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康熙帝的『海晏河清』夢·學好數學很重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12-13 13:34| 發佈者: 對酒當歌| 查看: 2179|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傳統中國以農業立國,以治水國家和水利社會而聞名於世。迨至清代,治黃事關清朝漕運暢通與京師國庫供給、沿黃數省財賦民生與社會穩定,是清朝國計與民生之所系,與之相應的河工是維繫黃河安流、漕運暢通的國家重要工 ...

傳統中國以農業立國,以治水國家和水利社會而聞名於世。迨至清代,治黃事關清朝漕運暢通與京師國庫供給、沿黃數省財賦民生與社會穩定,是清朝國計與民生之所系,與之相應的河工是維繫黃河安流、漕運暢通的國家重要工程,河政是清代歷朝政府重要的施政內容。康熙帝聽政以來,以三藩及河務、漕運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書而懸之宮中柱上。康熙二十年後,三藩平,台灣復,而黃河泛濫、運河淤塞,治河保運成為康熙帝最關注的軍國要務。為治理黃河河患,康熙帝一方面任命靳輔、張鵬翮等能臣總督河道,並不時派朝臣或內臣巡視河工;一方面一再諭令河臣進呈河圖,在宮中時時研讀河圖與治河之書,親自探究治河之道,並經常與大學士、九卿等朝臣閱圖議事、籌議良方。除了委派能臣治河、朝臣巡河、研讀河圖之外,康熙帝還六次南巡,親臨河工,了解河情,指授方略.

康熙帝在治河保運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近日,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西北大學歷史系席會東副教授。席會東(1981),河南鞏義人,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副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地圖史、城市史、絲綢之路、中外交流史研究。

記者:明末清初黃河的水患為什麼如此嚴重?對黃河的治理主要集中在哪些區域?

席會東:1128年金人攻打南宋,東京留守杜充開決黃河大堤,以水為兵,阻擋金軍騎兵南下。這導致了黃河在今天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境內分多支南流,然後奪淮河入黃海,這是黃河非常重要的一次變遷。這次黃河南派一直持續了700多年,在一開始的時候,南派的黃河並沒有形成穩定的河道,分股奪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境內泗、汴、睢、渦、潁等河流的河道,主流最後奪淮河的河道流入黃海,漫淹沿線地區,為禍非常嚴重。直到明朝嘉靖、萬曆年間,經過幾任河臣的治理,尤其是在萬曆年間經潘季馴治河後,黃河從河南東南流至江蘇徐州由泗奪淮的主河道才基本穩定下來。到了明清鼎革之際,潘季馴留下的修防工程已經年久失修,所以河患又再度嚴重。到康熙前期,主要的河患都集中在黃河下游地區。康熙前後任用了幾任河臣,其中真正對黃河河患治理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康熙十六年到二十六年在任的著名河臣靳輔。他對黃河的治理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第一是在黃河與運河交匯的江蘇淮安清口地區,主要問題是解除黃河對運河的淤灌和干擾;第二就是黃河尾閭段,即高郵、寶應附近,這個區域被稱作裏下河,這裏地勢低洼,雨水比較豐沛,黃河、洪澤湖和運河排泄出來的水難以排泄,容易堰塞,是河患最為集中的區域和靳輔治理的重點。

靳輔、周洽【[wiki]黃河圖[/wiki]】下河與海口形勢

記者:康熙如此重視治理黃河水患的原因有哪些?他曾六次南巡閱河,具體做了哪些事情?

席會東:康熙皇帝一生當政可以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三期的治國重心是不一樣的。康熙二十年以前,治國重心主要是平叛、處理內政和鞏固統一,包括處理三藩、台灣等問題。康熙二十一年到四十二年之間,他的治國重心轉移到了治河和漕運上。重視治河是有歷史原因的。從唐中後期以後,中原王朝就逐漸形成政治中心和經濟重心相分離的地緣格局,中原王朝建都北方,而經濟重心轉移到了南方,都城極度依賴南方的物資供給,運河起着維繫京師物資供給的重要作用,成為王朝最為關注的國家工程之一。康熙把治河和漕運作為治國重心,前提是國內局勢已經比較穩定,而此時黃河水患問題凸顯,既威脅皇室和京師物資供給,又威脅沿黃地區社會的穩定。康熙之所以重視黃河治河,首先是要保持運河漕運的暢通,維繫京師物資供給;其次是維持黃河沿岸區域財稅徵收;再次是維持沿黃區域社會民生的安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第一個。

