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專家觀點·傳承中醫理念,創新中醫發展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8-4-17 09:43|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924| 評論: 0|原作者: 劉合群|來自: 新華網

摘要: 中國傳統醫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萃和瑰寶,在世界醫學史中獨樹一幟,綻放異彩。中醫最早提出的『整體觀』和『通則不痛』等理念,受到廣泛認可,深深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成爲不可割裂的一部分。 當前,中醫研究中創新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中國傳統醫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萃和瑰寶,在世界醫學史中獨樹一幟,綻放異彩。中醫最早提出的『整體觀』和『通則不痛』等理念,受到廣泛認可,深深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成爲不可割裂的一部分。

當前,中醫研究中創新不足的問題仍有待關注。正確對待傳承與創新的關係,應在繼承與發展中不斷創新,爲中華傳統醫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同時,中醫如何適應現代化發展儘快與現代科學對接、融合,一直是中醫發展的難點,也是中醫創新發展的方向。現代科學儀器在助力西醫發展的同時,存在疾病診療『唯儀器』、『唯量化指標』的現象。人體系統較爲複雜,如果過於依賴前者,對系統、綜合的視角缺乏整體考慮,可能會影響診療結果的準確性。臨床醫學的目的是應用。醫學因人體及疾病外因的多元性及其臨床實踐中巨大的不確定性而更加依賴於實際療效檢驗其價值和可靠性。僅停留在微觀的、還原的、量化層面的研究,無法揭示疾病的全部奧秘。不妨把患者作爲考官,建立『以療效爲核心的科學、公正、公平的醫學度量衡』。

從學科發展角度,打通基礎研究和臨床的通道,把分子細胞基因層面的機理認知的探索,與組織、器官和人體系統的整體審視結合起來,搭建宏觀與微觀的橋梁,從全新視角,去認識疾病發生的原因,有利於更好地實現中醫與現代科學的融合。

未來,我們應加強對生命科學的前沿與前瞻的認識,從碎片化思維到人體大系統思維,從微觀、局部到整體、系統、綜合的研究,從單學科到多學科,從西醫的生物化學與『人體物理醫學』的研究,將之應用於創新與變革,走出具有中華傳統醫學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特聘專家 劉合群)

(A)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