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責任就是傳承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要傳給我的3個孩子,還要廣招徒弟,讓滿醫滿藥為更多人服務。』滿族薩滿祖傳醫術傳承人關香雲站在她的『滿族薩滿醫藥博物館』前堅定地說。 關香雲的家在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的松花江畔,那是一座滿族傳統式院落,與周圍新崛起的高樓大廈相比顯得有些『另類』,這是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是一個滿族醫藥文化傳習基地。 衝破祖訓 成為第一女傳人 這座祖上傳下來的老宅子,曾經是清朝時期的一座『將軍府』。在這裡,滿院子綠色植物都是關香雲從山上移植來的藥材,就連百年杏樹、梨樹以及山楂樹也都是她製藥的材料。 『這裡是診病和教學的地場。』關香雲指着院子裡的兩個平房說,而另外一座3層樓房是政府批准她自籌資金建立的『滿族薩滿醫藥博物館』。這裡有太醫院、草藥庫和十幾間展廳,展廳陳列着祖傳製藥的各種器皿、100多年前的老宅門面、祖傳薩滿祭司用具和不同時期的藥壺、薩滿人偶等共計300多件。藥材庫里,同規格的柳條筐裝着200多種從山上采來的藥材,關香雲就站在藥筐前給慕名前來學習的幾個學員講解草藥的採集、辨認和藥理。 關香雲是佛滿洲正黃旗瓜爾佳氏的第14代,她的爺爺關福山和父親關景魁都是當地有名的大薩滿。關香雲說:『祖傳醫藥原本是傳男不傳女的,到了我這一代,3個哥哥當兵轉業後都在政府部門工作,所以就輪到我來繼承祖業了,而我的3個孩子中二女兒徐營成為第15代傳承人代表。』 關香雲小時候就專攻滿族醫術和醫藥,11歲時和父親上山採藥學醫,16歲開始給鄉鄰們治病,那時候看好了病,人家給一雙襪子和一點好吃的就高興得不得了,根本不懂得掙錢,家裡的祖訓是:『窮人看病不收錢,富人憑賞。』到現在,關香雲還依然把這條祖訓常掛在嘴上。 土法診療 就地取材製藥 金秋十月,兩名學員跟隨關香雲夫婦清早進山,在飄落的紅葉中,關香雲很快發現一株頂頭有紅珠串的植物,大家馬上圍過來。她告訴大家:『這是大參,要慢慢挖,不要看上邊好看,球狀的根部才是更好的藥材,祛風除濕效果極好,再配上兩味藥還能治療癌症。』 2個小時後大家收穫了玉竹、黃連、龍葵、山芝麻等9種藥材。她博物館裡的200多種草藥,好多都是這樣獲得的。 關香雲祖傳醫術既有東北滿族民族民間醫術的共同特點,也有其家族自身的特色,還有她根據多年經驗摸索創新的『原創作品』。她採用的是民間醫術,藥品都是就地取材,品類多樣,包括草藥、石、木、水、土、蟲、動物等,都是天然無農藥化肥的野生藥材。她每天早晨4點半上山,上午坐診,下午自修和傳習。所治病症包含精神、神經、五官、心腦血管、跌打損傷、婦科、肺病、胃病、腫瘤,甚至電擊傷和戒毒等;診治手法主要有『薩滿甲針』療法,以及藥療、葉療、酒療、食療、水療、火療等。 在關香雲的土炕上,小患者高澤旭老老實實地坐着,關香雲用甲針在他的頭上沿着經絡和穴位不停地點針。『孩子是多動症,治了兩次後上課不到處亂跑了,晚上也能好好睡覺了。』他的母親說。 患者老杜原來是一個集團的董事長,5年前突發腦出血,在床上躺了很久後慕名前來治療,關香雲用甲針點的第一天就能走100米,6天後就行走自如了。 關香雲從醫40多年,她使用的土法還有眾多秘傳自製的驗方、奇方、偏方,治療很多疑難雜症,她曾經為73個國家的患者治癒了疾病,多次往來我國香港和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 非遺文化 傳承才是硬道理 『目前國內滿族醫學文化遺產方面的研究學者甚少,研究成果不成系統。』吉林省著名滿族文化專家富育光介紹,滿族醫學文化蘊涵着民族文化原生態的特質,具有稀缺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尤其是流傳在滿族民間的偏方、單方、驗方面臨瀕危的境遇,因此動態保護和傳承非常重要。 關香雲世居的吉林市四周環山,松花江水穿城而過,是吉林省中醫藥最早的發源地。但受歷史因素影響,滿族醫藥長期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開發,關香雲作為吉林市第二批通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感到傳承責任重大,也更堅定了文化傳承的信心,『對於傳承問題,最重要的是扶持更多的新一代傳承人,打破家族傳承的老套路,廣招學員。』關香雲說。在她的學員中還有一位特地從美國趕來治病拜師的子宮癌患者,關香雲招收徒弟的信息傳出後,陸續有300多人意向報名。 『過去是口傳心授,記不住的就遺失了,如今科學發達了要更好地整理這些資料。』 關香雲對於傳承滿族醫藥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路,目前在政府的支持下,正在籌建資料庫和檔案室,準備與專家合作,理論聯繫實際系統研究滿醫滿藥,將採藥、製藥以及診病的方法,自已用過的土方奇方整理結集。還要設立傳承基地,編寫教材、舉辦培訓班,配合政府和社會團體舉辦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展示會。多年來,關香雲還以資助民間文藝院團滿族服飾的方法擴大宣傳。她說:『方法千萬種,能把滿族醫藥傳承下去才是硬道理。』 (責任編輯:姜潔冰)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