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佃貴,1950年7月生,河北張家口人,中共黨員,河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河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科技部、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評審專家,第三、四、五、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首屆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在中醫藥學傳承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臨床實踐與理論建構相輔相成,歷代名醫大家莫不是孜孜於臨床,並洞微燭幽,獨闢蹊徑,於妙手回春之餘,而得窺診療規律新境界,如涓涓細流漸次匯入,大河因而活水勁涌,奔騰不息。 燕趙之地,岐黃沃土。扁鵲奠基四診合參,劉完素闡發火熱學說,張元素完善臟腑辨證,李東垣開山補土一脈,王好古新解傷寒陰證,王清任肇始活血化瘀理論,張錫純成就中西匯通學派。而瞻望今天河北中醫藥學理論發展新風景,惟『雙峯競秀』,為業內推崇。一個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首發的脈絡論;另一個,則是國醫大師李佃貴開創的濁毒論。 以濁毒論名世的李佃貴教授,從醫50多年,從公社衛生所的基層中醫干起,從喜歡中醫,到酷愛中醫,到痴迷中醫,俯身臨床,精研臨床,升華臨床,在脾胃病領域不斷鑿深掘進,以中醫病因學的理論為基礎,探究總結濁毒發病機理,最終形成了中醫基礎理論中獨立的濁毒學說。 以濁毒論指導臨床,不僅打破了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病變不可逆轉』的『定論』,而且在肝病、腎病和心腦血管疾病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同時,也為人們的養生保健、延年益壽提供了新思維。 謂吾何求 不離臨床 從基層中醫到國醫大師,50餘載路漫漫,李佃貴的從醫生涯有着怎樣的成功密碼?『酷愛中醫,痴迷臨床』,是他的自我評價,也是同事、學生們的公認,『有時間就看病,幾十年沒有無故耽誤過臨床』。 李佃貴是河北省張家口蔚縣人,1950年出生的他考高中時選擇就讀縣裏辦的中醫徒弟班。學醫一年畢業,隨即被分配到一個公社的衛生所。 『當時衛生所八九個人,大部分是中醫,其中有一個老中醫李思琴,我就跟着他抄方,他如果不在門診,我也會開一些方子,打打針』。邊干邊學邊用,李佃貴用中醫中藥治療了不少當地常見病,像慢性胃病的治療效果就不錯。至今他記憶猶新的是,當時農村衛生條件差,膽道蛔蟲病多發,尤其是青少年多患,他掌握了用烏梅湯治療此病的方法,可以將蛔蟲從膽管內驅至腸道排出,有效降低急腹症風險,臨床屢試不爽。雖是十六七歲的『小醫生』,可在三鄉五裏很快小有名氣。為此,他還被推選為縣裏的『學毛著積極分子』,到『千人大會上』做典型發言,並被安排到外縣演講。『頭一次上主席台,緊張得臉紅目眩。』後來,人民日報記者也來採訪他。文章見報後,他收到全國各地的來信,不少是求方求藥的。 這段難忘的經歷,讓李佃貴愈發由衷地喜歡上中醫,痴迷上了看病。1970年,河北新醫大學(現河北醫科大學)到蔚縣招收工農兵學員,『又紅又專』的李佃貴獲邀參加了招生座談會,經公社書記拍板推薦上了大學。選擇專業時,他毫不猶豫地寫上『中醫系』。 『河北新醫大學的前身是清末創辦的直隸醫學堂,中西醫底蘊都很深厚』,提到自己的大學時代,李佃貴對母校滿懷感激。在這裏,他接觸到很多名醫專家,也系統學習了中西醫藥知識,1973年底畢業後還得以留校任教。 李佃貴最初在中醫內科教研室工作,被分派到學校附屬三院帶教。『雖然是教學編制,但是都要臨床帶教出門診』。此後,他先後擔任河北省中醫院副院長、河北中醫學院副院長、河北職工醫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河北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正校級)兼河北省中醫院院長,從未離開臨床。 1992年,李佃貴作為河北中醫學院副院長,負責教學工作,專門成立了中醫門診部。1995年,擔任河北醫大分管科研的副校長,定期到河北省中醫研究所(現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出診,每周最少3次門診。