康熙六次南巡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他從北京出發,沿運河南下,首要目的是為了巡視黃河和運河的河工,其次是巡查江南吏治,安撫江南社會。康熙重點巡視的河工有三段:第一段是山東運河,叫魯運河,主要問題是水源不足,這段運河主要依靠魯西山地的山泉來補水,通過閘來調節水位,所以也叫泉河或閘河。第二段是黃河與運河交匯的地段,就是淮安清口地區,它面臨着黃河阻塞運河河道、於灌的問題,康熙每次南巡往返程要親自巡視黃運交匯處的水利工程。清口這段從明代潘季馴開始形成了一個治理方略,叫束水攻沙,蓄清刷黃,即通過修築高家堰,把淮河上游淤塞形成的洪澤湖水位抬高,使得這裏的水位比黃運交匯處清口地區的水位高一點,再修建幾個閘壩和引河,用清水沖刷交匯處,讓黃河泥沙儘量不在清口這個區域沉積下來。所以清口和高家堰工程是康熙巡視的重點。第三段是高郵、寶應地區的裏下河段,解決黃河、運河、洪澤湖減泄之水如何排出的問題。 大體上康熙做的工作就是率領懂治河的朝臣,由專門負責治理河道的河臣陪同,同時帶些專門的繪畫人才,到河工現場去巡視相關工程,對着河圖來看這些工程修得是不是合理、有效,應該如何改造。另外,就是看沿黃州縣的官員哪些人有問題、哪些人有政績,根據他們的表現來進行賞罰,有幾次南巡康熙還到了南京,去祭拜了朱元璋的陵墓。這也是康熙南巡很重要的工作之一,畢竟清朝統治時間還不長,他需要安撫江南的官員和百姓,獲取江南士紳和民眾的認可。當然也有帶他母親到江南去遊山玩水、帶皇子了解河山並體察江南社會的考慮,但這不是他的主要目的。

靳輔、周洽【[wiki]黃河圖[/wiki]】清口閘壩與高家堰減水壩形勢

在一些資料裏,我看到康熙懂立體幾何知識,他甚至親自改制了木刻的立體改移清口圖。

席會東:康熙在少年時期就接觸了一些像南懷仁這樣的西方耶穌會士,他親政之前,鰲拜一直力主用傳統曆法,而康熙想用西方耶穌會士的曆法,最後還釀成了曆法之爭,導致南懷仁等耶穌會士下獄致死。康熙親政以後一直比較重視西方耶穌會士帶來的西方科技,因為在雅克薩之戰的時候,他發現中國的地圖不是很精確,在對沙俄談判、作戰的過程中不好用,這時候法國耶穌會士張誠給他進獻了一幅西方人畫的亞洲圖,康熙一看這幅圖確實比較精確,再加上西方人的金雞納霜治好了他的瘧疾,所以他以後就更加留意西方的科學知識。康熙皇帝自己很有科學精神,也非常好學,他一直讓張誠和白晉來教他數學,張誠和白晉把歐幾裏得的【[wiki]幾何原本[/wiki]】翻譯成滿文和漢文,可他們畢竟是外國人,翻譯過來的文字不是特別雅馴,康熙用硃筆在親自校改,所以他系統地學習過歐幾裏得的【[wiki]幾何原本[/wiki]】,有着很好的立體幾何的知識。

在康熙三十六、三十七年的時候,他發現靳輔、于成龍給他畫的河圖全是平面的,看不出地勢的高下,既然在清口地區要抬高水位以蓄清刷黃,那麼必須要看出水位之間的相互關係,這樣才能了解形勢,制定方略。於是他別出心裁,用自己學到的立體幾何知識,讓人用木頭刻了一個立體的改移清口圖,類似於今天的沙模,這樣就看出地勢高下,通過哪條引河能保證最大的沖刷率,保證泥沙不在清口和黃河尾閭段沉積下來。康熙完成了立體圖後很得意,派工部侍郎常綬將此圖帶給于成龍,讓其勘驗是否可行。于成龍考察了以後覺得還是有些問題,就很委婉地跟陳述了實施方面的困難,康熙一直是從諫如流的,他就沒有再堅持自己的意見。

靳輔、周洽【[wiki]黃河圖[/wiki]】嵩山段之鳥瞰畫法

記者:康熙朝有幾任比較有名的河道總督,像靳輔、于成龍、張鵬翮,他們在治河方略上有哪些差異?

