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医书友会 中医:所言皆药石,立意尽慈悲沉寂多年的中医越来越热了。不仅中医医馆风生水起,更有很多普通人纷纷报班学医或是自学。 一个开网店卖小饰品的姑娘,在一个针灸培训中心学了两年多,便开始给朋友扎针、艾灸。最让她得意的是,她把患糖尿病多年的老妈的血糖控制得非常好。 一个玩摄影的老哥关掉日渐萧条的工作室,闭门苦读《灵枢》,潜心研究刺血疗法,居然一举治好了妻子的带状疱疹。 广东某地一位公务员,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发奋自学中医,仅用半年时间便读完了中医学院研究生的全部课程,如今已颇有名气,竟有求医者从四面八方赶来。 面对这股热潮,很多中医担心,这些自学者多不具备行医资格,隐患重重,但仍挡不住更多的中医发烧友走上这条路。 市场上,各类中医养生书籍畅销热卖,各电视台的养生节目培养了一大批忠诚的中老年拥趸。他们不但每日追看,有的甚至认真记笔记,并在日常生活中逐一践行。 就连周杰伦高歌一曲《本草纲目》,也瞬时让几味中药材深入人心。 中医的魅力在哪里?也许,从几位中医身上,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小刘医生:我要记录我的失败小中医刘医生最近有点烦,因为最近老有人跟他提涨价的事。朋友、同行、领导,正式或非正式地希望他能涨点价,或提高挂号费,或多开点药。 200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在附属医院工作了三年的刘医生,成为当时同仁堂最年轻的坐堂医生。七年之后,他仍然在同级别医生中保持着他的年轻纪录,也保持着挂号费最便宜、开药最低廉的纪录。 他说:“一个医生,如果因为行医而变成了有钱人,我认为是一件非常不值得夸耀的事情。”所以,尽管领导多次找他谈话,他总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就是不给诊疗费涨价。 在中国人的思维定势里,医生越老,身价越高。于中医来说,更是如此。所以,中医的形象多定格于白眉白须、鹤发童颜的老者。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刘医生,乌发黑须,发型时尚,很酷,却也让人担心,作为中医,貌似过于“稚嫩”了。 小刘医生看一个病人至少要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 我们约在一个地方见面。采访那天,是周五,那一天他不出诊。但是,不断看到有病人来挂他的号。采访过程中,还曾经被一位远道慕名而来的患者“加了塞”。 小刘医生告诉《中国周刊》记者,他一天最多只能看30多名病人。“我看病特慢”,刘医生自嘲地皱了下眉。“一般一个病人至少要有十几分钟的时间,一天工作八九个小时,都不敢喝水(怕上厕所),午饭常常没时间吃。” 刘医生是地道的北京人,父母都是新闻工作者。曾经,父母期望他长大后能够子承父业。刘医生在中学时代化学成绩优异,以至于化学老师允许他在化学课上随意睡觉,临近高考时更是数次登门,力劝刘医生的父母让他报考北京大学化学系。 但是,刘医生最喜欢的是中医。从小,他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看各种中成药的说明书,觉得中成药配方里那些中药的名字又好听又神奇。小学时他就已经认识很多野生中草药,并能准确说出它们的药性和作用。 因此,高考时,他不顾父母和老师的反对,只填写了唯一一个志愿——北京中医药大学,最终如愿以偿。 在刘医生看来,医生这个职业始终应该具有天然的公益属性,绝不能以赢利挣钱为目的。“我没有多高尚,我只觉得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因为家境尚可,没有太多的生活负担,所以我才有条件,可以不忘初心,坚守着我心目中最本初的医生行为准则。” 两周前,一位咳嗽了近40年久治不愈的外地患者,看了贵州卫视播出的一集健康节目之后,找到了刘医生。 在服用了刘医生开的几剂汤药之后,这位患者咳嗽的症状奇迹般地明显好转。40年来,她终于可以平卧安睡,不再因为忽然出现的呛咳从睡梦中惊醒。 问及奥秘,刘医生一脸的平静。“通常,一说到咳嗽,大家都会认为根源在肺,但这个病人却是胃的问题。她是胃食管反流病,由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进而刺激咽部引起咳嗽,这很容易被误诊。《黄帝内经》里讲‘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现代医学特别重视鉴别诊断,其实中医和西医的认识,并没有那么大区别。” 记者问他是否打算著书立说,刘医生腼腆地说:“我希望将来能有这样的机会。北宋大儒张载不是说‘为往圣继绝学’么,每个读书人都会想给后人留下些精神遗产。要是我只有机会写一本书的话,我想把我误诊的、失败的病案记下来,不仅可以警示自己,也可以提醒后人少走弯路,而最终可能帮助患者更早地得到正确的治疗。” 梁医师:中医应该懂点西医“糖尿病是因为胰岛中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发生障碍,胰岛素分泌不够,或者分泌够了,但是胰岛的受体不够,致使胰岛素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目前,全世界都还没有找到任何有效的方法能够修复胰岛β细胞,只能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糖尿病患者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正常地生活。” 从一位中医大夫那里知道糖尿病的病理,有些不可思议。 梁医师,1978年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毕业,后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工作,1987年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研究生硕士毕业,在中医界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学贯中西”。 