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皮明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聽明明吹牛皮』(ID:niupimingming),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公元1269年,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 他是那個時代最大的loser,從小讀遍四書五經,考科舉,到了45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 官還沒做幾天,他的上司張閭,因貪污舞弊掠奪田產逼死了九條人命,朝廷抓了張閭,順道把黃公望也抓了。 等黃公望出獄時,已經過了五十歲。想想這一生,也快走到了盡頭。 元朝的一天,黃公望正在屋裏寫字,做官的朋友來了。跟他說: 『去我府上做書吏吧!』 黃公望把筆一放,說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趕緊回吧,我也要出門了。 官場朋友問:你要去哪? 黃公望答:當道士! 黃公望門也不鎖,拂身而去,從此浪跡天涯。 那一天起,黃公望便開始向人生莽原出發,與過去的生活徹底決裂。 他不再討好誰,也不再將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人、無聊的事上,他過極簡的生活,並有乘風破浪的氣勢。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懂得認識自我開始的。 在古代,50歲已是人生暮年,也許等待黃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 可死亡從來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時間也會跟着死了。 對於黃公望來說,他的人生盛宴才僅僅是剛剛開始! 2 黃公望學畫畫,想到了就立馬去學。 他來到大畫家王蒙那裏,王蒙是大畫家趙孟頫的外甥,棄官隱居於浙江餘杭的黃鶴山。王蒙一看黃公望都年過半百了。 就擺手說:你都五十了,還學什麼呢?太晚了,回去吧! 黃公望並不在意,悶頭就學,在任何人看來,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可是黃公望卻偏偏在紙張上出發了。他每天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盯着對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眼都不眨。 幾個月過後,黃公望畫畫大有長進。王蒙不解,跟着他身後去看。每次都看到黃公望坐在大石頭上紋絲不動,像個死人。 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你每天都坐在大石頭上,幹什麼呢?』 黃公望說:我在看山看水啊,觀察鶯飛草長,江流潺潺,漁人晚歸。 王蒙說了句:那你繼續看吧! 之後的29年裏,黃公望走遍山川,遊歷大江,走哪看哪,極度專注,沒有人知道他去過哪裏,好像他的行蹤是一個永恆的謎。 但是只要他安靜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和他無關的。 3 元朝至正七年,這一年黃公望整整79歲。 那是一個秋天,落葉繽紛。黃公望和師弟無用,從松江遊歷到浙江富陽。 只見富春江面,江面如練、漁歌唱晚,他跟無用說:我不走了,我留下來畫畫。 無用說:你自己留下來,沒有人照顧你怎麼辦? 黃公望一個人坐下,氣定閒神。不管無用師弟如何勸他,他也紋絲不動。 無用師弟只好一個人獨自雲遊去了。 79歲的黃公望在富陽住下,每天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邊看山看水。 一天中午,黃公望來到城東面的鸛山磯頭,坐在富春江邊的礁石上,拿出紙筆,對着江岸開始作畫。突然背後有人一把將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黃公望以前的上司張閭的外甥汪其達。 當年黃公望在監獄裏供出了張閭的罪行,汪其達懷恨在心,這恨一裝心裏便是30年。查到黃公望的行蹤後,就偷偷下了毒手,要致黃公望於死地。 黃公望掉進江裏,差點沒命,這時正好有一個樵夫路過,扔了擔子跳入江中,把黃公望救了起來。 樵夫古道熱腸,跟他說:既然有人要害你,你這麼大年齡了,又不能自保,我家住在江邊的山上,你住我家吧。 黃公望步履蹣跚,跟着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驛道,走了不到十裏路,來到一個叫廟山塢的山溝裏。當登上一道山樑,眼前出現了一片凸起的平地,零星住着七八戶人家。 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酷似一隻淘米的竹編筲箕。黃公望舉目四望,此處山巒起伏,林木蔥籠,江水如練。整個富春江盡收眼底,景致奇美! 4 黃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這四年裏,天一亮,黃公望就戴着竹笠,穿着芒鞋出門,沿江走數十裏,風雨無阻。 遇到好景就停下來畫,心隨念走,身隨緣走,在他刪繁就簡的人生裏,所到之處皆為風景。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黃公望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心、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周圍的人看着黃公望都說:這個老人,都快死的年紀了。每天還活得匆匆忙忙,何必呢? 而對於黃公望來說,死是一件並不着急的事,他每天快要忙死了,忙着做自己該做的事。總是有畫不完的畫,寫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 他是真忙,忙死了! 除了畫畫,黃公望常常接濟村裏人。 有一次,他拿出一幅畫,落款『大痴道人』,讓樵夫帶到城裏去賣,並囑咐:沒有十兩銀子不要出手。 樵夫一聽,這張皺巴巴的紙要賣十兩銀子,覺得這老人準是想錢想瘋了。當他來到集市,鋪開那張紙。立馬有買家過來,掏出十兩銀子,買了就走。 樵夫很吃驚,自己就是砍一年的柴,也掙不到十兩銀子啊。 這以後,黃公望每兩三個月就讓樵夫去賣一幅,賣畫所得全部接濟村民。這個村被黃公望的畫生生包養成了小康之村。 5 黃公望80歲那年,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 他要在這副畫中講述一條河流的一生, 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時代和人類的悲喜。 對於別人來說,畫如此大畫,本來就是艱難的,更何況是一個80歲耄耋老人呢。 可對於黃公望來說,他做每件事從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我高興,我開心,這就夠了,我就是要在紙上出發。 雖然我已80歲,難道就應該『泯然於眾』,內心的感受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峯,峯峯形狀不同,幾百棵樹木,棵棵姿態迥異。 黃公望踏遍了富春江兩岸,背着畫卷帶着乾糧一路前行。漁舟唱晚,樵夫晚歸,山林寂靜,流水無痕都變成了他人生的註腳。 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的對話。對話中,可以說富春江讀懂了黃公望,黃公望也讀懂了富春江。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 6 四年之後,黃公望84歲,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 在這幅畫裏, 有蘇東坡想看的『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滄浪之水,可以濯吾纓。 