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醫思維是中醫藥人才培養關鍵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8-3-16 00:00|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439| 評論: 0|原作者: 巨鋒 栗征 黃蓓|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1版

摘要: 『讓學生形成中醫思維至關重要,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關鍵。』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代表如是說。 『把中醫藥傳承好,必須重視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思維。』山西省政協副主席、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讓學生形成中醫思維至關重要,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關鍵。』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代表如是說。

『把中醫藥傳承好,必須重視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思維。』山西省政協副主席、山西中醫藥大學校長李青山委員如是說。

『應該讓學生們反覆強化中醫臨床思維。』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遼寧中醫藥大學校長楊關林委員如是說。

人才培養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根本,而中醫藥高等教育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主渠道。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中醫藥高校如何遵循中醫藥人才培養規律,為中醫藥事業輸送『精兵良將』?今年兩會代表委員中共有7位中醫藥大學校長,他們一致認為,中醫思維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關鍵。

傳承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方劍喬代表認為,中醫藥高校要把握好傳承和創新的關係,『沒有傳承就沒有淵源,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委員介紹該校如何開展傳承與創新工作。在傳承方面,建立國學院,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功底;對醫古文給予足夠重視,可通過醫古文考試代替英文考試獲得學位;增加經典課程課時,設立經典考級。在創新方面,加強中醫基礎理論和核心理論研究,力爭用現代科學語言來闡述中醫治病機理。『科研如背離中醫理論,把中醫的腳穿進西醫的鞋,削足適履,肯定不行,但如果為我們的腳造一雙現代的鞋子,就可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廣西中醫藥大學校長唐農代表表示,中醫高等教育的當務之急是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現在的中醫師資隊伍中有部分人員,他們對中醫藥、對中國傳統文化不自信、不認同,這嚴重妨礙了他們對中醫的繼承和創新。』唐農對此痛心疾首。他認為,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首先體現為對中醫的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自信。『有了這種自信,對中醫的追求將會成為生命的一種本能衝動。少了這種自覺,對中醫就可能是一種應付、一種時髦,甚或一種褻瀆。』

療效是魂 培養中醫思維

『理論是根,臨床是本,療效是魂。』唐農表示,中醫藥人才培養離不開臨床療效這一核心,而提高療效必須掌握中醫思維。

如何培養中醫思維?張伯禮十分看重案例的作用。『把每一門課、每一種病、每一個重點環節都用案例來講。比如咳嗽,風、寒、熱是不同的情況,有沒有痰、聲音是不是洪亮,也有區別。老師按這個講給學生,學生的中醫思維就慢慢培養起來了。』張伯禮說,一旦學生建立起中醫思維,西醫知識懂得越多越好。

推動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有機結合,讓學生早臨床、多臨床,這已是中醫藥高校的共識。方劍喬介紹,浙江中醫藥大學非常重視醫教結合,着力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將臨床醫生的教學業績與職稱評聘相結合。李青山則認為,西醫與中醫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很大差別,西醫的大班式上課不適合中醫。『經驗的傳承對於中醫更加重要,因此我建議中醫應更多開展師承式的小班教學。』

解放思想 對接社會需求

張伯禮表示,中醫藥教育必須開拓視野,中醫人必須解放思想。『我們不佔位別人就會佔位。』張伯禮說,『現在健康產業迅猛發展,比如健康養老、健康旅遊、健康宣傳,大量需要既懂得該專業又懂得中醫藥知識的人才。』天津中醫藥大學已經開設與健康傳媒、營養膳食、數字製藥等相關的專業,積極對接健康產業新業態。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胡剛委員表示,現在有很多百姓對中醫藥感興趣、很信任,希望獲得更專業、更豐富的中醫藥知識,南京中醫藥大學開展各類培訓班,讓更廣泛的人群便捷地接觸到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推進分級診療。方劍喬認為,應擴大全科醫學專業招生規模,中醫藥高校更要培養能中會西的全科醫生。『我做過統計,浙江省每年全科醫學的畢業生只有300名左右,怎麼能夠滿足社會需求?』方劍喬說,『希望有關部門統籌協調,加強全科醫生的培養力度。』(巨鋒 栗征 黃蓓)

(C)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