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有机结合中华文化和健康养生智慧,被赋予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内涵。中医药进校园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志在必得的。 近年来,全国各地就中医药进校园进行了若干探索和实践:配套教材、校本课程、师资培训、中药园区等项目纷纷落地。『中医药该不该进校园』的声音渐行渐远,『中医药怎么进校园』的探究却变得越来越深:既有小班教学、年级讲座、课堂互动、中药尝鲜、教室推拿等形式上的摸索,也有经典国学、传统文化、礼仪习惯、养生防病等内容上的创新。这些都是可喜可贺的创举,他们共同实践着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梦想。 作为『中医药进校园』活动的爱好者、拥护者、策划者、执行者、创新者、探索者,笔者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展了若干次中医药进校园的活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策划受到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好评。现在,医院收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发来的邀请,有小学的,有初中的,有高中的,还有大学的。在此,笔者将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搭台唱戏』要搭高 『牵手出演』要牵紧 一定要在当地争取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联合支持,助力双方共同发起『中医药进校园』的启动仪式,才能更好地调动医院和学校的主动性。一方是白衣天使,人类健康的拯救者;一方是花海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双方只有通力合作,效果才会相得益彰。『中医药进校园』的活动,迫切需要这样的高位推动:给一个大名鼎鼎的旗号,给一个具体而微的大纲,才能涌现出一批志存高远的英才。 先选典型和标兵 再去观摩和培养 中医药进校园需要选拔师资,这是整个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不懂医,医生不善教,这是普遍现象。教师强行教医学,会变成盲人摸象,最后以偏概全。医生强行来讲课,会变成学术讲座,最后南辕北辙,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还会招到反感。策划者应该首先在当地的所有医院里公开选拔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既懂专业又懂演讲,既懂医学又懂沟通,既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又有热爱教育的情怀。当然,『团委小兵』是战线主力。召集这些人才汇聚一堂,互相观摩彼此的讲课风格,互相融通各自的看家本领,必定会衍生出事半功倍的效率和举一反三的效果,形成一个强强联盟的核心讲师团。最后,一方面对这个团队进行继续教育,一方面又将这个团队派出去感化其他人,这才是培养『中医药进校园』优秀师资的不二法则——在共性中见贤,在见贤后感动,在感动后思齐,在思齐中进步。反之,若在三六九等的队伍里进行千篇一律的培养,只会事倍功半。 思维跳跃有张力 打破常规出奇招 平起平坐的互动性才是教育的本质。课堂不同于学会,学生有别于同行。若不懂少年,便不适合走进校园。『一专到底』的专家让人钦佩,因为他可以把一个道理讲深讲透。但讲深讲透的过程只是一条单行道,擦不出跨学科的火花。唯有『一专多能』的大家,才能旁征博引,四海通灵,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把一个问题讲大讲远。因为讲大讲远的过程是一条双行道:一边是医学,一边是哲学;一边是国学,一边是文学。所以中医才会五颜六色,所以学生才会喜欢中医。 在笔者组织过的中医药进校园活动中,我们或者安排一出情景剧表演来作为开场(诸如展示一个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病案),借此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作答;或者邀请班长或学习委员来朗读其他学校的优秀作文或日记(〖我和中医〗之类的命题,所有素材都来源于我们在课后布置的家庭作业);或者召集大家在课堂上一起合唱〖让我们走近中医〗的同名主打歌(笔者一共制作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4个版本,难度递增,深度顺延)。除此之外,笔者还专门针对小学生撰写了近600字的〖中医进小学三字经〗,读来朗朗上口,循循善诱,课堂效果极佳。当然,其间我们还会穿插太极拳、八段锦、呼吸操、推拿按摩、小组讨论、分区辩论等大量的动态节目,并且配备了相应的礼品和奖品,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中医药真正走进了校园,融进中华民族未来的血液,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利于推进全民健康,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黄河银)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