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要以中醫藥文化歷史脈絡爲主線,以醫史文獻爲基礎,闡述中醫藥學內在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與外在行爲規範。以歷史與現代交匯爲思考的起點,站在現實,回望歷史,展望未來。 •要在大醫情懷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視野下,培養新時代中醫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做好以職業精神爲導向的人文教育,以執業能力爲導向的專業教育,以社會適應爲導向的養成教育。
中醫藥學是東方文化背景下產生的複雜性科學,中醫藥學的思想內涵、理論精髓、操作技術無不體現『醫者仁心』的人文情懷。中醫藥學植根於中華文化,有著鮮明的文化特質,中醫要傳承發展,就必須從中醫藥文化教育入手,回望中醫藥發展的文化歷史,用中醫思維建設現代中醫觀,堅定中醫自信、文化自覺和道路自強的中醫教育理想,這樣才能使中醫藥傳承有序、發展創新。 發展中醫藥文化教育有其必要性 隨著科學的迅猛發展,以科技爲先導的現代醫學得到了空前的繁榮,許多傳統醫學或徹底消亡或基本泯滅,唯有中醫自誕生之日起一直不間斷髮展至今並保持著完整的理論、思想和診療技術,這是中華文化的力量和中醫魅力使然。然而,在西方科學思維模式審視下,中醫也常常受爭議、被質疑。作爲中華文明的代表,不論從醫學角度、文化維度,還是政治高度,講清中醫思想、理論和醫療技術在現代醫學視域下的獨特魅力,講清中醫藥傳承、創新和發展的戰略價值和現實意義都是至關重要的。要堅定不移地把增強中醫院校學生愛中醫、信中醫、用中醫、傳承中醫的自覺意識作爲中醫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把中華文明的原創瑰寶繼承、發展好。 加強中醫藥教育,要結合當代中醫大學生的特點,以及中醫藥傳承創新的時代要求,體現國家意志、符合中醫規律、尊重學生訴求、突出現代特徵,以中醫藥文化『揚棄、創新』爲主線,在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學生的主觀體驗和思想生成,引導學生提升中醫認同感,不迴避中醫藥文化發展的歷史不足和現代局限,採取對話、碰撞和還原的方式,摒棄文化虛無主義、懷舊主義和保守主義,從民族文化復興高度,推動中醫藥文化在現代語境下與時俱進、揚棄和超越,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中醫觀、發展觀和認識觀。 從文化歷史脈絡入手找准切入點 中醫從誕生之日起就沒有脫離中華文化和中國古代哲學,是醫學、哲學和文化的有機結合。中醫學不僅關注病症,更關注病人,這與現代醫學的生物—社會模式高度契合。我們不能穿越歷史,只能間接體味、思考古人對中醫的道術構建、人文情懷和天人合一的終極追求,感悟『中醫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先民經幾千年醫藥實踐、經驗總結、規律探索和文化積澱的結晶,她的文化符號包含著有關中醫的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形象符號及一些影響深遠的事件與代表人物等。 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要以中醫藥文化歷史脈絡爲主線,以醫史文獻爲基礎,以中華傳統文化爲底色,說清中醫藥發展孕育和承載的文化元素,闡述中醫藥學內在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與外在行爲規範。以歷史與現代交匯爲思考的起點,站在現實,回望歷史,展望未來。在傳承下質疑和反思,本著『傳承發展,揚棄創新』的原則,堅守傳承是基礎,揚棄是保障,發展是根本的理念,挖掘中醫藥精華,弘揚中醫藥優秀文化。 在中醫藥教育中貫穿人文醫學內涵 中醫藥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深烙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印記。中醫藥文化從【周易】和儒、釋、道及諸子百家學說爲主的豐腴的母體中源源不斷吸收著養料,積澱了深厚的內涵和功力,從而保持著經久不衰的魅力。中醫在形成發展過程中不斷汲取古代思想文化的知識成果,並與古代哲學、諸子文化、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等多種文化形態相互滲透影響,形成了今天的中醫藥理論體系、思想形態和治法治則。 中醫學不但有『術』還有『仁』,踐行『醫乃仁術』。因此要在大醫情懷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視野下,培養新時代中醫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做好以職業精神爲導向的人文教育,以執業能力爲導向的專業教育,以社會適應爲導向的養成教育。從中醫藥文化緣起切入,從中醫藥文化思想、中醫藥文化倫理、中西醫文化比較等問題出發,在傳承中提高認識,在揚棄中發展創新。 在中醫藥文化教育中要,始終貫穿人文醫學理念,強調醫者仁心,推崇大醫精誠,追求藥到病除,注重濟世救人,實現生生不息。 挖掘中醫藥文化的當代價值 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要突出哲學中醫、仁愛中醫、預防中醫、綠色中醫和人文中醫的中醫本質特徵,依照『有生命力的文化和有歷史性的文化』的傳承原則,通過透視中醫藥的『道』與『術』中的哲學、倫理和科學的內涵,全面闡釋中醫學的價值取向和社會作用,使學生信中醫、用中醫、愛中醫。 首先,講清中醫藥文化的事實,告訴學生『是什麼』。要原汁原味客觀真實地理清中醫藥文化發展歷史、框架脈絡、思想體系和路徑表達,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梳理,正本清源,追溯中醫藥經絡文化、診療文化、本草文化、養生文化等形成本源,講清中醫藥千年不斷的奧秘,講清中醫藥始終沒脫離中華文化母體,是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和生活方式的客觀存在。 其次,理清中醫的思想觀點,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既不要厚古薄今,亦不要迷信權威,要繼承也要發展,取其精華,古爲今用,御繁爲簡,要給受教育者以清晰的時代思考,既要旗幟鮮明地傳承中醫藥文化,又要警惕假借推廣中醫藥文化之名使中醫藥文化泛化。 再次,培養中醫思維,教會學生『怎麼辦』。在了解掌握並熟練運用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基礎上,努力培養學生中醫自信、文化自省和行動自覺。這是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促進中華文化繁榮發展,振興中華的需要,也是傳承祖國原創醫學,弘揚中醫學思想、理論和實踐,豐富發展現代醫學的需要,更是增強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影響力的需要。 中醫藥文化教育者任重道遠 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學習的引領者、知識的生成者和學生的人生導師,要把學生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因此,開展中醫藥教育要注重知識、觀點和思考三者有機結合,即闡明知識結構,客觀梳理學術觀點,又提出開放性問題,建構中醫思維模式。在知識講解部分注重概念、知識點和邏輯結構;在觀點部分要講清當前學術思想、流派和發展趨勢,用開放性思考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尋求帶有個人見解的答案,探索和掌握科學研究方法,逐步建立中醫思維模式和中醫行爲規範。中醫藥文化知識的闡述要簡要、準確、精當,觀點要鮮明、有價值,提出的開放性問題要有思考空間、認識寬度和探究的高度,要讓學生自主思考,注重邏輯結果。要在浩繁的中醫思想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提煉中醫藥文化的核心思想,從學術和政治兩個視角,採取科學和實事求是的態度,講清中醫面臨的困境、挑戰,用開放的視野、政治的高度和廣博的學術、嚴謹的治學,引導學生把握中醫藥內涵和現代發展趨勢,堅定中醫自信和文化自覺,從內心做堅定的中醫傳承人。 中醫自她誕生之日起就沒有脫離中華文化的母體,與現代科學相比人文特徵更加濃郁。因此,單純套用現代教育方法在中醫教育中行不通,必須結合中華文化與中醫實際,開展中醫特色的人文教育。只有這樣,古老的中華文化瑰寶才能得以傳承發展。(傅文第)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