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提升工程讓中醫藥服務觸手可及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7-8-9 00:00| 發布者: 文強| 查看: 2071| 評論: 0|原作者: 黃蓓|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

摘要: 導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行業在習近平總書記發展中醫藥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的指引下,團結一心、攻堅克難,步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爲了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本報今起刊發反映中醫藥事業發展成就的系列深度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導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行業在習近平總書記發展中醫藥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的指引下,團結一心、攻堅克難,步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爲了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本報今起刊發反映中醫藥事業發展成就的系列深度報導,深入挖掘中醫藥行業的典型事跡和先進經驗,全方位展現五年來中醫藥在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以及對外交流與合作領域取得的突出成績,彰顯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們社區的中醫大夫技術真不賴!』胡大媽剛在北京市西城區月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完一個療程針對肩周炎的針灸治療,對社區的中醫服務讚賞有加。

『我們村衛生室能提供好多中醫服務呢!』在重慶市墊江縣新民鎮玉龍村衛生室,村醫曾慶銀忙前忙後,爲村民們把脈開藥、針灸按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把發展中醫藥上升爲國家戰略。基層是中醫藥賴以生存發展的根基,也是中醫藥服務的薄弱環節。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提升,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12年9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總後勤部衛生部聯合啟動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工程實施五年以來,基層中醫藥服務可及性和可得性顯著增強,基層中醫藥發展助力醫改的作用日益顯現,基層中醫藥發展機制和模式不斷完善。

如今,中醫藥服務已經讓基層百姓充滿獲得感,爲他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中醫藥助力破解基層衛生難題

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一直牽掛在總書記心頭。

基層醫療機構連接著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最後一公里』。但長期以來,我國基層醫療機構卻一直處於尷尬境地,一方面是基層患者迫切的醫療需求,一方面是基層存在的人才和技術短板。服務能力上不去,患者自然不會來,惡性循環下,基層群眾深受其苦。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是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江蘇省鎮江市世業鎮衛生院時提出的。他談到,醫療衛生服務直接關係人民身體健康。要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爲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中醫藥在基層有優勢,能作爲,或將成爲破題的關鍵所在。

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省西安市調研時,曾前往雁塔區電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區的一家基層中醫館,他表示,很多患者喜歡看中醫,因爲副作用小,療效好,中草藥價格相對便宜。總書記充分肯定中醫藥的特色優勢以及在基層醫療衛生體系中作用的講話,讓中醫藥人爲之一振。

2016年8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新時期『以基層爲重點,以改革創新爲動力,預防爲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強調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事實上,中醫藥在基層對於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老年病等有很好的療效,其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的方法和技術在基層也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長期以來,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不健全、人才嚴重匱乏、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都制約著中醫藥在基層的發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與城鄉居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截至2012年,全國還有近四分之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近半數的村衛生室還不能提供中醫藥服務,這也引起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高度重視。在這樣的背景下,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背負著時代使命,應運而生,砥礪前行。

中醫藥服務不斷貼近基層生活

提升工程,提升的是基層中醫藥的服務能力,收穫的是基層百姓滿滿的獲得感。

『寶寶再也不用害怕打針吃藥了。』在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新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診區,一個萌萌的卡通醫生舉著這句話,滿臉笑容地等待小朋友們前來就診。2016年,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張晉資牽頭成立了中醫兒童調理中心,主推小兒推拿、艾灸等中醫健康調理服務,受到了許多寶爸寶媽的歡迎。

可就在幾年前,這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職從事中醫工作的醫師僅有2人,和大多數基層醫療機構一樣,中醫在這裡只是配角。近年來,該中心不斷發展中醫藥特色,推進國醫堂建設,讓中醫逐漸成爲這裡的『主旋律』。2016年,該中心中醫業務收入增長到68.87萬,年均增長接近四倍。如今,該中心還有了另一個名字——甌海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更彰顯了他們發展中醫藥的決心。

隨著提升工程的深入實施,基層中醫藥發展助力醫改的作用正日益顯現,中醫藥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中的獨特作用日益彰顯,放大了醫改惠民效果,增添了深化醫改的活力。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的逐步完善,爲『首診在基層』『大病不出縣』發揮了重要作用,推進了分級診療體系和制度建設。

