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創業邦 『中國正處在一個巨大浪潮起始點上,發生着前所未有的經濟結構重構和消費擴張。我猜中國互聯網的下一個巨頭公司是OMO公司』。2017年底,創新工場創始人汪華在媒體上撰文稱。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李開復則認為,隨着智能手機的大規模應用、流暢的支付系統、質優價廉的傳感器,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中國有望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OMO。 實際上,作為一個新趨勢,OMO(Online-Merge-Offline,即線上與線下融合)已經應用到各行各業。 比如,為德撲玩家提供平台服務的公司「德研社」,稱其成為了一家標準的OMO公司;手握近2億美元融資的「輕輕家教」,開始探索教育OMO的邊界;K歌聚會連鎖品牌「唱吧麥頌」為迎接OMO時代,在打造全新的『近場社交』娛樂場景與產品…… 本草生活,首創中醫膠囊診所OMO新模式。 近日,記者獲悉在中醫領域也有了一家OMO模式的公司——「本草生活」。『我們想把中醫做成消費品。在診療的基礎上鋪設快消品,則可以創造更多的離店消費』,「本草生活」創始人羅峯介紹,『若是要加個定位的話,本草生活應該算OMO式的中醫膠囊診所』。 把中醫做成消費品,「本草生活」要打造OMO式膠囊診所近日,記者獲悉在中醫領域也有了一家OMO模式的公司——「本草生活」。『我們想把中醫做成消費品。在診療的基礎上鋪設快消品,則可以創造更多的離店消費』,「本草生活」創始人羅峯介紹,『若是要加個定位的話,本草生活應該算OMO式的中醫膠囊診所』。 ▲「本草生活」合生麒麟社店外實景 『OMO式的膠囊診所是什麼?我們將50平米左右的店鋪開進寫字樓商圈,利用碎片化時間為用戶提供20分鐘的標準化中醫診療服務。用戶從線上進來,預約服務在線上,同時也可以在線上購買產品,線下則是一個展示、體驗門店』。 在羅峯的觀察裏,蘋果、小米等公司是典型的OMO模式:線下不是以販售為主,而是用來體驗的。當這個店是用來體驗的時候,它不僅在設計上可以很好看,人效和坪效也都被釋放了出來。『這對於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從事新零售(回歸實體經濟)創業的企業來說,太重要了。』 羅峯認為,實體企業要成功引入OMO模式需要做兩件事: 首先,要把用戶的入口變到線上,讓用戶很方便地從線上來。『如果企業原本的用戶入口是線上,就特別合適,比如我們。』羅峯笑着說。這裏要提的是,「本草生活」的前身是O2O醫療項目「看中醫」,用戶可以在手機上預約中醫上門服務。 ▲「本草生活」微信公眾號截圖 其次,要重新審視線下門店的坪效,也就是它的運營空間。羅峯透露,「本草生活」在北京望京SOHO、光華路SOHO、建外SOHO、中駿世界城等地已擁有8家店。最近,「本草生活」在崇文門和太陽宮又簽了2家新店。 『診療+資金』賦能,實體擴張和盈利可期從第8家店開始,「本草生活」的線下店將完全按照OMO的標準來打造:店內面積基本維持在35平米左右。超過20平米的老店會改建,現在有4家老店約15~18平米。通過應用多種人工智能的技術,比如面部識別系統刷卡進門,將前台客服、收銀員等釋放出來。『這樣,我們大概每個門店能節省出50%左右的空間。』 羅峯表示,釋放出來的空間,「本草生活」可以圍繞中醫打造更多衍生品,用它來展示藥膳、藥茶、藥皂、精油、咖啡、甜品、智能穿戴設備,甚至做成書店,前提是診療和預約流程的准化。換句話說,就是以診療服務為核心,提供多場景服務,降低門檻,獲得更多流量。 ▲「本草生活」合生麒麟社店實景 未來,用戶可以通過和醫生在線上及線下的諮詢、就診,以及智能穿戴設備的使用,建立自己的專屬健康檔案並實時更新,上傳到「本草生活」的雲平台。這些用戶數據的獲取和累積,也可以為方興未艾的區塊鏈時代做準備。 在產品和服務方面,「本草生活」有着先天優勢。「本草生活」店內的快消品都是創始人羅峯親自打造,而他本人既是專業的藥劑師,也是中藥世家傳人,對中醫藥有着深刻而獨到的理解。 與此同時,他還擁有數家連鎖中醫門診,可以有效把控本草生活中藥材的供應,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無憂。在服務方面,「本草生活」手握中醫資源,可以提供非常專業、豐富且價格親民的服務:健康諮詢18元/次、快速診療68元/20分鐘、耳穴治療28元/次,減肥瘦身、清潔美顏等。 在實體店佈局方面,記者實地探訪發現,「本草生活」實體店多位於人流較大的辦公商圈,其中位於北京世貿天階的中駿世界城店,流量最大。 羅峯稱,「本草生活」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來自某專業醫療機構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實體店佈局是重頭投入。 開店對企業來說是一項比較大的投入,一個實體店大概需要12萬左右,比較欣慰的是目前開業的店收支已基本持平。 對「本草生活」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已經具備了超強的開店能力,從選址、裝修、牌照申請到開張,不到兩個月就可以完成,意味着一旦有更多資金注入,實體店將進入飛速擴張階段,隨之而來的就是盈利可期。 I版權聲明 本文源於『創業邦』,作者/姚道輝,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編輯|山奈 視覺|三七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