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中醫醫院院長楊建青第一次前往三江侗族自治縣中醫醫院調研。三江縣隸屬柳州市,是國家級貧困縣。三柳高速於今年年初開通以前,從柳州市驅車前往三江縣,得花上5個小時。 這5個小時裏,三江縣中醫醫院最近一段時期的經歷不斷在楊建青腦中盤旋。老院長退休後,找不到繼任者,公開招聘卻無人應聘。醫院債台高築,人心渙散。應縣委要求,縣衛計局一位副局長勉強答應兼任中醫院院長,但一直鬧情緒,不願留任。最終,縣政府有關同志找到楊建青,希望柳州市中醫醫院能伸出援手,當務之急便是推薦一位院長人選。 楊建青清楚,在柳州市,隨着城市公立醫院的大規模擴張,多數縣級醫院的發展都面臨嚴峻挑戰,縣級中醫醫院的情況更不容樂觀。推薦一位新院長僅能解燃眉之急,並非長久之計。他想到,柳州是全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構建分級診療就醫格局是改革的重要目標。能否通過建設醫聯體的方法幫助三江縣中醫醫院渡過難關?楊建青要求,到三江實地調研,找出醫院發展問題癥結。 三江縣中醫醫院的問題究竟有多嚴重?這次調研會得出怎樣的結論,自己又應該如何面對?楊建青陷入了沉思。 困境:院長難尋、骨幹難留 楊建青先後進行了3次調研,慘澹,是他最深刻的印象。門診幾乎沒有病人,住院率不足半數,整個醫院死氣沉沉。 其實,三江縣中醫醫院的硬件條件並不差,一些設備已經算得上縣級醫院的頂級配置。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這些花高價引進的設備,由於無人掌握使用方法,大多處於閒置狀態。放射科購置的16排螺旋CT,被當做普通CT,僅使用了約10%的功能。麻醉科科室裏擺放着嶄新的麻醉機,整整三年沒有拆封。添置大型設備,建設搬遷新址,醫院的資金周轉已不容樂觀。業務收入持續下滑,銀行拒絕增加貸款,惡性循環出現,醫院債務壓力不斷加大。日後的查賬顯示,醫院負債高達6000萬元。 雪上加霜的是,醫院的薪酬體系改革,套用北京某三甲醫院的薪酬管理辦法,與縣級醫院的實際情況嚴重脫節,大部分員工每月只有不到2000元的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為0。全院士氣極其低落,紀律鬆散,很多骨幹人才自尋出路、另謀高就。醫院的綜合實力不斷減弱,一些常見病無法處理,遑論急危重症。能開展的手術極為有限,切除闌尾這樣的簡單手術都無法完成。麻醉科甚至成了名存實亡的『空科』,無力進行任何麻醉操作。醫院的中醫藥特色也不明顯,中藥使用率只有20%,侗醫科僅能提供非常簡單的侗醫藥服務。 楊建青深入了解醫院的具體問題,三江縣委則從整體上將醫院的困境概括為『院長難找、骨幹難留、醫院難活』。反覆溝通後,三江縣委提出解決方案,『院長你派、骨幹你帶、醫院你管』——由柳州市中醫醫院選派院長、培養骨幹、管理醫院,縣委只進行行業管理,不插手專業管理。 2016年2月底,經三江縣委考核後,柳州市中醫醫院派出的新院長易新平走馬上任,成為三江縣首位正高職稱醫務人員。 新思路:五個不變、三權轉換 來三江前,易新平是柳州市中醫醫院外一科的主任醫師,並未擔任管理崗位。楊建青找他談話,希望由他擔任三江縣中醫醫院院長,易新平有點詫異。 楊建青有着自己的盤算。要想讓三江縣中醫醫院『起死回生』,必須迅速提高綜合實力,解決診療服務水平低的問題。易新平是技術專家,進行ERCP(逆行胰膽管造影)等手術的水平全市一流。到三江後,他可以帶頭開展不同類型的手術和危重患者急救工作,讓醫院裏閒置已久的設備開動起來。 經過一番考慮,易新平接受了任命,但他心裏很沒底。『畢竟三江縣中醫醫院的問題非常嚴重,自己又沒有什麼管理經驗。』他所能仰仗的,除了柳州市中醫醫院派出的專家團隊,就是楊建青提出的醫聯體建設新思路。 醫聯體建設是整合區域內醫療資源、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完善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在全國範圍內已有不少先行先試的經驗可供參考。楊建青不希望柳州市中醫醫院和三江縣中醫醫院結成類似對口支援的鬆散型醫聯體,他認為,如果不分享利益,不把三江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問題絕不能得到解決;同時,他也不願意採用集團化建設的方式,對三江縣中醫醫院的資產、人員、歸屬等進行全盤轉移,如果這樣做,可能會對柳州市中醫醫院造成沉重負擔。根據調研結果,楊建青提出『五個不變、三權轉換』醫聯體建設新思路。『五個不變』,即三江縣中醫醫院的隸屬關係、人員身份、資產歸屬、原有債權債務關係和單位性質保持不變。『三權轉換』,即三江縣中醫醫院的領導班子配備調整建議權、人事管理權及中層幹部任免權、績效分配權轉換為柳州市中醫醫院。 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易新平統籌人員調配、薪酬分配、資源共享,大刀闊斧地幹了起來。 