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忠義,1934年9月生,陝西合陽人。陝西省中醫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第二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八百里秦川黃土飛揚,三千萬人民吼叫秦腔,調一碗黏面喜氣洋洋,沒有辣子嘟嘟囔囔。』這是第三屆國醫大師、陝西省中醫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雷忠義土生土長的故鄉。在工作室里,雷忠義穿着白大褂,戴着金邊眼鏡,他為患者診病時,學生便圍坐在桌邊,或記錄藥方,或問診其他患者,或認真傾聽思索,整個診室環境輕鬆,全然不似醫院裡慣有的肅靜與凝重。 初學 從西學中,赴京進修 上世紀50年代初,正是百廢待興之時,雷忠義服從安排,於陝西省第一衛生學校學習,開始了他的學醫生涯。畢業後雷忠義被分配至陝西省針灸研究所,跟隨我國電針發明人朱龍玉學習、工作。為了進一步學習、研究電針,雷忠義參加了多期研究所舉辦的中西醫講座,對針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堅定了學習中醫藥的信心。於是,他開始自學中醫理論,他把【湯頭歌訣】【藥性賦】等中醫經典著作背得滾瓜爛熟。 中醫基礎理論紮實、學習成績優異、工作成績突出,1961年由組織選送,雷忠義參加了『陝西省高級西醫學習中醫班』,學制3年。【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理論晦澀難懂,第一學期還沒結束,幾乎一半的學員就陸續要求退學,但是雷忠義堅持下來了。他懷着一種『尋幽探微,或有斬獲』的意念,堅信『有療效就有存在的價值和科學內涵』。 在這3年裡,雷忠義努力精進,出色地完成了學業。他說:『中醫博大精深,學習中醫首先要涉獵廣泛、基礎紮實,並通過反覆揣摩、總結、體悟,才能逐漸在某一領域有所長。這條路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不畏艱險、不怕挫折、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後來的日常生活中,雷忠義總以『人一能之,己百之』的努力,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思路、新方法。 畢業後,雷忠義來到陝西省中醫藥研究所(現為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工作,多年跟隨名老中醫米伯讓抄方,並多次跟隨老師去基層工作,協助老師一同制定診療方案。米伯讓淵博的中醫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對中醫藥事業的熱情一直激勵着雷忠義。 上世紀70年代,雷忠義發現患者人群中高血壓病和冠心病患者呈持續增多趨勢,職業敏感促使他加大了對此類患者的關注,而醫生的使命感更使他做出了以中醫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為研究方向的抉擇。這時正趕上醫院選送專業人員到北京學習,雷忠義於是有機會在西苑醫院、阜外醫院等北京各大醫院跟隨王文鼎、趙錫武、郭士魁、陳可冀、翁維良等許多名老中醫學習,集百家之長。現在在雷忠義家裡還可以看到許多當年跟診抄方時記的一本一本厚厚的筆記。 採訪時雷忠義的夫人說:『我家先生在北京學習真是辛苦,他學習很認真,當時交通不便,還專門從西安託運了自行車去北京。』 雷忠義就是騎着自行車走遍了京城的各大醫院,這段經歷為他以後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研學 主持課題,研製新藥 上世紀70年代,雷忠義和他負責的心血管病組選擇在農村設點調查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搞群防群治。在此期間,課題組發掘出了民間草藥——羊紅膻。羊紅膻是一種陝北草藥,當地民間用以補腎壯陽,治療陽痿,也用於防治幼畜發育遲緩,以及年老牲畜的頭低、倦臥、倒毛等老象。當地民謠說,『家有羊紅膻,老牛老馬拴滿圈』。雷忠義和他的科研組受到羊紅膻在民間用於防治克山病和牲畜衰老的啟發,將他引入研究,並與藥理、藥化、植化等基礎研究科室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用羊紅膻的複方製劑和單味片劑對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病等心血管疾病進行了10餘年的基礎研究與臨床觀察。研究證實羊紅膻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黏、抗過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等藥效。雷忠義將這一研究成果製成複方片劑,並將複方羊紅膻(即舒心寧片)作為地標產品無償獻給了國家,後由西安國藥廠正式生產。藥廠取得了效益,患者得到了救助,雷忠義和他的團隊則獲得了1978年度的陝西省衛生科技進步二等獎的證書。後來,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在此成果的基礎上與日本某公司合作,開發出了有效抗高血壓藥。