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蒲公英 中藥是從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中一直存續到現代社會的醫治疾病的手段,從其誕生到現在一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中藥和現代技術相結合,誕生出一批批新的劑型,片劑、膠囊劑、緩釋劑、滴丸劑等,加上古老相傳的劑型採用現代技術製造出的丸劑、口服液、糖漿劑、酊劑、酒劑等,大大的豐富了現代疾病的中醫治療手段。但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中藥也出現了一些困境,阻礙了中藥的繼續發展,在我個人看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藥材源頭上的困境藥材好、中藥製劑才能好,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種藥材怎麼評價他的優劣,古代採用肉眼觀察的方法,誠然這是在當時技術條件限制下不得不採用的一種手段,靠個人的經驗去評判,在古代這是一種專業的方法,這與當時的社會大環境相適應。到現代社會,這種手段,已經不能適應現今的條件了。 在古代,地廣人稀,大片都是未開發的、未遭到破壞的原生態環境,就算是人工種植的藥材,也因爲環境中相關物質比如重金屬較少、農藥殘留根本不存在、藥材與患者之間的供需關係不像現代社會這麼緊張,這些條件下,可以保證藥材的成長能有一個讓人滿意的周期,能夠保證說按季節時令採摘;也因爲量過於求,能夠保證用根的藥材只要根,用莖葉的藥材只要莖葉,這樣就保證了藥材的藥效。 到現代社會,人口的無控制化增長,生態環境的加具惡化讓各種疾病發病率大大提升,導致了藥材與患者之間的供需關係緊張,就算大規模的人工種植都已經不能滿足市場上的需求的情況下,還有什麼手段能夠保證說按季節時令採收藥材?還有什麼措施能夠保證藥材是道地藥材?這種困境在人口無限增殖的可能下,暫時是沒有辦法去解決的。 中藥材不像化學藥品一樣,可以從一個個單列的元素開始大批量且保證品質的大規模生產,這就是中藥在藥材源頭上的困境,解決這個問題現階段基本是不可能的。 二、藥材質量評價方法上的困境中醫中藥都強調整體觀,人體是一個整體,對疾病的治療需要將整體的因素考慮進去,陰陽、虛實、表里、臟腑等等,藥材的質量評價也應該是一個整體,古代採用肉眼觀察的方法去判斷優劣,本質上有一個前提,藥材的質量是一個整體因素,在控制了生長年限、產地、採摘時令的情況下,一個方面可以真實反映出整體的情況。 但是現代社會,質量檢驗的手段卻是從一個方面去評價藥材的優劣。比如金銀花葯材的質量評價,有一個藥材的顯微鑑別、一個綠原酸的薄層鑑別,一個綠原酸含量測定,一個木犀草苷含量測定,還有其他的重金屬水分等測定;鑑別的檢驗只能從種屬上及含有的物質上對藥材進行排除式的肯定,不能反應到藥材的整體質量上來,綠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的測定只是從兩個側面對藥品的質量進行的反映。 在不能控制藥材的其他因素的情況下,以局部的標準去對整體的質量進行評判這是不科學的。但是這又是目前能採用的最好的方法,除非科學技術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檢測手段能有新的突破,檢測限能夠不斷的探底,能夠完成微痕量測定並能夠完全對藥材成分進行分離。在這種手段下,結合大數據技術,對每種成分含量進行比對,類似指紋圖譜,這樣才能真正反映出藥材的整體的質量情況。 三、中藥理論技術上的困境中藥理論的發展是和中國古代的哲學發展聯繫在一起的,中國的古哲學強調整體觀,人是一個整體、相對自然環境又並不完整,中藥治療理論是將人與自然聯繫在一起、天人合一,陰陽虛實表里五行。 在現代社會,中藥急於走向世界,急於讓西方社會承認,不得不採用化學藥理論體系對中藥的機理進行闡述,採用了化學藥品的技術方法對中藥進行繼承與發展,雖然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但是從中藥材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個有效的單體,這些單體與化藥在本質上又有什麼區別呢?還成其爲中藥嗎? 這條路走錯了,應該讓療效說話,讓西方民眾認可了中藥的效果,再來以中藥的基礎理論去解釋其中的機理,但是這又與現代商業發展目的相悖。 四、中藥製藥技術與治療的困境古代中藥,都是中醫辨證後開具處方,根據處方煎藥對患者進行治療;中醫再根據患者的疾病轉化情況進行藥方的加減更改,再對患者進行治療,這裡有一個反饋的過程。 可是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都時刻處於高效的運轉中,再加上中藥煎劑的依從性不好,在古方的基礎上誕生了中成藥製劑,固定的處方對某類疾病進行治療,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治癒,但是不能及時調整,導致療效不比化學藥確切、及時。可能只有採用古代治病的模式,才能真正發揮中藥材治療疾病的長處。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蒲公英』,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