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致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這是對中醫藥所處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和深刻論述,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中醫藥改革發展明確了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是做好中醫藥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遵循,必須着力轉化為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新思路、新辦法和新動力。 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可以大有作為 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意義。 中醫藥在建設健康中國中可以大有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作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部署,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為民造福的執政理念。隨着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深化醫改縱深推進,人民群眾對健康服務的需求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渴望享受到全方位、多環節的中醫藥健康服務。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集防病治病、養生保健於一體,具有臨床療效確切、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費用比較低廉的特色和優勢,能夠為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提供健康服務,十分符合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要求。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有助於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可及,控制醫藥費用,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建立政府承受得了、群眾負擔得起、財政可持續保障、中西醫並重的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和衛生與健康發展模式。 中醫藥在服務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可以大有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徵是進入新常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把握髮展動力轉換這個核心和關鍵。中醫藥作為潛力巨大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具有覆蓋面廣、產業鏈長、綠色生態的特點,貫穿中藥材種植、藥品和醫療器械製造、中醫藥健康服務等一、二、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強,拉動消費作用大。發展中醫藥產業,有助於提升醫藥行業核心競爭力,擴大服務供給,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消費能力,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中醫藥在服務『一帶一路』戰略中可以大有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總書記對中醫藥海外發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出訪時與捷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多國元首洽談深化中醫藥合作、見證中醫藥合作文件簽署,親力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中醫藥作為優秀的文化資源,飽含着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已成為世界認識、了解和學習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有助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民心互通,講好中醫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華文明的魅力和當代中國的活力。 『中醫藥步入發展的快車道』是十八大以來中醫藥工作最顯著的特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工作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發展大局和中心工作,找准發展定位,主動融入『五位一體』總佈局,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健康權益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和顯示度明顯提升。 發展環境更優化。十八大提出『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五中全會強調『堅持中西醫並重,促進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等一系列重要規劃的密集出台,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政策更加有力。 發展格局更合理。不斷激發和釋放中醫藥作為『五種資源』的潛力與活力,形成了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六位一體』全面發展,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藥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服務體系漸趨完善。開展中醫醫院標準化建設,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發展社會辦中醫,中醫醫療資源總量持續增加,尤其是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快速發展。截至2015年底,共有中醫醫院3267所、中西醫結合醫院446所、民族醫院253所、中醫類門診部1640個、中醫類診所40888個;社會辦中醫機構達到4萬個,床位近6萬張;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建設中醫藥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國醫堂)2萬餘個。 人才隊伍顯著加強。『十二五』期間,評選表彰第二屆國醫大師30人,建立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60個,建設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956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64個,建設了471個中醫藥重點學科,培養了2300餘名中醫藥學科(後備)帶頭人。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師承教育、繼續教育協同推進。 傳承創新成效顯著。屠呦呦研究員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實現中國本土科學家獲諾獎零的突破。建設了以16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為重點平台的臨床科研體系,14類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療效獲得循證依據,建立了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的臨床科研一體化新模式。建設了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 文化傳播載體不斷豐富。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建設了300多個國家級、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組建了一支中醫藥文化科普專家隊伍,發佈【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健康教育中醫藥基本內容】,開發了一批形式多樣的文化科普作品。【黃帝內經】【本草綱目】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發展空間更開放。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與捷克政府共同支持建立的中捷中醫藥中心是我國『一帶一路』第一個衛生合作項目。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與外國政府及國際組織簽訂的中醫藥合作協議達86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已有9個國家建立了中醫中心,並建有7所中醫孔子學院,中醫藥正成為服務國家外交戰略的重要資源。 發展成效更顯著。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服務全民健康方面,截至2014年底,91.2%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0.2%的鄉鎮衛生院、70.7%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64.9%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藥的可及性和可得性顯著增強;中醫醫院總診療人次5.3億人次,占醫院總診療人次的17.9%,中醫醫院出院總人數2227.1萬人,占醫院出院總人數的14.5%,門診次均費用、住院人均費用分別比綜合性醫院低12%和24%。