羊紅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內經】關於『心本於腎』的理論,打開了從傳統補腎藥物中篩選出防治心血管病藥物的新思路。 在接診大量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的過程中,雷忠義發現純因瘀胸痛與純因痰胸悶的症狀臨床都可以見到,但更多的是痛與悶並見的患者。痰濁痹阻與心血瘀阻並不能涵蓋心血管疾病的全部證型,傳統醫學單用活血化瘀法無法完全解除臨床症狀。臨床應用時能否合二為一,採用痰瘀並治的思路值得思考。 中醫學痰瘀互結的思想源遠流長,但在上世紀70年代,這種思想在胸痹心痛病方面鮮有論述,在早期的中醫學教材中,也沒有此證型明確的診治方案。於是,雷忠義參照現代醫學關於動脈粥樣硬化病理形態學的描述,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反覆思考,提出痰瘀互結說,並以此為理論基礎,確立加味瓜蔞薤白湯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方案。臨床觀察200餘例用此方案治療的患者,均獲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1987年,雷忠義將加味瓜蔞薤白湯進一步改進制作成成藥『丹蔞片』,申請並主持了陝西省科委課題『胸痹痰瘀互結證和丹蔞片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歷時多年,從傳統中醫理論以及藥理學、毒理學、藥化學、病理學、生理學、生化學、血流動力學、血液流變學等不同角度,論證了痰瘀互結證型冠心病在臨床上大量存在,同時也證實了丹蔞片療效的客觀性、有效性。 『開發一個丹蔞片,跑壞幾雙鞋。』 雷忠義第一批傳承人、陝西省中醫醫院心內科主任劉超峰迴憶那些年和雷老一起做新藥開發時感嘆。當時研發新藥條件艱苦,要在平常忙碌的門診、查房之餘去做實驗,去許多科研系統、行政系統送審材料、審批文件,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難。 2003年,丹蔞片研究獲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5年,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973項目課題前期研究。2011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項研究。2014年,納入國家十二五重大新藥創製項目。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教授為丹蔞片提詞『痰瘀同治,穩定斑塊,臨床研究,發展創新』。2014年,由陳可冀、張敏州、霍勇等65位全國中西醫心血管病專家共同參與,討論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中,推薦丹蔞片為唯一痰瘀互結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中成藥。 近年來,雷忠義與工作室的年輕同仁在胸痹痰瘀互結證的認識上又有進一步的深入。依據中醫理論,結合臨床實踐,痰瘀郁久尤其是二者互結可促化熱,就容易產生急性冠脈綜合徵、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等。雷忠義認為此類胸痹心痛,屬氣血陰陽虧損、臟腑功能失調,痰瘀互結,日久從陽化熱,內生瘀毒,於是在『痰瘀並治』的基礎上,適當加入清熱涼血解毒之品,如黃連、丹皮、赤芍等。此即『痰瘀毒互結』理論,不僅基於中醫思維,且與現代醫學的炎症免疫學說不謀而合。胸痹心痛病『痰瘀毒互結』理論由此提出,並擬定了相應的方藥——雷氏丹曲方。此方應用多年,並成功申報了院內製劑——丹曲片,目前該藥已進入新藥研發程序,進行了臨床前研究和 I 期臨床試驗。目前,由雷忠義指導並參與,由劉超峰主持的『丹曲方抗載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課題獲省級重大課題資助,並已完成實驗部分。2016年,『DQ方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胸痹心痛病痰瘀毒互結證)的中藥新藥開發研究』立項陝西省科技統籌創新工程計劃項目。 雷忠義在項目申報成功時賦詩『痰瘀互結源遠流長,論治胸痹書華章。丹蔞問世應時勢,多謝賢達共發揚。專家共識成一統,降脂抗炎縮斑顯力量。尤喜後學多勤勉,長江後浪越前浪。時逢盛世重傳承,古樹新芽煥春光。』 行醫 大醫精誠,竭仁盡義 『是雷老先生救了我一條命,中醫真是藥到病除啊』,來複診的井先生說。60多歲的井先生是西安的老戶,一次偶然的檢查,便被三甲醫院判定為只能置換心臟才能安全存活。在絕望中,他抱着僅存的一線希望找到雷忠義。未料想雷忠義只在原來所用西藥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湯劑,不過十幾天,井先生的症狀便明顯緩解,並停用了心電監護。他後來一直找雷忠義求治,而雷忠義也特別關注井先生的病情,當服藥到218劑時,不僅症狀完全消失,病人精神也好了很多。第二年的夏天,井先生猶豫再三還想考慮做手術,但術前檢查的結果讓他格外的驚喜,不僅他的左室心功能EF值已由原來的0.24回升到0.48,而且醫生告訴他『不需要置換心臟了』。 『你們看,她指甲上有明顯的暗溝縱紋,這說明病人體內有瘀血』,雷忠義對學生們這樣說。