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张磊·精诚大医路 平实大师风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2018-3-31 13:20| 发布者: 延章| 查看: 3400| 评论: 0|原作者: 许艺颍|来自: 中国中医药报3版

摘要: 张磊,1928年10月生,河南信阳人,中共党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曾任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河南中医药学会会长、《中医研究》杂志社顾问等职,第二批全国老中医 ...
声明 / 声明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张磊,1928年10月生,河南信阳人,中共党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曾任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河南中医药学会会长、《中医研究》杂志社顾问等职,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明亮的房间,简约古朴、干净整洁,给人一种格外温馨的感受。一位89岁的老者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笑容满面,这就是第三届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做一个中医大夫就是要不断学习。”说起自己的学医生涯,张磊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历史厚重,崇文重教,学风昌盛,名家辈出,1928年10月,张磊出生在信阳固始的一个贫苦农家。虽然家境贫寒,但张磊的父母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张磊11岁那年,父母节衣缩食、毅然送他走进私塾,开始了艰难困苦的求学之路。

张磊特别珍惜上学的机会。贫寒的家境没有消磨张磊的意志,反而更加激发起他努力学习、奋发追赶的拼搏精神,他不但把每天所学内容背会,还把曾经学过的都背一遍。上学不久,母亲就因病过世,家庭的困顿让他萌生辍学的念头。但他的勤奋与禀赋受到了私塾先生的关注和厚爱,认为他记忆力超强,学习特别刻苦,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先生免去了张磊的一切学费,还免费为他提供午饭。私塾学习,四书五经都要求“包本”背诵,即每本书皆得从头到尾、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地背诵下来,老师才允许学诵新书。私塾6年,为张磊后来学习中医奠定了深厚的古汉语基础。

1945年,张磊出馆教书,自己成了一名私塾先生。

1947年,张磊拜在当地名老中医张炳臣门下,从背诵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等最基础的中医药知识开始,开启了学习中医的生涯。此时的张磊既是私塾先生又是中医学徒,他在跟师学医的同时,还设私塾教学,惠及乡里。跟师3年后,张磊出师,开始行医。“那时掌握的中医药知识虽不多,但已经入门,运用所学知识,也能治好一些病人。”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俱兴。1952年,张磊在集镇联合诊所工作学习。诊所医生不多,但都是经验丰富的当地名医,好学的张磊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1956年,组织上调张磊去一个乡卫生院任院长,边管理边诊疗。几年的医学实践,让他看到了病人治愈后的欢喜,也看到了不少病人不治后的离世,更有很多疑难病症久治不愈的痛苦。张磊深知自己中医药知识的匮乏、人类健康责任的重大和中医药文化的精深,他迫切期待自己能够有学习深造、提高本领的良机。

1958年,机会终于来了,作为全国第二批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河南中医学院宣告成立,开始招收第一届学员。通过组织推荐和考试,张磊满怀喜悦踏进河南中医学院的校门,成为该校建校后的首届六年制本科生。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为张磊的医学人生展开了新的一页,也为他的大医人生夯实了根基。

求学的路一片光明,求学的路也充满艰辛。当时的学习条件异常艰苦,同学们要边学习,边建校。29岁的张磊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繁重的建筑工地劳动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学习。之前的中医根底和积累的困惑难题,促使他学习尤其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他树立了牢固的中医信念和坚定的中医思维,脚踏实地、不畏艰苦的勤奋也赢得了同学、老师的一致好评。

“因为艰难,很多同学选择了退学。”张磊回忆,那时候粮食极其短缺,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他和很多同学全身浮肿。但是苦难不但没有使张磊屈服,当个好学生、做个好医生的信念反而与日俱增。

1964年,张磊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教授中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课程,他在坚持临床工作的同时,潜心中医教学、医疗、研究和管理工作。

精诚筑就大医路

“做医生不易,成大医则难之又难。古今之成大医者,必当有大医情怀,这种情怀就是‘精诚’。”张磊特别推崇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他认为医德和医术是医生展翅高飞的两翼,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既要有精湛的医术,也要有高尚的医德。

但凡接触过张磊的人,都会为他的大医情怀所感动。他常常告诫弟子,要做人民满意的医生,必须德术双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所有病人要挚爱真诚,一切为病人着想,怀大慈恻隐之心,修患者至上之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89年退休之后至今近30年的时间里,每周一、三、五上午,他都会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地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坐诊。张磊出行,随身带着处方笺,所到之处便是“流动的诊室”:马路旁、路边店、饭桌上、旅店内,只要有病患需求,他可以随时把脉问诊。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是诊室;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开诊。他的家中也是一个“诊室”,一张对门摆放的书桌,加上3把椅子。门里门外,病人或站或坐,他们来自省内省外、城市乡村,数十年如此,不曾改变的是他那颗宽厚仁慈之大医仁心。根据医院统计,张磊在家免费为病人开的处方和在医院开的处方数量几乎对等。

“当医生不能急,慢工出细活,诊病用药来不得半点马虎。”张磊经常这样说,他谦恭和蔼,关心同志,乐于奉献;他视病人如亲人,看病认真,医嘱详细,在医院是有名的“上班早下班晚”医生。

