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芬被譽為『中國流行音樂教母』,曾創作出【燭光裏的媽媽】【歌聲與微笑】等近千首膾炙人口的作品,培養出毛阿敏、那英、劉歡等一大批明星歌手。然而,近十幾年來,這位享譽中國的老藝術家忽然間銷聲匿跡了。直到不久前,她帶着自己創作的50餘首『新學堂歌』重回觀眾視野,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老人這麼多年『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竟是在家閉門為孩子們寫歌譜曲。 3月29日,當83歲的谷建芬老人出現在遼寧營口實驗中學,當會場裏響起她用優美的旋律譜寫的【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中國傳統經典詩文時,因感動而流淚的不僅有孩子,還有許多成年人。每個人都從遙遠而熟悉的旋律中,找到了從前的自己以及自己的來路。 中華文明是5000年不間斷一脈相傳下來的文明。這使得中國的孩子們能夠坐在教室裏誦讀幾千年前祖先寫下的優美句子,諸如『三人行必有我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之類,這是我們的幸運。然而,除了書本上抽象的文字,在互聯網時代,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我們有多少為孩子們量身打造的生動鮮活、喜聞樂見的作品和產品呢? 『現在的孩子們都沒有歌唱了。』有一位老人,聽到這句話,再也坐不住了。她放下自己的流行音樂創作,躲開時尚,遠離喧囂,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地為孩子們寫歌譜曲。這個人就是谷建芬。即便是在丈夫和女兒相繼去世的2015年,她也沒有停止為孩子們創作。『有種快樂叫善予,有種痛苦叫貪求。無私有福無欲長壽,有就是無,無就是有。』這首【有無歌】,唱出了老人一生的境界和追求。『唐詩裏有畫,唐詩裏有歌,唐詩像清泉流進我心窩;唐詩裏有樂,唐詩裏有苦,唐詩是祖先在向我述說。』這首【讀唐詩】,寫出了老人『薪火傳承、詩書繼世』的豪邁和情懷。如果說,中國傳統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傳家寶,那麼,老人給孩子們譜的歌曲,就是老人在祖先與孩子、過去與未來之間搖的一艘船、架的一座橋。 中國文化需要更多像谷建芬這樣的『擺渡者』,同時也需要有更多像營口市這樣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肯在文化傳承事業上下功夫的地方。文化的傳承、精神的滋養、美德的培育是一個潤物無聲的過程,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擔當捨我其誰』的胸懷,還需要有水滴石穿、鐵杵磨針的精神,更需要有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幹勁。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