因此,她的科研方向主要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高脂蛋白血症及中医血瘀症。也正因为如此,她一直主张,中医大夫应该懂点西医。 某年,某药企在与北京协和医院的迎春联谊会上,上演了一出小品,大意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既不控制饮食,也不运动锻炼,且拒服一切降糖西药,只一味地信奉中医,最后导致诸多并发症。演出未完,中医科主任梁医师便带领全科医护人员愤而离场。药企方甚为不解,梁医师怒道:“你可以不信中医,但你不可以糟践中医!” 说起此事,梁医师依旧愤愤然。她说,中医当然不是万能的,可这些年来,一些披着中医外衣的人四处忽悠中医能包治百病,由于他们的这些虚妄之词和急功近利,对中医造成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 “所以,中医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给自己定好位。要搞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扬长避短。” 梁医师坦言,在降糖、降脂、降压方面,中药跟西药无法抗衡。西药的作用靶点明确,效果肯定。比如:磺脲类的药物能够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服用之后就会通过产生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起到降糖的效果。因此,当一位即刻血糖二十多的患者来中医科就诊时,梁医师会力劝其服用西药或使用胰岛素。 她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曾有一位病人因为吞咽困难来看病,县城大夫的诊断是他得了噎嗝。她在望闻问切之后,总感觉情况有点不对头,便建议他去消化科做个胃镜检查。结果发现竟是食道癌。因为发现及时,患者得以康复。 “像这种情况,只要你有一点点西医常识,你就能够容易作出一个比较精准的判断。” “一般而言,中医是什么病都能开出药方的。因为中医其实不诊断病,而是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一个人的气血阴阳、五脏六腑,哪儿虚了哪儿实了,哪儿热了哪儿寒了,然后给你和胃、降气、活血、散结。但是,病人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作为一个医生,无论中医,还是西医,一定要给病人一个最准确的建议。”梁医师说。 在西医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梁医师再三强调,中医必须要懂西医,不要求很精通,但一定要懂,要有所了解。这样,不仅能让中医大夫又多了一种治病救人的新技能,更是广大病患的福祉。 徐大夫:把中医做成行业徐大夫的中医诊所距离日本大使馆仅两公里之遥。诊所的装修很现代且考究,完全不同于常见的传统中医医馆,颇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每天来这里求医问药的患者多为外国人,尤以日本人居多。 这家诊所是徐大夫参与的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医疗服务机构。总经理徐大夫说,她之所以选择在这样一个地方开诊所,就是因为看重此地毗邻使馆区,“梦想着有一天中医能影响世界”。 十年前,一群从海外归来、怀揣梦想的年轻中医,开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医诊疗模式——以医生为核心,以中医医疗技术为依托,以患者为中心,以疗效为追求。徐大夫即为其中一位中医精英。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徐大夫,从小受到传统文化和中医理念的熏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后在国外从事中医多年。 海外的经历使徐大夫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也让她的中医理想有了国际视野。 “中医是一个古老的智慧,绵延不绝发展到今天,应该与时俱进。中医大夫也可以很时尚。” 2005年,海外归来的徐大夫接管了创办一年、经营不善的北京某中医诊所;2011年,徐大夫参与组建了一家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整合中医资源。 目前,老诊所主要针对国内患者,新诊所则主要面向国外病患。徐大夫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在日本开一家分号。她比较推崇国外医疗机构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给医生以高薪以及足够的尊重与地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杜绝‘以药养医’之风。” 徐大夫说,古时有一句话叫做“但求世间无疾苦,何妨架上药生尘”,“这真的是我们每一个医者最向往的理想国,绝非作秀的伪善口号。可是现在每天的病人多得看不过来,而生病又不是医生所能掌控的,这实在是医生最大的烦恼,甚至可以说是悲哀。” “目前中医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必定会给中医带来新的契机。完全可以借助高科技力量,解码中医,量化中医,给中医这个古老医学添上现代化的羽翼。唯此,才不会辜负这门大智慧大学问。” I版权声明 本文源于“中医书友会”,作者/宋梅,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