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供給側改革推動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8-1-29 00:00|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571| 評論: 0|原作者: 黃璐琦 王繼永|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

摘要: 編者按:當前,中藥材生產的供給側存在着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中藥材供過於求和供需錯位現象日趨嚴重。針對這一問題,本期刊發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黃璐琦與中國中藥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繼永的署名文章,從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編者按:當前,中藥材生產的供給側存在着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中藥材供過於求和供需錯位現象日趨嚴重。針對這一問題,本期刊發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黃璐琦與中國中藥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繼永的署名文章,從10個方面提出解決方案,構建更加持續健康發展的中藥材產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首先就是對健康生活的需要,中醫藥在健康養生和防病治病領域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藥材是中醫防病治病的物質基礎,中藥材質量的穩定和提升決定着中醫藥療效的發揮。而隨着需求層次的提升,對中藥材質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藥材需求側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中藥材除了要滿足中成藥、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等中藥工業的原料需求外,更重要的還要滿足大健康產業對中藥保健產品、藥食同源類健康食品和其他健康養生產品的多層次需求。

當中藥材從傳統的醫療需求逐步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日常健康養生必備的消費品時,對中藥材的品質和安全性的要求被重新定義,需求量和需求層次被逐步拉升。與之相匹配的中藥材生產的供給側卻存在着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

中藥材產業發展還需統籌規劃

中藥材的供給目前主要依賴藥材種植,中藥材生產成為農業生產重要而獨特的組成部分,中藥材生產既要符合農業生產的普遍規律,又有以質量和療效為衡量標準的特殊生產要求,同時,大部分中藥材都是多年生植物,供需規律和價格漲跌變化也與農作物有所區別。

中藥材生產的不平衡首先表現在供需不平衡方面。隨着農業供給側改革和糧食價格的低迷,中藥材種植成為全國推廣的重點項目,由於中藥材具有經濟、生態和醫療等多種資源屬性,中藥材也成為精準扶貧和發展林下經濟的首要選擇。當各級政府都紛紛把中藥材產業列為地方支柱產業時,中藥材的種植面積將呈現井噴式增長。而中藥材市場需求和中藥材生產及庫存量又缺乏權威的信息統計數據,由於供需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的種植跟風現象在所難免。目前,中藥材供過於求和供需錯位現象日趨嚴重,新一輪中藥材價格下跌現象已經於2017年下半年逐步顯現,如果再不研究解決對策,將會造成中藥材的庫存的大量積壓和價格的新一輪暴跌,傷害中藥材生產從業者的利益,進而危害中醫藥的持續健康發展。

中藥材講究道地性,每味道地藥材根據其性味不同都有其道地產區。而在實際生產中,盲目引種和擴充產區的現象非常嚴重,對於價值高的藥材,各地紛紛發展,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迫使產區被動變遷,道地產區被所謂的新興產區取代,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大量存在。中藥材生產過程中過於強調規模和產量的現象還沒有得到扭轉,使得部分品種藥材產量很高,而藥材的合格率卻未能提高,造成大量生產資源浪費。中藥材生產過程中,優良品種和先進的種植加工技術推廣應用不充分,生產水平落後大農業很多年,單位面積的生產效能沒有得到有效釋放,中藥材產地加工條件落後,交易方式還較為原始,現代中藥材物流和市場體系還不完善。由於中藥材生產、流通、消費和資本等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中藥材產業在2018年及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會面臨嚴峻挑戰。要想破解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難題,就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中藥材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2017年12月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8年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就是堅持高質量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中藥材行業前進的方向。中藥材去庫存、降成本和優化產能的任務依然艱巨。