席會東:總體上來講,明代河臣潘季馴為清代的河臣提供了治河的基本方略,就是蓄清刷黃,束水攻沙,但是每個河臣在執行和修防的重點上又有所不同。靳輔的治河成效最為卓著,他基本上遵循了潘季馴的治河方略,秉持築壩以障其狂,減水以分其勢,疏浚以速其宣的治河理念,修築高家堰抬高洪澤湖清水的水位,在清口地區開挖了幾條引河,實行蓄清刷黃。另外就是解除黃河對運河的干擾。潘季馴治河以後的運道有180裏是借用黃河的河道來行漕船的,但是借黃行漕面臨很大風險,黃河河水太渾,河床不太穩定,行漕是十分不利的。靳輔於是開了一條跟原來黃河河道並行的專門的運河河道,這條河道從淮安清口往北經清河、桃源、宿遷一直通到駱馬湖,叫做中河,中河解除了黃河對運河的干擾,實現了黃、漕分離,基本上解決了借黃行漕的問題。靳輔後期治河的重點,主要放在高郵、寶應段裏下河修疏上來。裏下河為淮河滯洪區,洪澤湖通過高家堰下泄淮水,大部分穿過運河流入裏下河的高郵、寶應、山陽、興化、鹽城、通州、江都等七州縣低洼地帶,下河水患一直是康熙帝的憂心之患。靳輔的基本方略就是從高郵往東修築長堤,收束下河地區之水入海,一則抵擋海潮倒侵,再則排泄洪澤湖及運河減泄到下河之水,三則將築堤後原低洼地涸出的田畝,招民屯墾,以田價來補償河工費用。這一主張引起以安徽按察使于成龍為代表的淮揚籍官僚反對,認為靳輔擬建大堤工程浩大,毀傷沿線百姓田廬墳墓,築堤束水抬高水位一旦決潰為害甚大。雙方各執己見,最終釀成了河爭、黨爭。于成龍糾集了江淮籍官員,不斷上書彈劾靳輔。康熙二十七年,康熙帝召集靳輔與于成龍等人進行廷辯,兩派爭執不下,互相指責。康熙帝認為靳輔力主下河屯田,招致民怨,難辭其咎,下令罷黜靳輔,拘問倡議屯田的靳輔核心幕僚陳潢,並將贊同靳輔意見的佛倫、董訥、達奇納、趙吉士等人降職或罷官,但也將反對靳輔的孫在豐、慕天顏降職或罷官,以平息黨爭。最終,靳輔被罷,陳潢下獄冤死,下河治理方略沒有實行。

康熙帝第一次南巡時,曾親臨河工,深知治河之難與靳輔之功,對於自己、靳輔以及于成龍等人的治河主張孰優孰劣、誰是誰非,康熙其實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因此,在罷黜靳輔之後,康熙帝就派朝中大員兵部尚書張玉書前去視察河工,讓他考察靳輔所修工程,哪些當改,哪些該留,張玉書等人勘察後,回奏靳輔治河舉措很有成效,應予保留。康熙二十八年三月,康熙帝第二次南巡視察河工,發現靳輔所開中河效果良好,得到當地官民交口稱讚,隨即下旨以原官致仕例恢復靳輔原有銜階,使其沉冤昭雪。

靳輔、周洽【[wiki]黃河圖[/wiki]】全圖

靳輔去職以後,附和于成龍的王新命繼任河督,無所作為。康熙三十一年,康熙命于成龍任河督,他基本上墨守成法,保留靳輔原有的工程。康熙就質問他說,你不是說靳輔所修的中河等工程有問題嗎?于成龍回覆承認靳輔所開減水壩等工程很有益處,從前詆毀靳輔之言都是妄奏。康熙三十四年,于成龍因父親去世而去職返鄉丁憂。康熙三十七年于成龍改任直隸總督兼巡撫,任內把束水攻沙的黃河治理經驗用於小黃河即直隸渾河的治理,收到良好效果,康熙帝命改渾河名為永定河。康熙覺得他還是有治河才能的,把渾河改名為永定河,希望河道永遠安定。康熙三十四年于成龍丁憂後,康熙任命原任漕運總督董安國改任河道總督。董安國對治河無能,康熙三十五年黃河決口,蘇北裏河、下河地區成為澤國,高郵、寶應等七州縣哀鴻遍野。董安國認為是黃河海口段的老河道淤淺所致,所以雲梯關外築起一道長600餘丈的擋水堤,稱攔黃壩,並讓人在馬家港開挖引河1300餘丈,引黃河水從雲梯關外馬家港由南潮河東流入海,形成新的尾閭河道。因新開尾閭河道狹窄曲折,黃河下流泄水不暢,上流愈益壅遏,引發上游頻繁潰決,致使清口淤墊,洪澤湖水泛濫,泄入下河高、寶七州縣,為禍不淺。

