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骨科副主任朱瑜琪總是隨身攜帶『三件寶』:叩診錘、聯繫卡和銀行卡。叩診錘診病,聯繫卡隨時給患者留手機號,銀行卡則是供患者診費不足時急用。 『一定要讓病人及時接受治療。』朱瑜琪說,自己當年在基層出診時就習慣隨身多帶些現金,『只要患者有困難,能幫就盡力幫。』 『有事就找朱大夫』 『能幫就盡力幫』,朱瑜琪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眼科醫院周圍社區不少居民都熟悉這位『好說話的朱大夫』。雖然身為科室副主任業務繁忙,但只要患者有困難找上門來,他總是擠出自己的休息時間幫一把。 王女士的母親得了腰椎骨性關節病,4年在西醫院接受了3次手術。由於年紀大骨質疏鬆,手術後不久釘子就發生鬆動移位,已不適宜再接受手術,只能取出,再次骨折後,只能注射骨水泥,下半身已無知覺,大小便失禁。一次,王女士因不知如何更換尿管,着急地找到這位朋友們口中『好說話的朱大夫』。 『哪有讓主任給陌生患者上門換尿管的。』王女士剛開始心情有些忐忑,在診室外徘徊了許久,午休時才走進診室。沒想到朱瑜琪了解情況後,就利用休息時間帶着護士來到王女士家。換完尿管,朱瑜琪還為老人家義務診療,建議她保守治療,嘗試五聯療法,以穴位注射為主,配合手法按摩、中藥調理、半導體激光照射等綜合治療。 第一個療程後,老人家的病情出現好轉,出院時朱瑜琪把她的尿袋去了。王女士說,『我們當時挺擔心的,萬一大晚上排不出尿怎麼辦。』朱瑜琪讓他們放心,自己24小時開機等電話,隨時上門掛尿袋。『我們全家人都特別感動,沒想到當天晚上就能夠正常排尿了。』如今,王女士的母親已經能夠扔掉拐杖,獨立行走,還能照顧生病的老伴兒。 說起這個故事,朱瑜琪感慨,看到這些老人就會想起自己在老家的父母,『我清楚對於這些老人家來說,從躺着到站起來,從站起來到能走動,生活質量天差地別。』 『朱主任常把年齡大的患者當自己的長輩,小的當自己的孩子。』同科護士唐文華說,『老患者都知道,有事就找朱主任。』 『把患者放在心上』 『我經常思考病人到底需要什麼。』朱瑜琪覺得,是否真正把患者放在心上,行動和語言都會不一樣,病人的感受也截然不同。『年輕剛工作時,有次換完藥病人就抓着我的手說,小朱大夫,下次還是您給我換吧。』朱瑜琪回憶,『我的技術一定沒有主任好,但是我小心、仔細,從那時起我就堅信,醫生的用心患者能感覺到。』 他常告訴科裏的年輕醫生要重視細節,病人面前無小事,醫生要從病人角度考慮。有一種關節內注射的玻璃酸鈉藥物,生產廠家配備的注射針頭較粗,他擔心病人覺得疼,就做主更換了小針頭,『雖然科裏運營成本提高了,但病人體驗好了。』 唐文華印象中,朱瑜琪查房總是問得特別仔細,設計治療方案會考慮病人經濟情況,即使出去開會,當天也要跑回來看一眼,和病人聊幾句,出院了還經常電話隨訪。 朱瑜琪從醫三十載,他認為好醫生應該心裏、腦子裏都時刻裝着病人,能設身處地為病人着想,說的話讓患者和家屬都聽得懂、聽得進,願意配合治療。比如病人術後發炎了,說『這個很正常』,病人聽了可能就不舒服,換種說法『這是大創口手術後病人常見反應』,病人就好接受得多。 『與患者血脈相連』 朱瑜琪還在山東工作時,就是當地血站的『熟面孔』。山東東營市中心血站機采科的任愛莉至今還對這位『熱心好溝通』的大夫印象深刻,『我們缺A型血的時候常常想到他,骨科休班或下手術時他常來。』剛開始朱瑜琪每次都獻全血,要間隔半年,後來了解到機采成分血更緊缺,而且每月都可捐獻,他便開始帶頭捐獻機采成分血。任愛莉回憶道,有時朱瑜琪正在獻血時接到醫院電話有緊急病人,獻完血馬上就趕回醫院工作。 朱瑜琪堅持無償獻血至今已18年,獻血總量約達1.3萬毫升,為成人總血量的近三倍,分別於2008年、2010年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和金獎。來到眼科醫院後,到20公裏外的血液中心,地鐵得一個多小時,朱瑜琪常常早上6點多出發,就是為了趕上第一撥抽血,好儘早趕回醫院查看病人。 