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我國首部中醫藥近現代史著作【百年中醫史】一經問世就被著名醫史文獻學家蔡景峰譽爲『近現代中醫史學集大家之傑作』,它填補了中醫藥近現代史著作的空白。 中國中醫科學院『百年中醫史研究』項目組用3年時間全面回顧中醫藥近百年來的磨難與興盛。項目負責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朱建平坦言,接到任務之初壓力很大:當代人寫當代史,對歷史學者的史德、史學、史識、史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盡力做到以翔實的史料說話,秉筆直書。』說起這部著作背後的故事,朱建平打開了話匣子。 『要出精品,要對歷史負責』 至今,朱建平依然記得,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在【關於落實起草百年中醫史研究項目建議書的報告】上這樣批示:『雖百年但起伏跌宕,生死攸關,是以往所沒有的。西學東漸,中醫式微,到中西醫並重,東學西漸,甚是激烈。全在百年之中,應當好好總結,至關重要。』 2011年底,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總體要求和紀念百年辛亥的背景下,張伯禮提議開展『百年中醫史』研究。辛亥革命以來的百餘年,中醫經歷了民國時期與西方醫學的碰撞,也迎來了新中國時期的機遇與挑戰。百年中醫發展史上發生的一樁樁歷史事件,都有其發生和演變的歷史文化原因,探究這些事件背後的原因,鑒往知今是當前醫史學研究的一個重大命題。作爲中國中醫科學院『百年中醫史研究』項目的核心成果,【百年中醫史】凝聚了全國80餘位中醫藥史研究專家及年輕學者、外國學者的心血與汗水,深入剖析和回答了這一命題。 朱建平帶領團隊日夜兼程,爭分奪秒,卻在項目緊張進行中,趕上本院圖書館閉館擴建,無法正常查閱資料的大難題。爲了保證項目按時完成,朱建平一邊組織團隊參加電子文獻查詢的專門培訓,一邊要求到院外、京外圖書館查閱,並及時購進【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 那段日子他們往來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之間。爲了按時完成任務,項目組全體人員配合協調、嚴絲合縫,撰稿、審稿、部分統稿交叉進行。在項目的階段成果論證和全書統稿階段,由於連續加班加點地工作,主編與副主編相繼累倒,但他們心中想的都是『要出精品,要對歷史負責』,於是毅然選擇堅守崗位,保證工作質量。說到這,朱建平不禁感慨:『這項浩瀚工程,的確承載了每位參與者的最大付出。』 了解歷史才能更懂繼承 儘管時間緊任務重,困難重重,然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該項目的高度重視及眾多中醫藥界專家的支持,還是讓『百年中醫史研究』團隊備受鼓舞。 『重視口述史的運用,回歸中醫原有思維』是【百年中醫史】的一大亮點,這離不開老一輩中醫藥學家對項目的關心和指導。 『鄧鐵濤去年剛過完百歲生日,幾乎與百年中醫同步,他經歷了民國、文革等歷史時期,爲我們提出寶貴的方向性意見。國醫大師路志正也爲項目組提供了解放初期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一手材料。已故國醫大師陸廣莘生前非常關心百年中醫史研究,他曾向項目組提出「要站在中醫立場上看待和敘述中醫史」等重要觀點,給研究者以重要啟發。』 在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前,朱建平就曾與屠老有過多次對話。他說:『聆聽屠老回顧發現青蒿素的歷程,讓我更加堅定了對中醫史研究的信念。創新離不開繼承,繼承離不開對歷史和經典的挖掘與總結。青蒿素提取的思路來自東晉葛洪在【肘後備急方》裡的記載,這就是中醫的繼承。』 朱建平認爲,近代以來,中醫受到擠壓甚至面臨被廢除、取締,這不僅反映了中醫、西醫之間的碰撞,還更多地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衝突。西方文化傳入,徹底改變了我國的教育體制,雖然醫學課程漸漸遵循西醫模式,但中醫因有顯著的療效和廣泛的社會基礎,在民間得以生存和延續。百年來,我國其他自然科學幾乎被西方科學代替或肢解,而中醫沒有斷裂,反而一直在發展。發展中醫藥是歷史的選擇,而中醫藥創新發展有自己的特點,就是要在認真繼承的基礎上創新。 成果遠不止一部著作 寶劍鋒從磨礪出,經歷了『百年中醫史項目』的培養和鍛鍊,研究組人才輩出,形成了一支『經得起考驗』的中醫史研究隊伍。其中,博士後2名、博士生7名、碩士生3名、其他青年人才14名,既有中醫史研究的中流砥柱,也有跟隨項目步伐成長起來的學術新秀。 『中醫史人才培養,就是要年輕學者去做研究。通過參加項目,一邊學一邊做。』朱建平說,分章節的寫作任務分派給項目組各位成員,每章由其親自撰寫提綱、確定基調,再由副主編寫出樣稿,成員依照樣稿進行撰寫,以確保全書體例一致。在這個過程中,穿插著經常性的研討、點評會議,『這樣他們可以少走彎路,學得更快』。 除了參與具體篇目的撰寫,朱建平還儘可能讓青年學者參與到項目其他環節的執行中。因爲,20多年前參與【中國醫學通史】編撰的經歷對朱建平這次主持百年中醫史項目依然很有幫助,所以他希望通過『百年中醫史研究』項目培養新一代人才,彌補中醫史研究的人才缺乏。 更可喜的是,在百年中醫史項目立項之後不久,其他百年專科史研究項目也逐漸啟動,『針灸所啟動百年針灸史研究,我所後續也將啟動百年中藥史、百年熱病史的研究。分科史研究是對百年中醫史的豐富和延伸』。 現在,朱建平依然爲『百年中醫史』忙碌著,他在積極聯繫出版社和美編團隊,想儘快做出『百年中醫史』圖說本、精簡本,用於全民普及。『希望這項研究不僅能爲政策制定和院校教育發揮作用,爲中醫界所借鑑,還能走進千家萬戶,發揮中醫藥尊重生命、維護健康的普世價值。』朱建平說。(林曉斐 劉甦)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