康熙三十七年,董安國因無能而罷職,在直隸治河有方的于成龍再度被康熙調任河督。康熙希望他解決董安國造成的問題。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第三次南巡,一路用水平測量各處水位,指出黃河下游泄水不暢、水位過高,是導致黃水倒灌、清口淤墊、裏運河泛濫、下河水患的根源,命于成龍疏浚清口、改建東西壩,將黃河尾閭河段裁彎取直,拆除雲梯關外董安國所築的攔黃壩,使黃河下游暢流入海,還令于成龍堅築高郵以上臨湖堤岸、高郵以下裏運河東堤,挑浚疏通芒稻河、人字河,使高郵諸湖水、運河水由引河流入長江。按照康熙的指示,于成龍拆除部分攔黃壩,另在靳輔中河的基礎上,改建了新中河,進一步解除了黃河對運河的干擾。但因他年邁多病,康熙帝指示修築的不少工程還沒有來得及實施,便於康熙三十九年三月病逝。總體來看,于成龍勇於任事,為官清廉,擔任直隸巡撫期間治理永定河(即渾河)也確有成效,但他兩任河督期間,除開鑿新中河外,並無太多建樹,更沒有解決董安國誤築攔黃壩而加劇的黃河尾閭決口和清口淤墊以及靳輔治河以來的下河水患問題。這也導致康熙帝對他的信任和欣賞演變為質疑和責難。

康熙三十九年至康熙四十七年,張鵬翮任河道總督,主持黃運河治理,他仍在靳輔採用築堤束水、蓄清刷黃、裁彎取直的辦法治河,主要目標是解決董安國和于成龍留下的弊端,並調整靳輔所築的工程體系,徹底解決下河水患問題。他首先按照康熙指示,拆除雲梯關外董安國誤築的攔黃壩,疏通黃河尾閭河道,使黃河下游暢流;疏浚清口,使清水暢出刷黃,整修運河,確保漕運暢通;整修中河、改移北運口,將靳輔舊中河與于成龍之新中河合為一河。其後,張鵬翮採用分水減源和導流歸海雙重辦法解決下河水患,一方面堵塞高家堰六壩,減少裏下河地區的水源,同時挑挖人字河、芒稻河諸河,引洪湖盛漲溢出之水流入長江;另一方面分三路疏導下河積水入海。在整修河道工程的同時,張鵬翮上奏革除河政管理制度上的弊端。通過上述舉措,張鵬翮在治河的第一階段解決了海口、清口、下河、中河等黃運治理最棘手的問題,基本實現了黃河安瀾和漕運暢通。康熙帝於四十二年第四次南巡閱工後,認為河工告成,對張鵬翮予以肯定和褒獎。其後,黃運河安流十餘年,治河不可能一勞永逸,康熙六十一年開始再度出現河患,張鵬翮再康熙末年和雍正初年,再度受命以大學士的身份勘驗河工、籌劃方案,指導後輩修治山東運河和河南黃河。

康熙朝的幾任河道總督,成就最高的是靳輔,其次是張鵬翮,于成龍勇於任事,但治河貢獻比不上靳輔和張鵬翮,還釀成了黨爭,功過參半。在評價幾任河道總督的是非功過時,康熙說:靳輔治河時河道甚好,王新命僅守靳輔成績別無成效,董安國則使河道廢壞不堪。他認為靳輔、董安國、于成龍等人都僅知築堤,不懂疏浚清口、束水攻沙,都沒有徹底解決問題,張鵬翮最終解決了河患,所以康熙在四十二年南巡時曾賜給張鵬翮一個手書的扇子,褒獎他治河有成。張鵬翮的【[wiki]治河全書[/wiki]】也便成為清代最為流行的治河專著。此後,康熙的治國重心便轉到疆域測繪上來了。

張鵬翮【[wiki]黃河全圖[/wiki]】淮安清口新中河段

張鵬翮【[wiki]黃河全圖[/wiki]】徐州段

記者:靳輔有幾位很出名的幕僚,像人稱錢塘奇士的陳潢。能不能講講他的幾位核心幕僚都做了哪些工作?