1999年,他調任位於保定市的河北職工醫學院一把手,任內兼併3個中專學校,附設3所醫院,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幾乎雷打不動,每周五晚趕回石家莊,周六周日照常出診,周日晚上再趕回200公裏外的保定。 2005年,因省內院校合併,省裏本來另行安排他出任衛生系統外的某省直部門主要領導,但他主動提出,『我還是選擇做醫生,搞專業,能看病就可以』。此後至今,他仍舊保持每日半天門診或查房的工作節奏。『他只要有時間就扎到臨床』,這是他給同事和學生們最為深刻的印象和感動。 李佃貴特別注重臨床,關於臨床重要性,他說,『對於一個醫生來說,最好的研究項目不在實驗室,而是在診室,患者的病症就是最好的研究項目;最大的研究成果不在證書上,而是在患者的身上,救治病人就是最大的研究成果;最優秀的論文不在雜誌上,而是在患者的心裏,患者感激的笑容就是最優秀的論文』。 從事中醫臨床以來,李佃貴診治患者逾10萬人次,保留病案就有2萬多份。他擅長內科雜病,尤其在治療脾胃病方面頗多建樹,成功逆轉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期病變。他的患者來自全國各地,不少海外患者也慕名而來。 濁毒學說 磨礪出新 師古不泥,精研創新;濁毒理論,獨樹一幟。李佃貴的代表性學術成就是首倡的『濁毒論』。他從認識論、方法論的高度,獨立闡發了濁毒致病的病理機制,並大量應用於脾胃病及其他疾病的治療,豐富了中醫病因病機學說。 談起濁毒論的緣起,李佃貴講了一樁往事。他留校後最早在學校附屬三院臨床帶教。當時與一名老花工同住一室。老花工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平時在宿舍床前放置一個垃圾桶,既是痰桶,也倒剩菜剩飯,導致屋內腥臭,招來蚊蠅。有一段時間老花工請假回老家了,李佃貴便將垃圾桶倒乾淨,並將室內收拾一新。這段時間,沒有用六六粉殺蟲劑,而蚊蟲卻明顯少見。這個現象本來尋常,卻引發了他的深思。 從蚊蠅與垃圾的關係,他聯想到疾病與環境的關係。環境不改變,蚊蠅照常來。治病求本,改變治病環境為要。人體中的濁毒,便如環境中的垃圾,是人體內臟的代謝產物,也是一種病理產物,如果不能及時清理排出,人體就會生病。濁毒排出的通道,不外出汗和大、小二便。臨床治療就應給致病濁毒提供便利排出通道,從而改善人體環境,恢復和保持人體正氣。 李佃貴認為,濁毒作用於人體,可導致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形態結構改變,包括現代病理學中的肥大、增生、萎縮、化生和癌變,以及炎症、變性、凋亡和壞死等變化。其結果就是毒害細胞、組織和器官,使之代謝和功能失常,乃至功能衰竭。 帶着思考做臨床,濁毒理論悄然生發。1980年,李佃貴專注於脾胃病門診,他對一些胃癌、萎縮性胃炎患者嘗試以化濁解毒之法治療。這些患者大都是舌苔黃厚黏膩,大便黏膩不暢,按傳統中醫理論的『痰濕中阻,脾失運化』臨證效果不彰。他發現這些患者體內大多有濁氣毒邪,應屬於『濁毒證』,針對之策就是化濁解毒,效果果然很好。 濁毒理論從提出到成熟完善,歷經長期臨證、病例積累和系統總結。李佃貴逐漸摸索出『疏肝和胃、活血化瘀、解毒化濁、健脾和胃』四步調胃大法,總稱為『化濁解毒』治療法,運用此法治療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打破了『胃癌前期病變不可逆轉』的理論束縛。隨後他提出『祛邪為要』『和合致中』,既贊同『陳莝去而腸胃潔,瘕瘕盡而營衛昌』,也堅守『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主張『祛邪扶正,以和為期』。 不止於脾胃病,李佃貴運用『化濁解毒』法治療肝硬化也取得顯著療效。他以』軟肝化堅、解毒化濁、活血養血『三步驟治療肝硬化,即可緩解病痛,延長壽命,並阻斷向肝癌發展。 李佃貴帶領的科研團隊進一步拓展應用濁毒理論,發現其對消化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外科疾病、婦科疾病、皮膚科、五官科等50多種疾病均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化濁解毒』療法增加到17種,學術價值日益凸顯。 2007年,李佃貴主持的『濁毒』理論研究室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為濁毒證重點研究室,隨後成為河北省濁毒證重點實驗室。河北省中醫院脾胃病科先後獲評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學科。 