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長廊、中醫養生知識櫥窗、古風瀰漫的金字匾和鏤花門、氣勢恢宏的浮雕群……在今天的重慶市長壽區,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不管走進區級醫院還是鄉鎮衛生院,亦或村級衛生室,都能聞到濃濃的中醫中藥的馨香。 近年來,為全面提升中醫中藥發展水平,長壽區以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為契機,以創建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為載體,以創建三甲中醫院為抓手,着力打造中醫特色,普及中醫適宜技術,營造中醫文化氛圍,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完善中醫藥基礎設備設施建設,有力推動了全區中醫藥事業發展,讓百姓可以普遍獲得更優質中醫藥服務保障。 重『保障』抓『龍頭』發展水平更高 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龍頭』的帶動和引領,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長壽區委、區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切實把中醫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積極出台【關於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並將中醫工作納入十三五規劃。長壽區衛生計生委要求增設中醫基層衛生科,配備專職幹部負責全區中醫藥管理工作。 該區不斷加大中醫藥事業的投入力度,在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優先保障區中醫院硬件建設。2016年,該區還在19個基層醫療單位建設標準化中醫館,配備中醫診療設備,實現了中醫館建設全覆蓋。並完成223個行政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對112個撤併村衛生室實施改造,購置和更新了必需的診療設備。 據了解,該區還將城鎮職工醫保在區中醫院住院和特殊門診治療起付線由440元/次降低到200元/次;將城鄉居民醫保住院治療起付線由300元/次,降低到100元/次;使用醫療保險範圍內的中藥飲片、中成藥,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報銷比例提高10%,切實讓老百姓既享受了中醫優質的服務,也得到了中醫相關優惠政策帶來的實惠。 為帶動全區中藥事業發展,長壽區堅持不懈地狠抓龍頭建設。目前,該區中醫院已通過二級甲等中醫院評審,現擁有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編制床位479張,現有職工300餘人,設有11個病區和20個臨床及5個醫技科室。 抓『提升』建『網絡』服務能力更強 為了讓廣大群眾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長壽區牢牢結合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充分發揮區級醫療機構技術優勢,加快發展基層中醫藥健康服務,切實強化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 據了解,長壽區人民醫院2010年創建成為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並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現在擁有一批中醫副主任醫師、中醫主治醫師、中醫類別碩士畢業生和中醫師,並開展了針灸、拔罐、穴位敷貼等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項目。 為有效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長壽區着力加強區級醫療機構對基層醫療單位中醫藥服務的對口支援和幫扶工作。例如,長壽區中醫院與渡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萬順鎮衛生院建立幫扶關係,定期派副高以上專家到基層進行指導,並支援資金、儀器設備,快速提高了幫扶對象的中醫藥服務能力。 該區還組建了全市首支白求恩巡回醫療隊,每月安排中醫專家到農村和社區開展巡回醫療,對基層醫療單位進行教學查房,培訓醫護人員,解決疑難問題,對廣大居民開展義務活動,為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家庭診治服務,充分發揮了中醫藥簡便、價廉的優勢,宣傳了中醫文化,受到當地黨委政府、基層醫療單位和群眾的歡迎。認真開展『名中醫』進社區活動,組織名中醫進社區、進農村指導中醫藥工作,坐診、教學查房和培訓。 壯『人才』鑄『特色』中醫氛圍更濃 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培養人才是關鍵。長壽區積極採取多種形式培養中醫藥人才,着力壯大人才隊伍,建設專科梯隊。 中醫姓『中』,只有突出中醫特色和優勢,形成品牌,才能贏得病人的信賴。長壽區中醫院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在已創建的2個國家級重點特色專科和3個市級重點特色專科基礎上,遴選了一批專業基礎好、人才隊伍強、社會影響大、中醫特色突出、臨床療效顯著的專科進行培育。同時,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全面啟動西門分院腎病科、康復醫學科、綜合科、治未病中心建設。各基層醫療機構也在業務用房安排、人才引進培養、設施設備配備、專科項目安排、業務宣傳推廣等方面給予傾斜,重點打造了一批基層中醫特色專科,促進了中醫專科的較好發展。 為進一步加強中醫藥科普宣傳,長壽區各級醫療機構採取義診諮詢、送醫送藥、健康講座等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多種媒介,結合健康牆報、健康宣傳手冊、櫥窗、走廊、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全覆蓋宣傳中醫藥傳統文化知識,營造中醫藥發展良好的社會氛圍。 目前,長壽區正持續推進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工作,切實把創建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目標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納入區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通過制定創建工作方案,成立創建領導小組,落實相關部門的責任,全面統籌推進各項創建工作,讓百姓普遍獲得更優質中醫藥服務。 (責任編輯:朱蕗鋆)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