席會東:河道總督治河都是自己聘請幕僚,形成治河班子。靳輔聘請的幕僚有好幾類,一類是像陳潢這樣有治河才能、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型幕僚。陳潢浙江嘉興秀水或杭州錢塘人,生來五行缺水,所以取字天一,天一生水,註定其一生都與治水休戚相關。陳潢從小不喜歡讀八股文章,年輕時就留心農田水利書籍,未能通過科舉出仕。他曾經到寧夏、河套等地實地考察,精研治理黃河之道。康熙初年,黃河決口,海口淤塞,運河斷航,水患嚴重。陳潢自負治河才能,卻懷才不遇,康熙十六年在邯鄲呂祖祠牆壁上題詩抒懷,碰巧被赴任的河督靳輔看到。靳輔發現陳潢才學過人,就聘為幕僚,讓把幫助自己治河。陳潢經過實地考察,制定治河計劃。在治河方法上,陳潢繼承和發展了潘季馴築堤束水,以水攻沙理論,主張把分流和合流相結合,把分流殺勢作為河水暴漲時的應急措施,把合流攻沙作為長久之計。在具體做法上,他主張採用了建築減水壩和開挖引河的方法,用測水法使黃河主流保持一定的流速流量。康熙二十六年,靳輔向康熙向保奏陳潢為河道僉事道銜。其後,為了治理黃、淮兩河水患,陳潢打破防河保運的傳統思路,提出了把黃河、淮河全程統行規劃、源流並治的方針,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全流域概念,這一思維很超前,但未為朝廷採納。康熙二十七年河政當爭爆發,陳潢通過靳輔提出的屯田招墾之策,被彈劾擾民,因而撤職下獄,最終含冤而死。靳輔復銜後,曾試圖為其昭雪,但未能成功。陳潢的治河主張,直到乾隆年間,才被張靄生編為【[wiki]河防述言[/wiki]】,乾隆帝閱覽將其編入四庫全書,肯定了其價值,此書一直流傳至今。

還有一類幕僚負責解決具體事務的技術型幕僚,比如治河需要畫河圖,他就雇了上海華亭人周洽來負責河圖繪製。靳輔早年繪製的河圖不是很精美,康熙看了不滿意,讓他編繪更精確的河圖。靳輔專門聘請了畫家作為幕僚負責繪圖。周洽是著名的山水畫家,組織了一個繪製黃河圖的班子,包括其同鄉李含渼等人,專門負責河圖的繪製。為了幫助靳輔繪圖治河,周洽從康熙二十三年開始對黃、運兩河進行了實地考察。周洽先從河道總督的衙署中拿到了很多資料,結合實地考察,到地方官衙中調取當地的圖籍,一邊走一邊畫草稿,最後在河道總督衙署裏整合所有資料,大概用了兩年時間繪成了這兩套四幅河圖。一套留在河道總督衙署裏,另一套呈送給康熙帝御覽。靳輔主編、周洽主繪的河圖,改變了潘季馴【[wiki]河防一覽圖[/wiki]】中將黃運兩河繪製在一幅圖的傳統,把黃河和運河分開繪製,於是形成兩套圖,分別包括一幅黃河圖和運河圖,有效解決了東西流向的黃河與南北走向的運河繪在一幅圖上帶來的變型失真。陳潢和周洽都是靳輔治河的重要幕僚班子成員。

記者:治河過程中官員貪污腐敗的情況嚴重嗎?