2008年夏季的一天,79岁的张磊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已是下午2点。刚走到医院门口就被一位花甲老人拦住了。原来老人的女儿患狂躁型精神分裂症2年,为了给孩子治病家中已是一贫如洗,老人恳求张磊一定要救救他女儿。张磊不由分说,重回诊室,父女俩满意而去,张磊却因过度劳累晕倒在了诊室。张磊说,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为人民服务。医生多抬一次手,病人就少跑冤枉路。后来,患者每周来医院一次。张磊知其家庭困难,挂号费一免就是3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方精药少功效奇

张磊在治学和临床中谨遵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教诲,不囿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勤于临床实践,善于总结提升。他“动、和、平”的学术思想、“辨证思维六要”的临证思维模式和独具特色的“临证八法”,系统阐述了病因与病证相结合的辨证论治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内科杂病的理论体系,弥补了传统方药的不足,形成了他独特而完整的学术体系,是中医现代临床实践上的创新。

在临床上,张磊笃信“勤能补拙”,坚守“精益求精”。力主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张磊曾在1983年到1988年任职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5年,其间也没有间断过临床诊病。对各种疑难杂症,他坚持中医思维,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在他的工作室,他的高徒、河南省名中医孙玉信教授向笔者展示了张磊4万余例保存完整的门诊医案,近500小时的影像资料。“这里面浸透着老师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心血和汗水。”

读经典、背经典、悟经典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功。张磊在学校讲授《黄帝内经》课程,临证中更是奉为圭臬,坚持学用结合。坚实的中医药根基、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特的辨证思想,在他遣方用药中得以完美体现:方精、药少、量小、效奇,不仅让众多病患者啧啧称赞,叹为神医,更是让跟师学习的学生们叹为观止。

“疗效才是硬道理,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在张磊看来,病人是最好的宣传员。来张磊这里诊病的病人往往凌晨就来医院排队挂号了,因为找他的病人多,张磊的号是出了名的“一号难求”。

平实积淀大师风

平实之中见精神,平实彰显大师风。张磊说,“要做一个平凡的人,练就一颗平和之心,为人当诚实、为医要求实、做事要务实。”

张磊甘于清贫、乐于淡泊。很多时候出席重要会议穿的还是30年前的中山装。走进他的家中,会为简单的摆设、满屋的书香、满案的书稿、满墙的字画和墙上挂的二胡所震撼。他生活简朴,从不奢侈。但在汶川地震、非典肆虐、学生困难、患者困顿之时,他都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赈灾济贫,扶困救厄。

对于张磊,除了看病是他最为重要的事情以外,还有一件事对他来说也非常的重要,那就是坚持不懈地学习。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是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资深会员,他古体诗词造诣高深,已出版了三本诗集《医余诗声》,在二胡演奏方面颇有造诣。

在长期的教学、医疗、研究实践中,张磊以卓越的成就收获了一系列荣誉和嘉奖。从教研室主任到教务处长,从卫生厅副厅长到全国党代会代表,从河南中医学会会长到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到首届全国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从全省老干部先进个人到河南优秀医师奖,从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到荣膺第三届国医大师,再到2017“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称号,张磊以不懈的努力、用他的平实风格书写了大师的非凡人生。

“要多培养一批‘上工’,才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后人”。张磊不仅这样说,而且还身体力行。自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主讲《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以来,他培养了18届本科毕业生。退休后,他培养学术传承人59名。其中,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6人,河南省名中医9人,医院“名医带徒工程”继承人32人。他将自己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整理成册,出版了《张磊临证心得集》《张磊医学全书》等著作。2013年,他将自己的著作捐赠给全国20余家中医院校图书馆,把经验毫不保留地介绍给后学。

作为师者,他授课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生动有趣,深受后学喜爱。学术传承,严格要求,既教书,又育人,既传道,又修身,他所带的徒弟多数已成为一方名医、单位骨干和行业高手。

2009年他倡导开设了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学术思想传承班并担任带教导师。目前,“仲景实验班”已培养千余名中医人才,考研上线率高达92%,在他的影响下,“平乐正骨传承班”和“中药传承班”也相继创办。

张磊还参与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谈经历,谈中医,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中医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据不完全统计,河南中医药大学有7万余名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聆听过张磊的教导。

临证之余,张磊还受邀到“健康大讲堂”讲如何保健、如何防病等,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提高整个社会对中医的认知度、信任度及依从性。

1983年张磊担任省卫生厅副厅长,当时的河南省中医药事业人才匮乏、基础薄弱,他针对当时省内县级中医院建设的盲点,力推“盖庙请神”计划,陆续在各县建立起中医院,引进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今的河南,县县有中医院,中医机构、队伍、服务能力等得到了大力发展。

张磊不善言辞,临证之余“阅读,书法,诗词,二胡”成为他的最爱。他的一言一行总是让人感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又是不动声色的,没有丝毫刻意和张扬,如同一股潺潺的小溪缓缓淌进人们的心里。

“我的人生虽然平凡,但我始终信奉为人做事、为医为学最重求实的原则。”张磊说。平中求实、平中务实成为张磊的人生名片,求基本功之实、求读书之实、求临床之实、求医术之实、求疗效之实、求水平之实、求创新之实是他的人生写照。

2017年6月29日,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大会义深长,选萃中医受表彰。荣誉面前须惕厉,愿为杏林助芬芳。”面对新的荣誉,张磊没有丝毫满足,他表示:“我要向我的老师、已故名医杨友鹤学习,他一百岁仍在为病人看病,我也争取为病人看病服务到一百岁。”(许艺颍)

(C)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