中藥材生產必將由重規模求數量的發展模式,轉變為重質量求效益的發展方向,中藥材產業的競爭也將從單純產品質量競爭升級到全產業鏈質量管控的競爭。

質和量兼顧,走出中藥農業特色路

堅持高質量發展,推進中藥材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出解決方案。第一,以需求側變化為導向,開展供給側改革。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需求層次逐步提高,對中藥材品質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具有健康養生功能和藥食同源類藥材需求量不斷加大,針對需求變化,需要適時調整中藥材生產品種結構和種植面積,提升中藥材的質量標準和安全性指標,保證供需精準對接不錯位。第二,推進中藥材生產統計制度和渠道的建立,以國家為主導,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構建全國統一權威的中藥材生產供給和市場需求信息數據系統。以產銷信息大數據為依據,指導各級地方政府制定科學合理的區域發展規劃和產業扶持政策,同時指導中藥材從業者適時適度地開展中藥材生產活動,維持供需相對平衡。第三,國家主導組織編制中藥材尤其是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以『有序、有效、安全』為方針,優化全國中藥材生產布局,鼓勵在道地產區和主產區優先發展道地優質藥材,限制中藥材盲目引種。第四,加大中藥材市場的監管力度,倒逼產業升級。通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中藥材質量的嚴格監管,加大高、低質量藥材的價格差,提高生產高質量藥材的積極性,扭轉藥材市場『劣幣驅逐良幣』不利局面。第五,針對中藥材需求市場不同,研究建立分類質量標準,對於醫療用中藥材堅持使用【中國藥典】標準,而針對健康養生和藥食同源類藥材,可以探索建立獨立的質量標準,從而擴大中藥材需求量和使用範圍,緩解可能到來的巨大的中藥材庫存壓力。第六,加大中藥材生產中優良品種的推廣力度,確保產業鏈源頭質量提升。種苗基原純正、遺傳性狀優良是生產高品質藥材的根本保障,所以需要加大對中藥材新品種選育和推廣的支持力度,制定中藥材種子種苗行業標準,構建全國一體化的中藥材種子種苗供應保障平台,確保優質種源的持續穩定供應,同時,可以通過種苗供應的調控,調節種植面積和產量,防止中藥材生產供應過剩。第七,加快培育現代化中藥材市場體系,降低交易和市場流通成本。通過技術升級,實現中藥材生產、產地加工和流通設施現代化,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打造現代化中藥材電子交易市場,通過質量追溯系統建立,做到『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質量可查,責任可究』,確保中藥材質量全程可控。第八,研究建立中藥材收儲制度,調節市場供需。中藥材需求價格缺乏彈性,需求不會隨着價格漲跌而發生大幅度變化,藥就是藥,沒病不會吃藥,便宜了也不會多吃,漲價了,該吃也得吃,少了是寶,多了是草。中藥材生產周期長價格調節供給滯後。需要建立中藥材收儲制度,建立蓄水池,調節供需矛盾。第九,研究建立中藥材的平準基金。中藥材價格波動劇烈,已經影響到整個市場的正常運行,建立中藥材市場平準基金,即政府通過特定的機構(證監會、財政部、交易所等)以法定的方式建立基金,當中藥材價格大幅下跌時買入,當價格大幅上升時大量賣出,通過對中藥材市場的逆向操作,熨平市場的劇烈波動,達到穩定中藥材市場的目的。第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拓展中藥材國際市場,緩解國內供需矛盾。2017年中藥材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勢頭強勁,國家需要出台相關政策支持中藥材尤其是規模種植藥材的出口,緩解國內供需壓力。

2018年中藥材產業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也許中藥材產業的『霜凍期』即將到來,面對困難只有迎難而上,全體中藥人只有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保持發展定力,凝心聚智,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初心不變,大力推動中藥材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遵循統籌兼顧、合理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基本原則,結合各藥材品種的實際用量、緊缺程度、生產基礎和發展趨勢,引導工業反哺農業,促進企業成為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主體,使基地建設呈現出品牌化、生態化、規範化共建共享的新態勢,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中藥農業之路,構建更加持續健康發展的中醫藥產業,為決勝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中醫藥應有的力量。(黃璐琦 王繼永)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