『真沒想到能在縣裡做中醫康復治療,效果還這麼好。』在江西省興國縣中醫院腦病科的診室里,正在接受四子散熱敷的劉大爺由衷感慨。3個月前,劉大爺因中風入院搶救,從鬼門關回來後,留下了右手麻木的後遺症。該院腦病科爲他提供的中藥湯劑、熱敷和針灸推拿康復治療方案,讓他感到十分滿意。據興國縣中醫院院長楊保榮介紹,近年來,興國縣中醫院大力引進中醫人才,開展西學中培訓,培育中醫特色專科,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五年來,基層群眾享受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不斷提高,獲得感不斷增強。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共建起2.6萬個基層中醫館,97.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4.3%的鄉鎮衛生院、83.3%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62.8%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4項指標較2012年分別提高了21.9%、27.8%、31.7%、5.3%,且增幅大於同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量增幅。與提升工程實施前相比,基層中醫藥服務條件明顯改善,隊伍日益壯大,能力明顯提升,領域不斷拓寬,中醫藥服務更加觸手可及。

探索基層中醫藥發展的新機制

結合提升工程的深入實施,各地鼓勵先行先試、改革創新,初步形成了一些整體推動基層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新機制和新模式。

『我們想通過師帶徒形式培養一批紮根農村社區的「基層小名醫」。』2015年4月,在北京中醫健康鄉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啟動會上,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如是說。這項工程組織了北京市三級甲等中醫院裡的骨幹人才,讓他們以團隊的形式深入到全市101個農村和社區,爲百萬基層百姓提供中醫藥服務。該工程還以藥材種植、生態旅遊、城鄉一體化、新農村建設等爲抓手,推進中醫家庭保健員培訓、義診諮詢、健康知識宣教以及中醫養生功法隊伍組建等工作。

無獨有偶,安徽省、浙江省也開展了不同形式的上下聯動工作,爲基層『輸血』的同時也爲基層『造血』。安徽省發文將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和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納入縣級中醫醫院,實行『五統一』管理。浙江開展了『雙下沉、兩提升』工作,由省級醫院託管縣級中醫醫院,實現人才和資金全面下沉基層,促進了區域醫療資源的優化整合。這些探索都充分發揮了縣級中醫醫院在基層中醫藥工作中的『龍頭』作用,通過其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指導和幫扶,實現區域內中醫藥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幫助基層在人才隊伍、醫療技術、設施設備等方面實現優化和提升。

與此同時,各地『大衛生』推動基層中醫藥工作的格局也正在形成。基層中醫藥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一個有機組成部門,同屬一個平台,接受一套管理。同時,發展基層中醫藥工作還離不開婦幼、疾控等各方資源的支持與配合。上海市協調各方在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制度及簽約服務、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將中醫藥全面融入,促進了中醫藥政策措施落實,拓展了中醫藥服務覆蓋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隨著提升工程的深入實施,尤其是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的創建,各地政府高度重視基層中醫藥事業發展,將其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考量,充分發揮中醫藥『五種資源』的優勢,把握髮展形勢和民眾需求,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實現了中醫藥與經濟社會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在山大溝深、林草茂密的陝西省黃龍縣,蘊藏著極其豐富的野生中藥材資源。黃龍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推出特色理療、保健、養生產品,致力於將中醫藥打造成黃龍生態旅遊的一個鮮明文化符號,助推生態旅遊和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成績是催人奮進的馬蹄,在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2016年10月,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啟動,再次吹響了基層中醫藥服務奮勇前進的號角。2017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與第三屆國醫大師和首屆全國名中醫代表座談時提出,要深入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力爭到2020年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0%的村衛生室具備與其功能相適應的中醫藥服務能力,補齊基層短板,築牢服務網底,促進中醫藥服務覆蓋城鄉,進一步提高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這也爲基層中醫藥服務發展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事非經過不知難,攻堅克難譜新篇。五年是一個起點,中醫藥人仍將砥礪前行,奮力推進基層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以實際成效向黨的十九大獻禮。(黃蓓)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