2016年12月,李佃貴主編的【中醫濁毒論】等9部系列學術專著首發,在濁毒理論發展中樹立了新的裏程碑。王永炎、吳以嶺兩位院士,路志正、孫光榮、張大寧、李士懋四位國醫大師為該系列專著題名作序: 『本系列叢書正是「濁毒學說」在多學科、多病種的診療中具有指導意義的生動 體現和真實記錄』。 『「濁毒」物質充斥着全球每個角落和人的機體之中,它們不同程度地對人體造成損害。濁毒理論依照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分別稱之為『天之濁毒』『地之濁毒』『人之濁毒』,其更深刻、直接地揭示了疾病的病因和疾病發展的內在規律,與現代病因學接軌,深入了解濁毒病邪的致病規律,將傳統中醫學的預防原則和現代預防醫學的具體措施結合為一個整體,對預防疾病的發生和阻止疾病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於醫學而言,療效是檢驗醫學理論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李佃貴教授的「濁毒學說」來源於臨床實踐,又在臨床實踐中得以驗證。衷心希望「濁毒學說」在臨床中不斷地完善和發展,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國家部門肯定,行業專家認可,全國各地推廣應用,濁毒理論發展前景可期,令人感奮。李佃貴說,濁毒理論是中醫學術體系的獨特組成部分,是研究濁毒致病及機體處於濁毒狀態時病機變化、演變規律、臨床表現、辨證論治、治療原則及治法方藥的應用理論體系。『創建濁毒學的理論體系,建立濁毒學臨床學科,對於中醫學學術體系的提高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傳道授業 醫人濟世 2016年,李佃貴被評為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017年獲評國醫大師稱號。他是最年輕的國醫大師,也是唯一一位『雙師』獲得者。此前,他還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中醫院院長、河北省十二大名中醫的殊榮。 作為一名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收徒教學堅持『三不分』原則,即不分門派、不分地位、不分地域。他給學生立下四條基本原則,『講醫德,讀經典,重臨床,看療效。』 他要求弟子必須都要熟背【大醫精誠】等『杏林三篇』,並身體力行。 他要求學生練好字,說字如其人,一個人寫的字往往能反應這個人素質和境界,寫一手好字對中醫來說其意義更加重要,這是對患者的尊重,是對生命的敬畏。他的每位學生每天都要抽出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練寫正楷字,抄方必須工整清楚。 他以身作則,無論在臨床辨證施治,還是在科研上著書立說,都嚴格要求,一絲不苟。 他每周三堅持教學查房,幾十年來一以貫之。對典型病例,不厭其煩地講解要點,傳授新知。 他對研究生科研課題和論文寫作嚴格要求,從內容到書寫格式都要認真審閱,一一訂正。 他特別強調悟性,常對學生說,『學中醫要有悟性,要去悟。悟者,吾之心也。悟性是指對事物的感知力、思考力、洞察力,主要是指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悟書中之道,悟病中謎,悟中醫之深義,解患者之苦楚。悟要靠心,深入學習體會中醫之奧秘。』 如今,他的學生門徒已遍及省內外。正是在李佃貴的嚴格要求下,成就了一批在省內乃至國內知名的中醫專家,多年來共培養了百餘名碩士生、博士生及萬餘名本科生,其中產生了博士生導師6名,碩士生導師16名,國務院特貼專家6名,河北省名中醫8名,省管優秀專家8名,學科帶頭人12名,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9人,國家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8人,河北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9名,河北省高層次幫帶對象5名, 為了做好教學工作,李佃貴注重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主編了【中醫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內科學】【中醫學習指導】【中醫護理學】等11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先後在各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數百篇科研論文,此外還編撰了【實用中醫肝膽學】等29部醫學專著。