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網『杏林菁英』視頻欄目近期訪談了一位來自西安的基層中醫臧平立。他談吐不凡,無論是其學醫之路還是行醫歷程都極具故事性,在當地小有名氣,慕名去找他看病的患者絡繹不絕。他常常為民間中醫呼籲,很多民間中醫視其為知音。 『南臧』傳人學『北黃』 清代乾隆年間,山東有兩位名醫,一位是昌邑黃元御,一位是諸城臧枚吉,當時有『南臧北黃』之稱。臧枚吉(也有寫為藏枚吉),本名臧應詹,字枚吉,醫術超群,在家鄉行醫50多年,其故事廣為流傳,被百姓譽為『神醫』,著有【[wiki]傷寒論選注[/wiki]】【[wiki]類方大全[/wiki]】等書。黃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他提出『扶陽抑陰』以祛病延年和主溫重陽的觀點,曾任太醫,被譽為『一代醫宗』,主要著作有【[wiki]素靈微蘊[/wiki]】【[wiki]四聖心源[/wiki]】【[wiki]傷寒懸解[/wiki]】等11種。 1968年出生的臧平立為臧枚吉的後人,家族十世業醫。他少年就跟隨祖父學醫,通讀眾多醫書。從小到大一直聽家人講『南臧北黃』,臧平立一直想拜訪黃元御的傳人。當得知黃元御第五代傳人麻瑞亭、第六代傳人孫洽熙都在西安行醫後,不到20歲的臧平立懷揣家傳秘方,隻身來到了西安,廣訪名醫,虛心學習。 輾轉之下,臧平立在西安市中醫醫院見到了90歲高齡的麻瑞亭。『作為西安中醫界的泰斗人物,麻老一點架子都沒有,給我悉心指導,解答了我很多疑問。』雖已過去20多年,臧平立回想起來仍十分激動。而孫洽熙更是成為臧平立的良師益友,二人常常探討學術,交流心得。也正是得益於這些經歷,再加上勤奮刻苦,臧平立的醫術得到快速提升,在西安站穩了腳跟,並逐漸有了名氣。 療效才是硬道理 記者再次採訪臧平立,是在西安。他在西安城北的同仁堂門診部出診,原本約好的時間,卻因病人太多,一直拖到了中午。 記者在他工作室的陽台上見到一個特別大的野生蜂巢。臧平立說,治病一定要用最好的藥材,這個蜂巢就是他專門高價收購的,作為處方時使用。 雖然是地道中醫,但臧平立並非看不上西醫,他始終認為:『中醫西醫各有千秋,有沒有療效是最關鍵的。』他說,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名中醫都是對人體結構和運行規律有着深刻理解的大師。 國醫大師鄧鐵濤把中醫的特點歸納為四個字:簡、便、驗、廉。臧平立非常認同並一直在實踐着。他說,比如在男女不育症中,中醫只需幾百元,難治的也就幾千元;而西醫檢查費就幾千,治療有時候得花上萬元。 西安34歲的黃女士是公務員,婚後多年不育,跟着滿天飛的廣告跑遍了諸多大醫院,但都無果。後來在當地報紙上看到相關報道後找到了臧平立,他為黃女士診脈,確診為『痰濕』,並告訴她比較好治,而且這種病服藥一周後體徵就能有明顯改善。後來,患者終於有了自己的寶寶,那一刻是所有醫生最欣慰的時刻。通過這次治療,黃女士一家人都開始信任中醫。 這樣的病例非常多。臧平立表示,治病不論是用先進的還是傳統的方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療效才是硬道理,這是醫療行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古代很多醫生都是跟富人多收錢,跟窮人少收錢甚至不收錢。臧平立繼承了這個傳統,對於一些遠道而來求醫的貧困患者,他往往不收診金,有時候甚至還免費贈藥。對其他的患者,他也往往在看完病後,讓患者看着給。『醫生是治病救人的,不能太商業化,不能掙昧心錢,否則行醫就變味了。』也正是對名利的淡泊,臧平立20多年來看了無數病人,卻並不富裕。家裏的房子貸款還在按揭,租的工作室沒有裝修,十分簡陋。 『當醫生,不能把錢看得太重。』臧平立告訴記者,『病人是最可憐的,醫生要對社會負責任。』好醫術加好口碑,讓全國各地的患者都慕名來找他看病。工作室掛滿了患者送的錦旗。他將大量醫案整理後,在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結集出版,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文獻信息研究所所長蘇禮和黃元御第六代傳人孫洽熙為該書作序。 為民間中醫呼籲吶喊 說起民間中醫的生存狀況,臧平立感慨萬千,形容他們是在夾縫中生存。他說道,民間中醫具有許多優勢,他們有許多獨特有效的技術和療法,很受老百姓的歡迎。然而,在當前醫療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民間中醫的執業狀況不容樂觀,多方面的原因限制了他們的生存和發展。其實老百姓對民間中醫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信賴,中醫傳統、特色療法在民間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中醫的民間傳統療法也十分豐富,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這些沉澱在民間具有一定科學和實用價值的方藥、方法和診療經驗,亟待我們去收集、整理、提高、應用。臧平立說願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為這個群體呼籲吶喊。 臧平立很喜歡沈從文的一句話:照我思索者識『我』,照我思索者識『人』。也許正是因為內心世界的豐富,才能讓這位醫生感受到患者與他人的艱辛,將人性化體現在中醫治療過程的方方面面。 (責任編輯:姜潔冰)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