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藝術品市場化是理性行為 是對我們生活的反思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5-5 00:15| 發佈者: 裏人| 查看: 1679| 評論: 0

摘要: 在今天這個時代,誰想迴避市場都是不可能的。 一直以來,我們都把藝術看作是高雅的,是文化人的專利,即使在北宋以來至明清有幾次藝術市場的興盛期,畫家們積極加入市場潮流,為藝術在民間社會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 ...

在今天這個時代,誰想迴避市場都是不可能的。

一直以來,我們都把藝術看作是高雅的,是文化人的專利,即使在北宋以來至明清有幾次藝術市場的興盛期,畫家們積極加入市場潮流,為藝術在民間社會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當代藝術才應該用它特有的創造性、反思性去參與市場化,進而影響市場化、重新建構市場化。這才能使今天的藝術有別於傳統的藝術,成為直接為人類的普遍生活服務的藝術。

藝術要進入公共空間

在現在看來,當代青年藝術家的藝術思維中暴露出的問題。對此首先要談中國的學院教育。中國大學的招生是完全市場化的,但是中國大學教學體系卻呈現一定程度的封閉和落後,這使得大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社會的需要嚴重脫節。

全國所有美院的教學都把石膏像、人體寫生等課程列為重點和基礎,而且大部分的創作也僅僅是在此基礎上的有限變化。但是必須認識到,這些所謂的基礎都是古希臘時期的課程。古希臘人把藝術家的創作視為再現神的旨意,而我們的美院把這些基礎視為當代青年藝術家進入未來社會的通道。難道未來社會還是由神主宰嗎?今天是人覺醒的時代,是平民的時代,是一個經濟、政治、信息、情感普遍流通的全球化的時代。

藝術可以是一個物質載體,也可以是一個非物質的觀念或思想,但它的存在始終是在傳播和交換中形成的。我們的學院始終把它當作一個固定的物質,流通過程通常也僅限於某件作品在幾個藏家手中的交換。可是藝術市場不等於買賣物品這麼簡單,而是一種多元交換空間。我們應該把市場化中自由、創造、開放、包容等良性機制引入創作中,這是當代藝術創作應該有的現代性思維,即理性、有計劃地利用物質、觀念,包括媒體、制度、人際關係等一切可利用的立體網絡去形成一個新的世界觀。也就是說,當代藝術不是我們通常看見的那種被定義的『藝術』,而是人類公共空間中思想、情感、物質交換中沒有邊界的可能性。在特定語境下,甚至可以說:『市場就是藝術』,因為當代藝術的首要任務是要打破過去對藝術的定義,從而進入公共空間。當代藝術不是學院教學中孤芳自賞的石膏頭像和那幾塊沾滿灰塵的老襯布,當代藝術不是用這些道具擺設成的,而是直接進入生活現場,其首要任務就是進入市場化的社會。

藝術市場化是理性行為

在今天,反而是很多四十歲以上的藝術家思維更開放,他們中很多人不再用傳統思維來看待藝術,非常注重藝術在社會中的效應,雖然其中也暴露出很多學術問題,例如創作的程式化、符號化等,但仍然比只懂得在書齋裏生活的大部分青年藝術家顯得有活力。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幾十年來似乎現在有點青黃不接,大家通常認為是那些大腕們獨佔了資源。我認為首先要從青年藝術家自己身上找問題。畢竟現在很多青年藝術家連迎合市場的智慧都沒有(很多人自以為很前衛,其實思維還停留在現代主義階段),就更不必說在創作方法和操作策略上介入市場、反思市場和重新建構市場了。

今天的社會(甚至整個人類歷史)的一切問題都與市場化有直接關係。市場是商品流通領域一切商品交換活動的總和。它影響着一個地區生活水平的狀態,支撐着一個國家政治的穩定,制衡着全世界政治經濟勢力的變化。我們的眾多活動,包括創作材料、展覽推廣、媒體宣傳、文獻編撰、學術影響等全部都在市場化中運行,我們沒有『純粹』的藝術,除非我們不承認作品是溝通的工具。

我們不是士大夫、不是貴族,我們是一個個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獨立又聯繫的個體。只有勇敢的進入這個現實的系統中,才能真正認清人在市場化中的狀態(無論是市場對人的積極影響還是消極破壞)。當然,我們不能僅僅為了簡單迎合現有市場體制,更應該去主動為市場創造新的需要和標準。所以,藝術在今天不是一個簡單的物質載體,而是一種市場化背景下的創造活動,它積極參與買賣,更積極影響和重新定義買賣。所以藝術進入市場化是一種理性的行為,是對我們的生活和現實,乃至全球政治、經濟變化的反思,同時也給我們乏味的生活打開了一扇新窗口。

(王棟棟 作者系【德美藝刊】編輯,藝術評論人)


來源:證券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