【實用中醫肝膽學】針對中醫肝膽學的範疇、淵源、發展以及臨床常見的發病機理、診斷方法、辨證施治等各類問題進行了系統深刻地闡述,大膽打破了傳統理論界限,提出諸多新理論、新觀點,豐富了中醫肝膽病學的內容,在國內外均屬首創。他先後主持和完成了20多項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等科研項目,多次獲得省部級、市廳級科技進步獎。 李佃貴先後擔任河北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政議政25年。他發揮自身影響力,每年都要撰寫一批建議或提案,涉及中醫藥的就有30多項,包括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的組建和升格、河北中醫學院獨立設置、召開全省振興中醫藥事業大會、制訂【河北省中醫藥條例】、中醫職稱評定向基層傾斜等,對河北中醫藥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 同時,他還積極倡議籌建了河北省中醫藥文化交流協會,作為創會會長,他領導實施了『基層中醫圓夢燕趙行』等公益活動,廣泛開展基層中醫培訓,有力提升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還成功參與舉辦了三屆『冀港澳台中華傳統醫藥文化發展大會』,有力推動了中華傳統醫藥文化的交流傳播。 情系患者 大醫風範 『病人離不開醫生,醫生也離不開病人。』『病人應當是和我們乘同一條船的戰友,我們為人類的健康並肩作戰。對待戰友,我們的付出應當是無私的。』這是李佃貴常講的話。 無論管理、科研、教學工作多繁忙多緊張,只要進入診室,李佃貴總是輕聲慢語,耐心細緻地詢問,傾聽,解答,安慰,鼓勵。 『四心』是他的臨床準則。一則是『精心』。作為醫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精心治療每一位病患,才對得起患者的重託。他始終堅持臨床、學習兩不誤,白天臨床,晚上研讀。創立濁毒學說,應用於指導臨床,就是他精心對待病患的最高體現。 二則是細心。醫者工作承載患者生命,臨床中一定要細心。一次出診過程中,一位跟診學生抄方時寫字潦草,藥劑劑量12g中的g寫的不標準。李佃貴當即嚴肅教導學生,千萬不要認為抄方事小,就漫不經心。劑量單位寫的不清楚,可能拿藥的時候就被誤認為是數字9。那樣劑量就出了大問題。一字之差,可能藥效就截然不同,甚至危及生命。 三則是『耐心『。在50多年臨床中,李佃貴臨床與患者從未有過衝突,這與他耐心溝通的工作態度分不開。他總是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種問題,對於中醫深奧晦澀的專業問題,他能夠用生動的生活例子加以解釋。李佃貴對他的患者,有着高度的信任感、忠誠度和依從性。 四則是『關心』。關心是對醫者更高的要求。『才不近賢者不可以為醫,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李佃貴現在雖然已經退休,但仍未放下臨床工作,每周都會到病房查房,與每位患者聊天,詢問有何不習慣和需求,叮囑學生常來幫助患者。每天門診時,他從不拒絕加號。『患者都是因為病情較重或十分痛苦,才趕來看病,當天不能看,可能要等幾天或更長時間,耽誤病情,加重痛苦。我加個班,就保證這些患者當天就可以開方拿藥,儘早治療,儘早康復』。 河北省元氏縣的一位年近七旬的結腸癌患者,2013年開始看李佃貴的門診,至今一直吃中藥。每次門診,李佃貴都要跟她拉家常,開玩笑。當初患者家庭困難,李佃貴就寬慰她,『花最少的錢就能治療』。過去藥方一服藥只需十幾塊錢,到現在也不過三四十元。有時患者心理包袱重,家屬還會打電話給李佃貴,『請李教授開導幾句,特別管事』。 河北邢臺農村的一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50出頭年紀,吃不下飯,幹不成活。跟着李佃貴門診,吃了三年中藥,『現在每頓飯能吃一大碗麵條,又能下地掰棒子了』。後來,這位患者的遠親近鄰,很多都來找李佃貴看門診。 李佃貴十分看重患者的『口碑』。多少年來,他的門診時間『都不是按點來的』,只要有患者,都要看完。(任壯) (C)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