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主辦的『【宋會要】整理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鄧小南、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包偉民、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何忠禮等來自全國各科研機構、高校及日本、韓國的6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 【宋會要】是宋代編纂的重要政書,是了解遼宋金社會與歷史不可或缺的基本文獻,其原本已佚失。學界現在使用的【宋會要輯稿】,原由四庫館臣徐松從【永樂大典】抄錄的【宋會要】文輯出,在體例、分類、內容、文字等方面存在著大量問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宋會要】復原、校勘與研究』課題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陳智超回顧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宋會要】的復原與研究工作所經歷的曲折歷程,並報告了課題研究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介紹了對其進行系統復原的基本方案,擬汲取學界以往相關成果,通過科學整理和嚴謹的校勘、標點,致力於完成一部『體例適當、類目清晰、便於使用、接近原貌和內容更爲完整』的【新輯宋會要】,同時在研究相關問題、培養青年人才方面取得進展。 台灣學者韓桂華介紹了台灣學界對於【宋會要】的整理與研究工作,並針對【宋會要·食貨·商稅】篇的歷史意義進行了概括分析。她認爲,這是我國歷史上現存最早的一份翔實的商稅記錄,有利於學者分析當時的財政、商業和社會經濟狀況。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劉復生提出,【宋會要輯稿】中保存了大量關於西南民族的史料,對於宋代西南民族關係史研究有重要意義。鄧小南、包偉民等專家表示,【宋會要輯稿】不僅是宋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寶庫,也能爲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等的研究提供大量有價值的史料。該書存在的諸多不足,如缺少宋理宗以後的內容、編排混亂和存在文字錯謬等,給學界利用這一史料帶來不便。而【宋會要】的復原工作所提出的從【宋會要輯稿】的體系回到【宋會要】的體系,反映出古籍整理的新思路,將會有力地推動宋代史的研究和古籍的整理。 (作者:華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