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開發,欲迎還拒?
『歷史價值、美學價值、教育價值、科學價值』,王萍這般闡述古村落的價值。同時,她沒有迴避古村落也具有商業價值,不過她特別強調古村落只是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她介紹說,吉安已經初步形成了適度開發利用與永續修繕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將古村落保護納入到旅遊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的大格局中,以期走出一條科學保護、傳揚之路。 古村落受到旅遊者的關注有其深層次的文化原因。祁嘉華表示,古村落往往地處邊遠,交通不便,相對的封閉性使這裏保持了更純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歷史與現實對接,人文性與自然性交融,對於久居城市的人們具有新穎性,當然具有吸引力。有條件的國家或地區,培育以古村落為主體的村落游已經火熱展開。 關鍵是如何把握開發的力度,如何在保護與利用之間保持動態的平衡。中央民族大學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立[表示,古村落的保護和旅遊開發相結合,目的不能是一味地想着開發和旅遊,把古村落變成純粹的賺錢工具,而是要懂得合理利用傳統文化的價值。特別是旅遊開發不可干擾當地百姓的正常生活,努力維持農村寬鬆、安靜的人居環境。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黨安榮特別提醒道,傳統文化是發展先進文化的精神血脈與延續基因,是根和源。離開豐厚的傳統文化的積澱與滋潤,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就沒有了根基和生命力,就會迷失方向。 古村落保護不能只見物不見人 『古村落不只是老建築』,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王振忠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他認為,建築形體只是古村落的外在,如果只把目光盯在這些建築身上,進行低層次的旅遊開發,而忽略了人文內涵的挖掘,古村落的真正保護將難以為繼。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方李莉看來,古村落的保護不能只見物不見人,而是要關注村民的文化權利和一定的經濟利益,要讓他們擁有尊嚴和驕傲感。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萬建中25日參觀了吉安市吉州區釣源古村。他發現這裏的村落建築保存完好,關鍵是生活氣息濃郁,老百姓悠然地生活着。他認為,這樣的保護才是真正的保護,充分尊重了古村落作為綜合性的文化空間,讓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裏得到融合與統一,『所以說,這些村民不僅是生活在這些村落裏,他們也在工作着。以生活的方式工作着,保護着歷史的遺產』。 陶立[建議今後組織類似的研討活動,有必要邀請村落文化的創造者與傳承人參加,也就是讓古村落裏的普通村民也參與討論,『讓他們聽聽我們怎麼說,也讓我們聽聽他們怎麼想,並且應該提供一個機會向他們表達我們的敬意』。 『必須堅持最低干預原則』。王萍說,面對古村落的文物建築和歷史風貌,這是一條必須堅守的原則。她認為,探索的道路依然很長:必須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覺,以歷史的情懷、超前的眼光、長遠的規劃、持之以恆的決心,積極開展對古村落的保護,既注重對古村落的活態傳承,又防止過度的開發;既正確地面對歷史與現實,正確地處理經濟與文化,又正確地看待遺產與利益,正確地評判政績與公益,努力尋找出適合地方實情的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的兩全之策。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