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約奧運會上,許多運動員露出拔罐以後留下的印記,圓圓的,或淡或濃的暗紅色,在背部,在手臂、頭面部,成了賽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作為一名中醫,看奧運讓我振奮的,除了國旗冉冉升起,就是這帶有濃厚中醫色彩的『中醫印』。 拔罐,是中醫技術的一大法寶。在晉代醫家葛洪著的【肘後備急方》裡,就用挖空的獸角來吸拔膿瘡。唐代王燾著的【外台秘要】中,使用竹筒火罐來治病:『令惡物出盡,乃即除,當目明身輕也。』現代醫學則認為,拔罐可以刺激皮膚和神經,讓疼痛得到緩解。 看到奧運賽場上的一個個『中醫印』,真心為中醫技術的廣泛應用感到興奮,也不禁想到,除了奧運,還有接下來的G20峰會,以及更多的國際交流場合。拔罐這項技術能否讓外賓在其他場合也體驗中醫的神奇療效,在那裡也烙上『中醫印』? 拔罐、針灸、中藥熏蒸,都是中醫的獨門技術。小小銀針,香艾灸療,祛病康復,保養健身。現代熏蒸治療技術,數據化可控,電動化可操作,通過藥物滲透,讓人們在臥躺休整中獲得治療效果。舉凡這些,能否進一步服務國際友人,同時藉助國際場合走得更遠,這還需要中醫人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重視與支持。 中醫藥走出去、走更遠,制定國際標準是保障之一。以拔罐為例,讓國外的使用者了解怎麼拔,拔什麼部位,拔多少部位,應規範操作,合理使用。因此,加快拔罐、針灸、中藥熏蒸等中醫特色療法標準化,將有利於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為人類健康事業烙上『中醫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在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的篇章。當作為中華文化名片的『中醫印』在越來越多國際場合出現,『中國印』也將潤物無聲地烙進各國民眾心裡。 (作者施仁潮單位系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