傳幫帶: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 擔任三江縣中醫醫院院長一年半,40多歲的易新平多了不少白髮。在柳州時,他平均每天做1台手術,到了三江,他平均每天做3台手術。『我剛來的時候,什麼手術都做。有幾次,我從上午9點一直做到凌晨3點。』易新平說,『不是我有多能幹,是手底下人實在不能幹,只能一點一點教。』 柳州市中醫醫院派出的專家團隊也沒閒着。派駐專家採取定期輪換形式,每人要在三江工作至少3個月。放射科副主任醫師左贊江是第一批專家團成員,他在三江工作了整整8個月。『本來我沒計劃留這麼久,但沒辦法,走不開。我要是走了,放射科就沒法工作了。』左贊江用『百廢待興』形容他剛到三江時的感受。『那台16排的螺旋CT,我也不會用,因為和我在柳州時用的機器型號不一樣。我只好去找說明書,從故紙堆裏翻出來,全英文的說明書。我自己先研究,把之前沒使用的功能都研究明白,再教給科裏的同事。』 同為第一批專家團成員,梁艷華需要面對的是已成『空科』的麻醉科。在一家醫院,麻醉科的業務範圍很廣,除了日常手術麻醉,無痛胃腸鏡、無痛人流,乃至病房裏氣管插管,都需要麻醉配合。不把麻醉科的業務搞好,醫院的業務能力提升無從談起。『麻醉科沒人,我們就從其他科室調來兩個人培養。』梁艷華說,『就像教學生一樣,每天講不同的知識點。』 除了派駐專家的傳幫帶,易新平還安排中層以上幹部和醫務人員到柳州進修管理和業務能力,重新選拔中層幹部,修訂績效分配方案。經過不懈努力,三江縣中醫醫院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目前已能開展多項腹腔鏡微創手術以及30餘項在三級醫院才能開展的新項目。從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醫院門診量同比增長15%,住院量同比增長31%,急診量同比增長25%,病床使用率達到101%。醫院的中醫藥特色優勢也逐漸凸顯,目前已開展30多項中醫治療和輔助治療,侗醫藥特色療法有聲有色。專家們還把柳州市中醫醫院獨有的『雙柏散』『銀翹感冒袋泡劑』等18種院內製劑帶到三江,廣受百姓歡迎。 2016年,三江縣中醫醫院全年收入超過5000萬元,並且在招聘時破天荒地招聘到了本科畢業生。 三江模式:針對性的『辨證論治』 在三江縣中醫醫院外科病房,記者見到了66歲的患者吳大懷,他正在準備第5次結腸癌化學藥物治療。『在這多好啊,有柳州市的專家給你看病。』吳大懷說,『離家近,每天中午兒子來給我送飯。如果得到柳州去住院那可就麻煩了。』 柳州市中醫醫院與三江縣中醫醫院的緊密型醫聯體,使三江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以二級醫院的收費,享受三甲醫院的服務,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同時,也為避免基層群眾因病致貧作出貢獻。易新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拿膽管癌手術來說,在柳州市中醫醫院,手術費用15000元左右,醫保報銷60%;在三江縣中醫醫院,費用為8000~12000元,醫保報銷70%。裏外裏差出3000元左右,這還沒算上往來交通、陪護住宿的費用。』 今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與健康大會上,自治區主席陳武將柳州和三江的醫聯體探索定義為『三江模式』,要求大力推廣。 在楊建青看來,『三江模式』的成功,主要原因在於摸清了三江縣中醫醫院的實際問題,量體裁衣,『辨證論治』,有針對性地進行權力轉換和利益分享。『領導班子配備調整建議權、人事管理權及中層幹部任免權、績效分配權全部讓渡給柳州市中醫醫院,而資產歸屬權、法人治理權及屬地管理權、債權則保留在三江縣中醫醫院,這完全是由實際情況決定的。』楊建青表示,『這樣一來,柳州市中醫醫院能夠以管理、人才、技術、服務、學科等為核心內容,直接開展工作。』 派駐專家在工作期間,與三江縣同級人員享受同等待遇,低於在柳州市同級待遇的部分,由柳州市中醫醫院從三江縣中醫醫院支付的管理經費中補齊,收支基本平衡。建設醫聯體,柳州市中醫醫院並沒有收穫什麼經濟利益。楊建青認為,醫聯體建設中,基層醫院成為利益的主要獲得者,才能避免隔閡。『當然,建設醫聯體對於柳州市中醫醫院也是有益處的。一方面提升了醫院在三江地區的口碑,另一方面使人才隊伍得到鍛煉。』楊建青說。 根據『三江模式』的啟示,柳州市中醫醫院又與柳州市鹿寨縣中醫醫院、柳州市柳城縣中醫醫院、河池市羅城縣中醫醫院等開展醫聯體建設。柳州市人民醫院、工人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城市公立醫院也紛紛與縣級醫院結成緊密型醫聯體,『三江模式』正在柳州市全面鋪開。(本報記者 栗征) (責任編輯:劉茜)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