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地質學研究發現巨型堰塞湖或為引發上古洪水元兇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8-11 10:06| 發布者: 休竹客| 查看: 2145|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地質學研究發現:巨型堰塞湖或為引發上古洪水元兇『大禹治水』究竟是民間傳說還是歷史事實?近日,由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吳慶龍教授帶領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在美國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文章【公元前1920年的 ...

地質學研究發現:巨型堰塞湖或為引發上古洪水元兇

『大禹治水』究竟是民間傳說還是歷史事實?近日,由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吳慶龍教授帶領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在美國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文章【公元前1920年的洪水暴發為中國傳說中的大洪水和夏朝的存在提供依據】,在學界引起轟動。

從神話走入現實的『大禹治水』

2007年,吳慶龍帶領研究團隊前往青海省循化縣進行地質勘探,在黃河上游積石峽和循化盆地中偶然發現古代湖床沉積物。他們推測,上古時期積石峽附近曾發生大規模的山體崩塌,滑落的山石堵塞了黃河而形成堰塞湖,而這些古代湖床沉積物,正是堰塞湖存在的證明。

根據現在殘存的壩體,研究團隊計算出當時的滑坡壩縱深1.3公里、高於古黃河河道185~210米,深度堪比三峽。『由於黃河上游盆地地勢特殊,這道滑壩可將黃河水攔住6~9個月,並形成12~17立方千米的巨型堰塞湖,一旦決堤,就會造成特大洪水。』吳慶龍說,但當時他們只是推測,並沒有直接證據。

隨後,在對殘壩上游的勘探過程中,科研團隊發現了大範圍的、堆積厚度達30米的堰塞湖特質沉積物,由此證實了上游地帶曾經存在過規模巨大的堰塞湖。但是,如何證明發生過洪水仍是一大難題。吳慶龍介紹,通過對滑坡崩積壩的模擬重建,他們認為堰塞湖最終會沒過壩頂,並迅速形成潰壩洪水。

『在積石峽的下游我們發現了大量以前寒武系綠片岩、紫褐色白堊系沉積岩碎片為特徵的潰壩洪水沉積物,這些本屬於積石峽地區的岩石,卻出現在25公里外的官亭盆地,沉積在高於水面7~50米的河灘上。』由此,吳慶龍團隊推測,潰壩會導致堰塞湖水位急劇下降110~135米,在24小時之內釋放出高達11.3~16立方千米的洪水量,從而將岩石衝出25公里外。

為了進一步求證,研究團隊對從潰堤上下游的沉積物中找到的炭化木樣本進行了碳14元素加速器質譜測定,證明了下游的潰堤沉積物與上游的堰塞湖沉積物年代十分相近,很可能是同一場洪水造成的。

『這些證據,為上古時期發生特大洪水提供了佐證。傳說中「大禹治水」可能治的就是這一場大洪水。』吳慶龍說,『但迄今為止,我們只能求證在大禹生活的那個時期,確實發生過一場大洪水,至於「大禹治水」是否確有其事,仍難斷言。』

尚待驗證的『大禹治水』

『從地質災害學、地質工程學角度去研究歷史問題,這個思路很巧妙!』中國礦業大學董青紅教授說,該研究中運用『模擬重建』的方法把地質災害和歷史進程相結合,運用地質學、歷史學及社會學等相關知識進行分析,這一做法拓寬了地質學研究的思路和視野。『但說到底也只能證明上古時期發生過一場駭人的大洪水,至於能否證明「大禹治水」屬於歷史事實,還有待驗證。』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健說:『關於「大禹治水」具體位置的說法達數十個,究竟具體地點在哪裡,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結論。一般洪水多發生在陝西、山西等黃河中下游地帶,但青海省循化縣地處黃河上游地帶,這種災害性大洪水有沒有可能發生在這裡,我們難以確定。』王健認為,青海人煙稀少,即使發生洪水,是否會影響到當時人類主要聚居的中原地帶以及需不需要防治等問題也值得思考。這些歷史事件難以進行充分考證,因此不能確定大禹會不會去青海治水。『就目前成果來看,我覺得還不能稱該研究證明了「大禹治水」和夏朝的存在。』

重大發現 意義深遠

在考察過程中,研究團隊意外發現,洪水直接衝擊的官亭盆地範圍內有一處屬於齊家文化時期的喇家遺址。『這幫助我們進一步精確了洪水發生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920年左右。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夏朝的建立與大禹治理洪水是緊密聯繫的。』吳慶龍假設,如果這場發生於積石峽的史前洪水就是傳說中大禹治理的洪水,那麼關於夏朝的建立時間將有一種新的推測:公元前1900年左右,比歷史學界所認為的建立時間要晚170年。

對此,蘇州大學社會學院古代史教授周書燦認為,這次地質學發現,為大禹治水這個故事中的史實部分提供了一定的科學支持。『由於年代久遠,又缺乏明確的文字資料和證據,大禹治水和夏朝的建立都處於傳說和史實的模糊地帶,但是該研究中對洪水的證實則為傳說中的史實部分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雖然尚不能因此確定夏朝是否存在,卻可以為研究者提供當時人民生存環境與地理概貌方面的材料。』

此外,周書燦表示,該研究中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為跨學科研究開闢了新視野。『用地質學研究方法證明歷史傳說的存在,這在學術研究史上極其少見。該研究表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可以相互補充、互為方法。』

(記者 鄭晉鳴 通訊員 李薇)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