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學者:民國課本哪有那麼美?模範作文也是八股文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5-5 01:06| 發布者: 順天道化| 查看: 1924| 評論: 0

摘要:  近年,國內圖書市場上出現了一股民國課本熱。從"幼童文庫"系列到【老課本,新閱讀】,民國語文課本類圖書讓人眼花繚亂,中國青年出版社、中華書局、九州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等 ...
 近年,國內圖書市場上出現了一股民國課本熱。從"幼童文庫"系列到【老課本,新閱讀】,民國語文課本類圖書讓人眼花繚亂,中國青年出版社、中華書局、九州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等紛紛推出老課本系列。這其中最爲引人注目的當屬開明書店民國時期出版的系列語文課本。目前,該系列已經推出了【開明幼童國語讀本】、【開明兒童國語讀本】和【開明少年國語讀本】等多套,這多套書都是由葉聖陶編寫,豐子愷插圖。 
  和過去種種出版熱一樣,在民國語文課本的出版上,跟風情況非常嚴重。是什麼原因讓它熱起來的?民國課本真有它看上去的那麼美嗎?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昌切對此提出自己的想法――
  民國作文,也是八股,哪有那麼美
  這篇出自【民國模範作文】,廣東番禺的一個小學生所寫的,不久前在微博上被風轉。昌切教授一字一句把它讀下來:『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課餘在家,殊無聊賴。聞街外有賣花之聲,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覺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綠水,白鳥紅花,楊柳垂綠,桃梅堆錦。仰望白雲如絮,俯視碧草如氈。見有茅亭,乃入座。未幾,炊煙四起,紅輪欲墜,乃步行而回。就燈下而記之。』
  昌切教授認爲這種作文讀來簡直令人作嘔,它完全是一篇套作,『你看,時間、地點、景物、動態描寫,根據他們的課本套作的,也基本是古人作文的格局,字句都很短,很多四字句,六字句,也套作於四六駢文。』當然,作爲小學生的作文做到這個程度可以理解,作爲範文還可以討論,網上有人把它捧到不合適的高度,這種傾向有問題。齊白石當年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爲文最重要的在於有無真情實感。現在有種傾向值得注意,2009年武漢漢南高中畢業生周海洋在語文高考中,用51行102句每句七言的古體長詩寫作【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它的最大問題不在於選擇古詩還是現代文寫作的問題,『而在於它不是因情生文,是爲文造文,個人認爲不宜提倡。』
  民國課本,好玩中有深意
  『民國兒童讀物重出』之熱現象,發軔於民國老課本的重印,從【開明國語課本】、【商務國語教科書】的重印,再到【老課本新閱讀】,林林總總。爲何80年後,民國老課本仍能重煥生機?
  昌切教授認爲民國課本能夠從中國社會由古而今的轉型中,體現那個時代的特色。它依據兒童特性因材施教,德育部分,突出修身教育,以養成新型人格。內容上,體現社會轉型以後共和時期,追求個體自由,人人平等思想。如【兩個疑問的信】課文:『平之:先生時常對我們說,進退要守秩序,應對要有禮貌。但是也有人說,秩序,禮貌,是束縛自由的東西。照你看來,究竟應該怎樣呢?』它的問題是開放式的,還引起學生思考,尊重自由。
  智育部分,體現的塑型教育。依據兒童語文習得的特點來安排,天地人文各方面內容都有,循序漸進,內容的品質非常好,既承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拓展了新的思想成果。還非常有趣,能照顧到孩子的特點,吸引他們學習,其中一篇【請問尊姓】:永兒的爸爸對永兒說:『如果有客人來,先要問他尊姓。』明天,對門的徐先生來看永兒的爸爸,永兒說:『徐先生,請問尊姓?』很好玩。
  坊間熱炒,源於對語文教育現狀不滿
  坊間熱炒民國課本,源於對當下語文教育的不滿,激發的是對語文教育及整個中國教育的質疑和反思。
  建國以後的教育,以政治爲首要標準,語文課本體現的『國家意志』,意識形態的僵硬和冰冷,使語文課本喪失了生活的真實,喪失了人性的豐富,喪失了世界的廣闊,喪失了文學的審美魅力。選文上,厚今薄古,白話文比重大,文言文比重小。
  這種標準一直延續到1990年代中末期,社會對語文教材的批評越發強烈。此後的每次變動都引起較大爭議。
  從前教材選用較多魯迅雜文,如【〖吶喊〗自序】、【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友邦驚詫』論】等充滿火藥味、戰鬥檄文式的雜文,如楊朔、秦牧、劉白羽的革命散文,漸漸退出中學課本,選文更注重審美和有趣,到新世紀,金庸文章也入選課本。政治色彩不斷淡化,集體主義精神也有所淡化,突出審美、個人化的東西。但凡此種種都不足以改變教材的整體格局。
  就像國家在探索中發展一樣,學生們用的語文課本也在汲取各種意見中不斷修正、改訂。
  經過多次反覆,現在的語文課本在選擇標準上顯得舉棋不定,選編者不知以什麼爲標準,這也是教育宗旨不夠明確造成的。
  有人還批判現有的教材『有毒』。如人教版的【玩具櫃檯前的孩子】文中,家人身體不健康,母親極度壓抑;而人教版【日記兩則》裡的母親,道德完美,無視孩子的主體地位,以成年人的意志去粗暴干涉孩童的世界。
  反觀民國課本,體現的是明確的價值觀,兒童需要識字和閱讀、寫作,需要知道天地人文常識,是爲塑造新型人格。民國課本的出現恰逢其時。
  這和【老課本,新閱讀】的作者鄧康延的觀點不謀而合,鄧康延認爲,我們當今這個社會,思想不斷開放,各種文本不斷被挖掘,民國兒童讀物的出現,也是在溫故知新、知新溫故。好像轉身之間,我們突然發現,原來六七十年前還有這麼好的東西。那些簡約、質樸又言之有物的文字,讓我們感受到漢字母語的親切動人。
來源:漢網-武漢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