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華龍網 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古老的中醫正煥發出新的生機。今年7月,我國首部為傳統中醫藥振興而制定的國家法律【中醫藥法】正式施行,為中醫藥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小到建立中醫館,大到打造產業研發平台,在重慶,不論是政府、醫療機構還是企業,都在積極投身中醫藥健康領域,打造中醫藥健康服務新模式,搶占千億級市場。 打通『經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突破口 12月15日,開州區白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小小的診室里,王青松正忙前忙後,為村民把脈問診,針灸按摩。 靠牆豎着一個藥櫃,每個小抽屜內都擺放着兩三種中藥。村民高淑華剛剛抓完藥,她說,家中老人這段時間腸胃不適,打算熬點中藥調理下,『吃過好幾回了,有效果,價格也不貴,一包才19塊錢。』 同一時間,位於主城的重慶中藥材市場,不少市民正在選購中藥材。隨着寒冬到來,冬季進補、保健養生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話題,不少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健腦明目等功效的中藥材開始走俏。 如今,越來越多的重慶人願意走進中醫診室,或治病求方,或養生保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他們尋求中醫藥服務的一大平台。 在開州,基層衛生室的村醫都經過嚴格培訓,能熟練開展各項基礎中醫服務。2012年至今,開州依託區中醫院已先後培訓基層中醫藥人員1000餘名,基層醫療機構中醫業務骨幹進修近300人次。 在墊江,當地將不低於10%的衛生計生工作經費用於中醫藥高級人才津貼、從事一線中醫藥人員補助及中醫傳承帶教工作。如今,墊江已建成中醫藥類國家級重點(特色)專科2個、市級重點(特色)專科8個,中醫參與治療率達到84%,醫療服務有效覆蓋了周邊區縣,外地接診患者達20%。 巴南將同步推進中醫改革作為醫改的一大重點。目前,全區建成各具特色的中醫館22家,22家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和100%的村衛生室都能提供中醫藥服務,建設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1個。區級醫院中醫藥服務占比達45.04%,鎮衛生院達49.68%,村衛生室達57.69%。 隨着覆蓋區縣鄉村的中醫服務體系逐漸形成,重慶中醫事業發展的『經絡』得以打通,成為中醫藥綜合改革的突破口。 市衛計委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重慶中醫藥服務能力大幅提高。僅2016年,全市就新增三甲中醫院6所,二甲中醫院9所。全市65歲以上老年人和0-36個月兒童中,有一半以上享受過中醫體質辨識、中醫調養等健康服務。 打造龍頭,帶動區縣醫院提質增效 前不久,重慶市第四屆膏方文化節在市中醫院開幕,除在市中醫院設主會場外,還在合川中醫院、豐都中醫院、潼南中醫院、巫山中醫院等多地設立了分會場。活動期間,該院組織多位專家深入社區義診,服務數萬人次。 市中醫院院長左國慶表示,之所以能連續組織如此大規模的中醫文化活動,主要得益於該院實施的58項加強中醫藥特色優勢建設的措施,包括院級名中醫評選、中醫藥處方點評、嚴格落實『中醫參與救治』硬指標等。 為『築巢』留人才,該院還設立人才基金1000萬元,用於引進和培養高端人才。截至去年底,該院博士增加至81人,碩士生導師增加至46人,博士生導師增加至3人,國醫大師也增加至2人。 系列改革措施成效顯著。2016年,市中醫院門診中醫參與率較2011年增長了24.02%,出院人數、門急診人次從2011年的2.5萬和103.6萬,增加至6.85萬和218.7萬,使得市中醫院已從『中醫藥特色不明顯、無力實施重大疾病救治』的弱小醫院,發展成為重慶乃至西部地區中醫藥發展的龍頭。 在自身升級同時,市中醫院還發揮資源優勢,帶動下級醫療機構共同發展。去年6月,該院與豐都縣中醫院結成緊密型醫聯體。根據合作協議,市中醫院將選派2名具有醫學高級職稱的管理專家和6名技術專家,分別到豐都縣中醫院工作1年、半年,從醫院管理、落實醫療核心制度、隊伍建設、新技術新項目等方面進行幫扶。 一年多以來,豐都縣中醫院醫療技術水平有了極大提高,外轉病人逐漸減少,85%的病人在院內治療,門診量同比增長11.5%,並開展了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建設等22項新技術新項目。 產業聚集,千億級醫藥市場待鳳來 11月24日,22個中醫藥類項目集中簽約重慶南川,簽約金額達221.45億元,簽約公司中不乏中國中藥公司等醫藥行業代表。 近年來,南川中醫藥產業發展迅速,已規劃建設5平方公里的重慶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重點發展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成藥、中醫藥保健品、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六大產業。此外,中國金佛山中醫藥物流配送中心已建成投用,有望成為西部地區主要的中藥材集散地。 去年,中醫藥龍頭企業康美藥業與重慶市政府簽約,投資50億元人民幣,包括在南川建設1000畝中藥材種苗培育基地,建設西南地區最大中藥深加工基地,打造西南地區最大中醫藥研發平台,投資設立中藥材大宗現貨交易中心等。 武隆區政府也投入1000餘萬元支持中醫藥健康養生行業。兼具醫療、康復、養生、保健等多種功能的仙女山中醫館已經建成,仙女山健康養生休閒步道和藥林初具規模。下一步,當地還將打造融中醫健康養生與綠色環境為一體的國際健康旅遊休閒勝地,將綠色氧吧與中醫養生文化充分結合。 聚焦效應背後,是政府政策支持。為支持醫藥企業入駐,重慶專門出台了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將中醫健康養生、中醫健康旅遊、中醫特色康復、中醫健康養老、中醫藥健康產品、中醫藥服務貿易等列入重點任務,去年成立的8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中,就有100億元專門用於支持醫藥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各區縣也制定了本地區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具體意見,力求在產業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來自市經信委的數據顯示,2016年,重慶市醫藥工業投資達202億元,同比增長47.8%;實現工業總產值692.7億元,同比增長15.4%,比全市工業和全國醫藥工業平均增幅分別高5.2和6個百分點。2017年上半年,全市醫藥工業完成總產值386.4億元,同比增長18.6%,預計全年產值將達到800億元以上。 種種數據顯示,在全市工業體系中,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至2020年,全市醫藥製藥業產值將突破13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將呈現出跨越發展的態勢。 隨着配套政策不斷完善,市場不斷成熟,重慶中醫藥健康服務大格局已鋪開,一個極具開發潛力的千億級醫藥市場正加速崛起。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華龍網』,記者/黃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