『搶救時血庫告急,最着急的是醫生。』朱瑜琪說,社會上存在誤區,認為獻血影響健康,『行勝於言,作為醫生我知道科學獻血不傷害身體,作為黨員我應該帶頭做貢獻,多幫一個是一個。』任愛莉告訴記者,現在許多曾和朱瑜琪同科室、同醫院的大夫也受他影響來獻血。 有一年除夕,家人難得團聚,多年不見的三弟也回來了。電話突然響起,醫院急診科正在搶救一批交通事故傷員,急需A型血,朱瑜琪放下電話,顧不上和家人解釋就趕往醫院。新年鐘聲響起時,病人轉危為安。『醫生的血,輸進患者的血管,這難道不是另一種血脈相連?』朱瑜琪說。 『多幫一個是一個』 『多幫一個是一個』不僅是朱瑜琪無償獻血的初衷,也是他在網絡上開科普專欄的目的。他給記者算了筆賬,門診看50人,已經忙得不得了了,有時沒時間交代太細,而科普文章一天最多時點擊180萬,其中哪怕只有1萬人仔細看了,1000人當回事了,都很了不起。 『現在常有患者拿着我寫的文章來找我。』朱瑜琪已在搜狐健康自媒體平台、今日頭條媒體平台、網易號媒體開放平台等發表科普文章800餘篇,開通『骨科醫生朱瑜琪』實名微博,累計公眾瀏覽量超過4千萬人次。他還常駐好大夫在線網站和尋醫問藥專家網站,每日回答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提問,累計幫助患者8000餘人。 『時間都是擠出來的,論文要寫、科研要做,但幫助病人不能等。』朱瑜琪說,自己最大的期盼就是更多患者早日康復,回歸家庭、社會,『我是醫生,更是黨員,就應該在患者最需要我的地方燃燒熱血!』
短評:第一身份是黨員 『我是一名醫生,更是一名黨員。』這是採訪中朱瑜琪反覆說的一句話。 作為黨員,他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節假日經常主動值班,無論多晚,看完最後一個病人才走。 作為黨員,他先公後私、克己奉公,擠出休息時間寫科普。他說,論文要寫、科研要做,但幫助病人不能等,能否當上教授、主任都沒有幫助更多患者重要。 作為黨員,他主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18年無償獻血達3倍成人總血量,帶動科室、醫院醫生參與無償獻血。他說,行勝於言,合格黨員應該嚴格引領好潮流,傳遞正能量,以實際行動影響他人。 作為黨員,他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刻把患者放在心上,從每一個細節設身處地為病人着想。他說,看到病人總想起自己的父母,每次捐獻的血液流進病人的血管,仿佛與患者血脈相連。 1985年的五四青年節,朱瑜琪加入中國共產黨。30餘年,他不忘初心,始終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黨員,將青春奉獻給祖國醫療事業,將熱血燃燒在為人民服務的崗位上。 牢記第一身份是黨員,就能立足眼前,從小處、實處着手;紮根崗位,讓每一根螺絲釘都閃閃發光。 牢記第一身份是黨員,就會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血脈親人。永遠保持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正是中國共產黨歷經風雨,始終保持先進性,始終引領中國發展的力量源泉。 牢記第一身份是黨員,就應勇做推動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的自覺實踐者、踐行『大醫精誠』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積極促進者,在中醫藥系統匯聚起氣勢磅礴、無堅不摧的力量,形成凝心聚力的最大公約數,讓千千萬萬股力量擰成一股繩,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篇章。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