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要靠龙头引领。 •实现县级中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的中医药人才、技术的互联、互帮、互动,以点连线再带面,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让中医药真正走进基层。 广东省德庆县位于粤西,多山。笔者曾挂任共青团德庆县委员会副书记,任职过程中,笔者发现,与国内很多区县一样,德庆县村镇比较分散,山路遥远,交通不便。德庆县有丰富中药资源是正宗何首乌、巴戟天、西江桂、广佛手的主产地,但当地群众也仅仅把这些中药材当作经济作物种植,中药材的市场效应并不是很大,群众也没有形成看病找中医的习惯性思维,中医药氛围也不是很浓厚。 同时,通过德庆县人民医院与德庆县中医院的经济效益对比也可以发现,和国内很多县一样,综合医院的效益通常是中医院的5~10倍。在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当下,基层中医药工作瓶颈亟待突破。 瓶颈:内外因“夹击”限制基层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政策法规落实出现偏差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医药法提出“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广东省委、省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历来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等文件。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地区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比如,德庆县中医院的传统中医制剂正在消失,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服务比例大幅度减少,175个村卫生室会用草药、针灸的村医变得越来越少。 中医药特色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中医基础理论注重和强调整体观,中医倡导治未病,除中药制剂以外,还有大量的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拔罐、刮痧、按摩等正是中医特色疗法。 但是,在一些基层地区,中医药特色优势还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比如德庆县范围内各级医疗机构如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均过度依赖西医疗法。在骨伤科中,原本“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中医伤科治疗原则和优势,也被手术治疗所替代。一些复杂骨折的手法复位,以及小夹板固定,均被放弃。 中医药人才结构性短缺 近年来,尽管从事中医临床的人数有所增加,但相对于西医临床而言差距还是不小,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人员“西化”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师有的习惯开西药,开中成药时,也脱离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指导。 同时,基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德庆县虽然地处珠三角地区,但目前该县真正精通中医理法方药、掌握辨证论治、具有独特临床经验的人才屈指可数。 另外,民间中医的传承出现了断层。过去,执业医师资格认定一度是中医师从事临床工作的门槛。许多珍贵的秘方随着持有人的离世已经失传,还有的正处在失传的边缘。 突破:标本兼治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落实政策,建强基层中医药龙头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县级中医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为龙头,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完善。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各级政府应逐级落实国家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和中医药大健康服务这一战略布局,切实调整好内部支出结构,实施好中医药事业的财政倾斜政策,确保中医药事业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重逐年提高。 上述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解决当前基层中医药存在的服务能力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明确了方向。顶层设计已经完备,进一步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将政策落到实处,要靠龙头引领。 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加强对县中医院的指导和培训,并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县中医院的建设。德庆县中医院作为全县中医药发展的排头兵,要充分发挥其在全县中医药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充分利用县、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带动基层中医事业的发展。 多措并举,传播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 基层群众对中医的认知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医药工作者的传播服务不到位。为改善这种局面,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德庆县官圩镇卫生院挂牌成立广州中医药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寒暑假定期派出服务队,以官圩镇卫生院为大本营,分批次在各村落进行巡回服务。 巡回服务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医中药义诊(含天灸)为基线,突出中医药保健知识宣讲、急救演练、小儿保健推拿示教,以义教、健康调研(以家庭为单位)、八段锦养生操演练等形式加强中医药在基层的宣传。同时,派出专家义诊团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省级医院专家教授的服务。 帮传帮带,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针对基层中医药人才紧缺这一现实,要依靠中医三级网络,实现县级中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的中医药人才、技术的互联、互帮、互动,以点连线再带面,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让中医药真正走进基层,让群众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同时,中医药院校可加大力度承担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传帮带。广州中医药大学今后可增加对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让贫困地区的学子学成归来后为当地群众的健康奉献力量,促进基层中医药发展。 有理由相信,只要各级政府能够切实有效地进一步完善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政策,加强多渠道投入机制,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加大力度培养中医药人才,基层中医药的发展一定能突破瓶颈,大步向前。(许晓伍) (A)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