歷代河工都是肥缺,黃運河直隸是王朝重要的國家水利工程,所以國家會投入大量的錢。有固定的歲修經費,也就是每年修築維護水利工程的費用;還有很多臨時性的水利工程經費,這都是從國庫中撥付的國帑。為了修疏黃運兩河,明朝王朝都設立了專門的河臣體系,有總河或河道總督領銜,其下設立河道、河廳,管理河營、河標、河夫,形成一個龐大的河員群體。河道總督是總督級的官員,級別相當於一個省的總督;河道是省的派出機構,級別介於巡撫和知府之間;河廳是府的派出機構,級別比府低半級。巨額的河工經費和龐大的河臣體系相結合,形成了所謂的河工習氣,即在河臣上報水利工程的時候,多報一些預算,從中貪污漁利,這個問題一直是有的,而且還較為嚴重,形成了龐大一個利益集團。甚至有幾個因為河臣系統進駐而繁榮的城市,像黃運交匯處的淮安,因為有河道總督和漕運總督這兩個總督級別的衙署存在,有大量的河臣、漕臣的進駐,加上在治河漕運經費的流入,人流、物流的匯聚,帶動了城市的繁榮發展。

記者:您的很多研究成果是基於河圖的。康熙一朝有哪些比較著名的河圖?清朝河圖的繪製水平如何? 席會東:康熙朝最有名的河圖是靳輔編、周洽等人所繪的大型山水捲軸【[wiki]黃河圖[/wiki]】和【[wiki]運河圖[/wiki]】,它至少有兩套傳世,分藏在海峽兩岸的第一歷史檔案館和台北故宮圖書文獻處。排名第二也是流傳最廣的應該是張鵬翮的【[wiki]治河全圖[/wiki]】,它是系列河圖集,包括黃河全圖、運河全圖、淮河全圖以及具體的水利工程圖,有好幾個繪本和刻本傳世,分藏海內外多家機構之中。其次應該是台北故宮所藏于成龍等人編繪的【[wiki]江南黃河圖[/wiki]】,這幅圖最大的特點是開創了分省河圖的先河。因為治河是康熙中期的天子一號工程,河圖繪製也成為當時重要的國家工程。除了河臣所繪的河圖之外,還有些宮廷畫家的也都繪製過河圖,像四王之一的王翬畫過一幅【[wiki]王石谷全黃圖[/wiki]】也非常有名,此圖現藏大英博物館。因為王翬本身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畫家,他的黃河圖也成了許多宮廷畫家臨摹的對象。

【[wiki]王石谷全黃圖[/wiki]】河源星宿海與崑崙山部分

【[wiki]王石谷全黃圖[/wiki]】京師北京運河部分

【[wiki]王石谷全黃圖[/wiki]】淮河、黃河和運河並置情形

【[wiki]王石谷全黃圖[/wiki]】黃運湖交匯部分

【[wiki]王石谷全黃圖[/wiki]】裏下河部分

關於清朝河圖的繪製水平,從數學要素去考量並不是特別精確,但從地理要素來看信息非常全面、很實用,從整飭要素來看地圖附加的文化因素很豐富、文物價值很高。河圖的作用主要是輔助文字來說明治河方略,黃河圖、運河圖都要繪製一條很長的線性河道,河道是曲折多變的,為了保證河道時刻展現在圖的中間,繪製者就不再追求數學比例上的精確,沒有採用明代政區圖中的方格網或清代政區圖中的經緯網坐標,致使河道在圖上的方位不是很準。但是從應用的角度上看,採用傳統的山水畫法繪製的河圖,地理要素是非常全、非常細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它會把每個水利工程和沿途村落都展現出來,沿途的地物景觀和地圖完全能否對上。另外,河圖基本上都是長卷式的,屬於案圖,往往採用捲軸裝或經折裝,因為黃河和運河的河道很長,所以河圖本身的尺幅就比較大。康熙時的河圖,因為受到皇帝的關注,河臣一般都組織非常有名的畫家來繪製,河圖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是非常高的。

此外,康熙帝是很有科學精神的,西方的數學知識、測繪技術在他治河實踐中是得到運用的,後來一直到光緒年間,這套知識體系才再度開始運用。河圖是運用西方測繪技術比較少的一類圖,相較而言,疆域政區圖用得特別多,例如康熙時期的【[wiki]皇輿全覽圖[/wiki]】,用的就是西方耶穌會士傳入的三角測量法、經緯網和投影。所以這套測繪技術是有的,但是在河圖的繪製中運用不充分,只有康熙本人有意識地在運用,所以他用立體幾何知識製作了立體的河圖模型,但河臣沒有運用,也就是說西方的科技影響了皇帝本人,但是對官僚系統的影響是極其有限的。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

記者:之前的學者研究黃河的水患都是從【[wiki]河渠志[/wiki]】這樣的文獻角度入手,您是怎麼想到從河圖這個角度切入的?