雷忠義診治一名患者至少要用15分鐘,或者更長些。他每次出診的專家號只有15個,可『15』只是個基數,更多慕名而來的患者,雷忠義是不會讓他們失望的,他上午的門診也常常因此拖延至下午。 患者陳靜長期胸悶,頭腦總感到昏暈發麻,服用了雷忠義的藥後症狀全部消失了。她說,雷忠義不僅醫術高超,更像家裡老人一樣體貼周到、無微不至,他總像叮囑子女一樣叮囑患者,唯恐有一點點的疏漏。 雷忠義不僅醫術高超,而且會設身處地為患者着想。他堅持不開大處方,不作重複檢查,不增加病人額外的經濟負擔。不論是在本院,還是其他出診、義診、下鄉醫療,他對所有患者一視同仁,盡心治療。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雷忠義特別重視對患者的精神疏導,強調治病先治心,時時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體貼備至的關心中讓患者感受到溫暖。有患者說:『就只是聽雷老這麼一說,我的病就輕多了,更別說再吃他的藥了。』 『我的歷史是和病人們共同書寫的,是他們給了我學習、實踐的機會』。雷忠義行醫多年,始終將病人的利益奉為至上,尊重、愛護、體貼每位患者,不開大處方、不做重複檢查、不增加病人負擔。 1957年,陝南略陽發生流感疫情,當時的雷忠義還是一位年輕醫師,每天不僅要背着保健箱和針灸包防病治病,還要和老鄉們一起抬土造田,挖塘修渠,晚上還常常步行數十里去救治危重病人。上世紀60年代,他多次在陝南的城固、勉縣等縣參加鈎端螺旋體病、乙腦、痢疾等急性熱性病的防治,開設家庭病床,按時巡回醫療。即使在自己也感染鈎端螺旋體病的情況下,仍帶着病堅持出診。 他曾經冒着嚴寒和風雪,背着數十斤重的老式心電圖機,步行數十里山路去為科研觀察的患者作心電圖複查。他曾經在暴雨中奔波在泥濘的山路上,為患者送醫送藥。在陝西省中醫醫院工作期間,為了照顧遠路的患者,他常常推遲下班時間,一定要等到患者滿意離去,他才帶着疲憊和欣慰回家。有些患者不能來院,他便借休息時間騎着自行車送醫送藥上門。 雷忠義常說,『醫生的天職就是通過治病救人貢獻社會,要愛護病人,必須精研醫術』。在他60多年的行醫生涯中,經他之手而重獲生機的患者,已難以計數。一位急性心梗患者,在某醫院已被誤診為死亡而送至太平間,有單位同事前來探視,堅持要見最後一面,卻發現患者仍有呼吸。患者家屬找到雷忠義,經過4個月的治療,患者心臟供血情況明顯改善,由此加強了對醫生的信任,堅持請雷忠義調理,病情一直穩定,生活質量大為改善。這樣的事例,常被同行和學生們傳為佳話,但雷忠義卻只說了句,『這算不上什麼,都是應該的』。 隨着年齡的增長,雷忠義也常感精力不濟,但每周的門診、查房、疑難病會診以及危重病人搶救,他總是及時到場,全身心投入工作。這既可看做醫生的職責所在,更應理解是雷忠義的『仁義』之心。 雷忠義耄耋之年做過一首『從醫勵志銘』總結自己的行醫生涯,其中最後兩句尤為感人,『耄耋不已,何懼艱辛。實現夢想,不負此生。』 育才 悉心傳教,力戒浮躁 雷忠義經常對學生講:『如果科研和新藥研發不能真正解決患者的問題,減輕患者的病痛,就算拿到再多的榮譽獎勵,那也不過是欺世盜名罷了。』他做事謙和低調,不好聲張,病患送來的錦旗和感謝信都被壓在箱底。他認為,醫療科研成就得益於患者的信任支持與合作。 雷忠義在臨床與科研工作之外,始終把培養年輕的下一代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先後帶教學生8名。雷忠義總是強調中醫學博大精深、內涵豐富,自己作為導師,雖臨床60餘年,但仍學業不精,學習是先涉獵、多實踐,主張教學相長,實踐出真知,力戒學風浮躁,杜絕學術造假。他對學生整理的醫案每篇都仔細閱讀,認真評析。近年來,依託省和國家兩級雷忠義名老中醫工作室,開展對雷忠義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系統研究,先後出版了【國醫名師雷忠義臨證菁華】和【雷忠義臨證精華】。 雷忠義第五批傳承人、鹿原中心衛生院副院長王勇總結雷忠義的治學方法概括為四點:第一,紮實的中醫基礎來自對於經典認真深入的繼承鑽研;第二,臨床工作中客觀務實、嚴謹縝密,在實踐中檢驗和修正,並不斷完善理論認識;第三,衷中參西,努力學習運用現代醫學的技術和方法,優勢互補,一方面提高了臨床療效,另一方面也拓寬了中醫科研的思路;第四,學而不厭、廣納博採、勤於積累、善於總結,不斷融會新知促進自己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使得痰瘀互結理論具備了與時俱進、自我完善創新的學術生命力。 『人的一生真正遇見一位好老師,對你的人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跟着好老師可以學中醫、學經驗、學做人。雷老就是我人生中的好老師。』劉超峰這樣說。 『在老師身邊這麼多年,體會最深的是雷老對患者的仁德、仁心、仁術。』雷忠義第二批傳承人、陝西省中醫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范虹這樣說。 『雷老好奇心很強,隨時隨地看到新鮮事物都會思考,觸類旁通,這也是他在中醫臨床、科研路上不斷前進,有所創新的原動力吧。』 雷忠義第五批傳承人、陝西省中醫醫院主治醫師陳金鋒這樣說。 『精誠大醫,當代良師』,這是第四軍醫大學原校長、心血管外科專家鞠名達給雷忠義的題詞,也是對雷忠義精湛醫術和謙厚醫德的貼切概括。(張亦舒) (C)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