兒屠蓮茹、趙永昌的兒子趙建一也成長爲門診部的中流砥柱。

以民爲本,保持『老八路』作風

張藻南開辦中醫專家門診部不久後,其他大大小小的民營醫療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二十多年過去了,不少曾經名噪一時的民營門診在市場經濟的大浪淘沙中消失。百萬中醫門診部曲曲折折經營到今天,每年接診1.5萬人次,未嘗不是個奇蹟。張藻南覺得,門診部之所以能在北京這樣大的醫療市場中生存發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以民爲本、堅守誠信。

門診部成立初期就千方百計爲群眾就醫提供方便。爲解決『看病難』,門診部採取靈活多樣的服務方式,除日常門診外,還抽調部分專家深入工廠、農村,開展聯合辦醫,爲基層衛生單位講課、查房、會診、舉辦學習班。近年來,市場壓力日益增大,門診部仍然著眼於工薪階層,面向平民百姓,不開大處方,不開貴重藥。薛伯壽等專家開方尤爲簡練,往往三五味藥就解決問題,一周的藥只需200元錢。一些老患者由衷地感慨:百萬中醫門部診永遠是『老八路』作風。

門診部大部分專家是外聘的,但他們在百萬中醫門診部收取的掛號費卻是最低的。爲了保障專家的利益,門診部與專家基本是二八分成。專家如有提價要求,提高的金額全數歸專家所有,這也是對專家們的尊重與關懷。

近幾年,百萬中醫門診部營業略有虧損。因爲不是醫保定點機構,常有患者拿著這裡的方子到外面抓藥。門診部爲進入醫保做過種種努力,但規章制度是硬性的,營利性醫療機構只有成爲一級醫院才能被納入醫保範圍。百萬中醫門診部儘管醫術達到較高水平,但畢竟只是一個門診部,進不了醫保。『納入不了醫保,門診部照常爲人民服務,只要方便病人看病,比什麼都強。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給我們這樣的門診部創造更大的生存空間。』張藻南院長說。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