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3日召開的第四屆岐黃論壇·社會辦醫分論壇上,與會專家圍繞『借力政策、創新發展、誠信自強、提高品質』主題,就社會辦醫在新型醫療環境中的社會作用、辦醫出路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趙錫銀提出,要想發展民營中醫,當務之急就是給自己號准脈、定好位。 民營中醫發展喜憂參半 近年來,國家相繼發佈鼓勵社會力量辦醫的相關政策,2014年3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形式多樣的醫療服務,建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定點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談判機制;2015年6月,國務院下發【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進一步放寬社會辦醫的准入條件,拓寬投融資渠道,優化發展環境。受政策推動,民營醫療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截至2016年4月,我國共有公立醫院12982家,民營醫院15090家,民營醫院佔比已經達到53.75%,而在2005年,民營醫院還僅有3220家,佔比還不到20%。 在民營醫療機構浩蕩進軍醫療市場之時,民營中醫醫院也呈現出較快的發展趨勢。機構數從2009年的562所發展到2013年的938所,人員數、床位數分別保持年均11.53%和15.84%的增速,這些數據均高於我國醫院的平均增長速度。 遺憾的是多數民營中醫醫療機構並沒能茁壯成長,截至2013年底,民營中醫醫院的機構數佔全國中醫類醫院機構數的26%,人員數、床位數卻只佔8%和7%,診療量和出院病人數均只佔全國中醫類醫療機構的5%,938所民營中醫醫院中僅有7所為三級醫院,大部分還是集中在一級和未定級兩個層面,比例高達90.41%。『民營中醫醫院機構多、規模小,雜而不強顯得尤為突出。』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會長陳珞珈對此評價說。 需先號脈,自我定位 說起社會資本辦中醫的困境,在趙錫銀看來,缺乏清晰的自我定位和誠信,是社會資本辦中醫面臨的最大壓力。趙錫銀認為,民營中醫醫療機構在機構規劃、建設、稅收和人才待遇等方面都處於弱勢,最根本的問題是於民營中醫醫療機構沒有給自己號好脈。『他們往往對自己都缺乏清晰的認識,就急着給醫療體系和政府號脈。』趙錫銀說。 做大做強還是做小做精?這是民營中醫醫療機構普遍的困惑。2013年,在民營中醫醫院中,綜合性中醫醫院佔比達到37.42%,略高於中醫專科醫院的34.86%。事實上,我國公立醫院在土地審批、醫保政策、人才隊伍等方面佔有絕對優勢。而投資中醫醫療機構的回報周期長、風險高,民營中醫醫療機構也面臨融資難的問題。趙錫銀認為,民營中醫醫療機構沒有找准自己核心競爭力,不應盲目投入與綜合性醫院的競爭,應該進行適度競爭、局部競爭。 誠信是第一生產力 民營醫療機構在誠信辦醫問題上飽受詬病,尤其是『魏則西』事件以來,患者對某些民營醫院更是避之唯恐不及。誠信缺位現象突出,監管不足是一方面原因,但問題的根本還是出現在醫療機構本身。 『資本本身是逐利的,故而很多投資者只把民辦醫療作為賺錢的工具。』趙錫銀說,『醫療具有公益性質,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必然會導致一些醫療機構突破道德底線,加之國內還沒有建立民營醫療的誠信管理機制,部分民營醫療機構失信現象屢屢發生。』 對此,趙錫銀建議,民營醫療機構需要轉變經營理念,謀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要強化醫療事業的公益性,同時加強醫護人員道德培育,提升行業自律。北京偉達中醫腫瘤醫院院長鄭偉達認為,有必要培育民營醫療機構的社會責任感,鼓勵他們以設立救助基金,開展義診等方式回報社會,改善公眾對民營醫療機構的不良印象。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正嘗試建立非公醫療誠信體系和民營醫療機構星級評價體系,北京北亞骨科醫院等三家非公立醫療機構被納入試點。『誠信建設將成為重要考核標準之一,就現狀而言,誠信是民營醫療機構第一生產力!』趙錫銀說。 (責任編輯:姜潔冰)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