黃公望仿佛聽到河流喜悅的聲音。 也聽到了河流哭泣的聲音, 聽到自己科考時的得意, 也同樣聽到了他46歲時坐牢的痛苦。 畫中,黃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畫裏有8個人,一般的人只能找到5個。在黃公望看來,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別人看到,領悟與回顧,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600多年前,80歲的黃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 和我們普通人相比,黃公望也許是苦悶的,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推杯換盞的聲色犬馬,而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勞苦、不是疲憊,而是輕浮,輕浮得沒有生命的重量、沒有生命的價值。 黃公望也是幸福的,在這副『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的畫裏,他找到了整個世界。 現實生活裏,我們常常聽別人說自己年齡大了,無法前行。 其實真正牽絆自己前行的原因不是年齡大了,而是懶惰和懷疑。真正要出發的人,隨時出發,便會海闊天空。 作家三毛說:『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你一直在等一個最合適的時機做你想做的事,然後又一直在猶豫中虛度時光。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80歲的時候,還有沒有勇氣為自己準備新的追求,還有沒有勇氣做選擇,還能不能真的堅持做一件『不死不休』的事兒? 前半卷【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尺幅:縱31.8厘米,橫51.4厘米 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全卷 尺幅:縱33厘米,橫636.9厘米 7 當黃公望將【富川山居圖】畫完,他長舒一口氣,重重將筆扔入江中,長吁這一生,我完成了。 這些年,他的師弟無用到處找他,公元1353年,無用師弟終跟隨着賣畫的樵夫找到了黃公望。 當看到巧奪天工的【富春山居圖】時,無用師弟熱淚縱橫。 而喜極而泣的黃公望則不發一言,悄然在畫卷題字,舉手將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圖】,贈予無用師弟。 四年的嘔心瀝血,黃公望毫不在意,與其獲取浮名,不如一場君子之交。 與現在的人相比,黃公望才是真的灑脫,也是真的曠達,他像是一個種花的人,種下、施肥、然後用數年之久等待花開,花開一瞬,他卻將花摘下,舉手贈予他人。 真正的曠達就是享受追求的過程,而從不在意結果的得失。 真正的灑脫是廣廈萬間,我夜眠不過七尺,良田千頃,我日食不過三餐。我想要的很少,心滿意足,這就足夠了。 一年後,黃公望長笑而逝。至今依然可以想到,663年前,一位元朝的老人離世,在離世時,臉上一定無比安詳,面帶微笑。 他的一生毫無遺憾地走了! 8 故事講完了嗎? 並沒有! 黃公望離世之後,這副畫的經歷更加離奇。 明朝的某年某月,這幅畫到了江南四大才子沈周手裏,沈周視為珍寶,可在一個深夜,畫作竟不翼而飛,然後就在歷史上徹底消失了。 又過了一百五十年,順治七年(1650年),【富春山居圖】突然出現在著名收藏家吳洪裕手上,在他收藏上萬件藏品中,唯獨只愛【富春山居圖】。把畫看得比命還重。 病逝之前,奄奄一息的吳洪裕躺在床上,吃力地向家人吐出一個字: 『燒!』 家人看着吳洪裕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富春山居圖】,就在畫投入火盆的時候,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畫將畫從火盆中拽了出來。 可惜這幅畫已被燒成兩截,前半截,稱之為【剩山圖】,後半截稱之為【無用師卷】。 兩幅畫輾轉多位藏家手中,歲月沉浮,在民間若隱若現。 1938年,【剩山圖】進入浙江博物館,1948年,【無用師卷】輾轉到達台灣。從此【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截分隔兩地。 2011年6月1日,距離吳洪裕燒畫那一年,整整過去了361年。 【富春山居圖】的兩截,【無用師卷】和【剩山圖】才在分別之後,正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重新遇見。兩岸的文化人說這叫: 『山水合璧』! 這一切,就像一個人的命運,生死別離,天涯斷腸,就如杜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故事到此講完了,講故事的人最有心,聽故事的人總動情。 複製品【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疊在一起合成一卷的局部圖 原畫有【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右半部分在裝裱時加上題詞,兩卷無法合一 9 600多年過去,當年80歲的黃公望在富春江畔駐足,然後用了整整用了4年,只做了一件事。 今天,學會了如何生存的我們,卻遠沒有學會如何生活。我們迷失在了手段裏,卻忘了不論多大的事業,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生活。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其實答案就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裏。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選擇。 生活有兩條路,一條是社會要求我們走的,一條是我們自己想走的,你只有堅定內心的選擇,並奔赴向前,才能活出真正的那個自己。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等待。 在匆忙的生活中,試着放緩自己的腳步,讓等待變成一種心態,一種態度,只有坦蕩如水時,你才能看到最美的東西。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灑脫。 讓自己灑脫地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只有這樣,你的生命走出去時才不會慌張。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尋覓。 若你還算年輕,你還敢不敢沸騰一下血液,綁緊鞋帶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點兒面對自己,去尋覓那些能讓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 然後,此生無憾! 作者簡介:牛皮明明,詩人、作家,曾在西藏流浪多年。擅長寫民國人物,寫那些被遺忘的故事,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能夠讓人熱淚盈眶!微信公眾號:聽明明吹牛皮,ID:niupimingming 總監製:吳亮 監製:夏宇 責任編輯: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黃俊峯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