我2004年到北大歷史系跟李孝聰老師讀研究生,剛一入校的時候李老師就說河渠水利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李老師從90年代開始做古地圖的研究,所以他除了讓我們看歷代的【[wiki]河渠志[/wiki]】、【[wiki]地理志[/wiki]】以外,還給我們開設了專門地圖史課程,讓我們了解了古地圖的價值和海內外藏圖的情況,我從那時開始接觸河圖。

接觸之後發現我很有興趣,因為這類文獻可讀性比較強,起碼比文字的視覺效果要好。其後,我發現地圖和文字文獻是可以相互印證的,水利專著、【[wiki]河渠志[/wiki]】等文獻記載的河患在有些河圖上是有反映的,文字和圖像就建立起對應關係了。後來我深入研究河圖的時候,我發現必須把它們放在河渠水利史的脈絡中去考察,這樣才能對圖有比較詳細和深刻的認識,因為大部分古地圖既沒有圖題,也沒有繪製者和繪製年代,解讀是非常困難的。你只能去解讀圖上的內容來判斷其繪製年代,河圖尤其要看水利工程,看它跟文字記載的水利工程的關聯性。繪本河圖都是單獨傳世的,而最初的時候往往都是有其上呈的題本和奏摺附件。我們通過圖上內容解讀先判斷出大致年代,然後再和文獻比對。比較重要的河圖都是要畫兩三幅的,首先要畫一個稿本,之後再畫一個給皇帝御覽的定本,通常還要再畫一幅自己保存。通過【[wiki]河渠志[/wiki]】了解重要水利工程是哪一任河臣在哪年修的,再去翻河臣本人的文集和水利專著,其中往往繪有他編繪的河圖。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把文字文獻、刻本圖、繪本圖聯繫起來了,從而建立起同源古地圖的譜系。總體上講,由圖的解讀可以聯繫到文獻,能做這個研究也與近幾年國內外收藏機構地圖的陸續公佈有很大關係。古地圖的研究往往都是從海外藏圖做起,走得都是邊緣包圍中心的路線,國內收藏機構在資料開放度、管理精細度和數碼化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您通過河圖來研究黃河水患的問題,跟前人相比有哪些突破呢?

這個問題分成兩個層面,一是河圖本身對黃河研究的價值。第一,對很多水利工程的形態有了直接的了解,看文字記載可能不知道它是什麼樣子的,現在通過河圖,比如專門記載治河工具的【[wiki]河工器具圖說[/wiki]】等,對於古人治河的工具、工程的具體形態以及實施過程都了解得非常清楚,通過河圖看到的工程情形可能跟當時人看到的是一樣的,能了解到它的原貌。第二,通過河圖來研究還可以了解整個清朝河務管理體制的具體運作,比如說河務中很重要的內容是河工經費的申請與核銷,首先要畫一幅工程預算圖,叫資估圖,工程量有多大多長、從哪到哪,都要畫在圖上,工部根據這個預算圖來評估、批經費,並在所有貼簽說明的地方都蓋上印,以防篡改;工程結束後要再畫一幅圖,叫題銷圖,這兩幅圖工部是要拿來比對的,審計也好,到現場也好,看究竟是不是按照這個規劃來實施的,經費的使用情況要向工部說明,這單純通過文字是很難搞清楚的。第三,通過河圖能看出當時的河臣最看重什麼,因為河圖並不是把所有的地物都畫下來,通過圖像表示出來的段落和工程就是他重視的,這些在圖上是一目了然的,文字沒有那麼直觀。總體來看,我們通過河圖能夠具象地了解水利工程形態,抽象地把握河臣的治河方略和總體規劃,還能夠直觀的了解河道沿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觀,這些是文字無法給予的。

其次是我個人研究的突破點。第一是發掘運用了大量第一手圖像史料,開創了古代水利專題圖研究新領域,從文獻學、地圖史和制度史的角度梳理出清代河圖的淵源與類型,歸納出清代河圖的鑑識與判定方法,從文化史的角度說明現存清代河圖的源流譜系,理清了眾多河圖的繪者、繪製時間、繪製過程和運用管理機制。第二是把清代專題圖研究和清代河政史、黃河史相結合,確立了河圖與相關人物、事件、制度之間的關聯性,進而論證了清朝治黃保運政策的實施與河圖繪製呈送機制之間的關聯性,實現了以圖證史、以圖明史和以圖補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