中醫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了較高收益,放大了醫改惠民效果,為探索醫改的『中國式解決辦法』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2014年,中藥工業總產值超過了7300億元,占我國醫藥工業總值近1/3,進出口額達到46.3億美元。研製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產品,5個中藥大品種年銷售額均在30億元以上。推動中藥材規範化、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全國有200多種常用大宗中藥材實現規模化種植,種植面積超過3000萬畝,帶動地方農民增收致富和綠色經濟發展,促進了生態環境修復。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中醫藥與養老、旅遊等相互融合的趨勢進一步凸顯,一大批適應市場的新產品、新業態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新動力。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中醫藥發展還面臨着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中醫藥服務資源佈局、結構仍需加快調整,服務能力尤其是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還需着力提升。二是傳承創新對事業發展的驅動力還不強,還需下大力氣攀登醫學高峯。三是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匱乏、基層人才不足,還需加快構建與事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四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中醫藥振興發展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還需加快完善政策機制,增強我們的本領。 自覺遵循新發展理念這個指揮棒 謀劃『十三五』發展,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對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進行科學設計和施工,用改革的辦法、法治的思維推動新發展理念在中醫藥系統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 堅持創新發展,把創新擺在中醫藥系統的核心位置。突出創新這個核心,不斷完善並豐富『整體思維、系統運行、三觀互動、六位一體、統籌協調、科學發展』的工作機制方法,推進中醫藥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服務創新。在制度創新方面,以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為主線,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激發中醫藥發展的潛力與活力,充分轉化為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具體措施。在科技創新方面,以繼承、遵循和把握中醫藥特點和規律為前提,以提高創新發展能力為重點,以構建新型創新體系為載體,勇攀醫學高峯,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在服務創新方面,緊緊圍繞服務健康中國建設這個目標,着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中醫藥健康服務新業態,創造新供給,引導新需求,打造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完善服務模式,探索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與健康保險為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服務新型保障模式。 堅持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牢牢把握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總體佈局,找准當前『短板』,調整相互關係,實現協調發展。着力促進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的同步發展,促進中醫藥、民族醫藥和中西醫結合的協調發展,促進城鄉、區域的中醫藥協調發展。妥善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處理好保持特色優勢與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關係,處理好醫療與健康服務的關係,處理好公立中醫醫院與社會辦中醫的關係,處理好行業能力提升與人文素養培育的關係。注重提升發展整體效應,促進中醫藥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主動融入美麗中國建設。大力弘揚中醫藥強調的『天人合一、天地人和』這種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思想,堅持綠色健康發展。一方面,大力推廣和發展針灸、推拿、刮痧等非藥物療法,減少藥物帶來的負面影響,節約資源,降低費用。另一方面,全面落實【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推動中藥材規範化、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在造就金山銀山的同時,促進生態修復,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築牢生態屏障,回歸青山綠水。 堅持開放發展,加快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把中醫藥海外發展放在『一帶一路』戰略等國家開放大局中謀劃統籌,順應中醫藥正逐步融入相關國家主流醫學體系的趨勢,堅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加強中醫藥海外發展頂層設計,加快走出去,服務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和公共外交。深度參與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推動全球傳統醫藥治理體系改革完善,把握主動權。善於學習和吸收先進科技成果,集成全球創新資源,加快推進中醫藥理論和實踐發展。 堅持共享發展,大力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堅持把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作為中醫藥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地服務健康中國建設。通過拓展服務領域、完善服務結構、強化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效果、發展健康產業,着力提升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和覆蓋面,着力提升中醫藥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推動中醫藥參與世界衛生體系建設,讓更多國家的民眾共享包含中醫藥在內的傳統醫藥發展成果。 加快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把中醫藥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的發展任務,以推進繼承創新為主題,以提高中醫藥發展水平為中心,以增進和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為目標,加快形成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體制機制,在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的篇章。 切實提高中醫藥健康服務水平。推進深化醫改中醫藥工作,加快中醫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互聯網+中醫』,完善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網絡。開展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推進診療模式創新和中西醫協作,促進民族醫藥發展。加快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推進中醫治未病,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健康旅遊新業態,培育發展新動力。 全面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加強中醫藥理論方法繼承,實施中醫藥傳承工程,加強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與技術挖掘,強化師承教育。健全中醫藥協同創新體系,加強中醫藥科學研究,完善中醫藥科研評價體系,推動中醫藥在重大疑難疾病、重大傳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藥創製等取得新進展。 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和利用,推進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養殖,構建現代中藥材流通體系。推進中藥工業集群發展,實施中藥標準化行動計劃,促進中藥工業轉型升級。 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實施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提升工程。促進中醫藥與文化產業有效融合,提供新型文化產品和服務。 全力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加強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實施中醫藥海外發展工程,推動中醫藥技術、藥物、標準和服務走出去,加快海外中醫藥中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佈局。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服務開放型經濟發展。(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國強) (轉自中央黨校【學習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