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明代偉大的醫學家、藥學家和植物學家李時珍誕辰500周年。近日,由中國藥學會中藥資源專業委員會等單位主辦、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承辦的第二屆中國中藥資源大會——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學術會議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辦。 大會以『發展中藥農業,促進精準扶貧,保護中藥資源,建設健康中國』為主題,近千名代表共聚武漢,繼承和發揚李時珍『博覽群書、格物明理、刻苦鑽研、求實創新』的精神,共商中醫藥事業發展大計。 定規劃 統籌產業發展方向 『我們全體中藥資源人要面向新時代,順應新時代,堅定立場,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自己,發揚中醫藥人的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精神,做到帶頭履職盡責、帶頭承擔責任、帶頭擔當作為,共同努力,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推進中藥產業持續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黃璐琦在大會致辭中倡議。他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從優化結構、數字農業、綠色發展、農戶共享、融合提升等十個方面,提出創新驅動中藥農業現代化的舉措,對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和中藥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保護和開發中藥資源是統籌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強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為中醫藥發展提供充足有效的物質保障,對新時期加快發展中醫藥事業、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副司長潘文博在宣讀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余欣榮的講話稿時表示,農業農村部將在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大力支持開展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目前農業農村部正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編制【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加強規劃引導,加大資金投入,着力打造一批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培育一批中藥企業集團,打造一批中藥知名品牌,提升中藥材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摸家底 做好中藥資源普查 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藥學的系統總結,共收錄中藥1892種,為後世留下了寶貴財富。 隨着中藥需求量的日趨增加,摸清中藥資源具體情況,是繼承這一寶貴財富,實現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 為落實【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關於『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重點任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開展了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陸續在31個省(區、市)的1300多個縣開展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據統計,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統已匯總全國1.4萬多種野生藥用資源、700多種栽培藥材和1800種市場流通藥材的信息,總記錄數達900餘萬條,照片600多萬張。而基於100多萬個樣方的調查數據,可估算出【藥典】收載的563種藥材的蘊藏量。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辦公室數據顯示,在普查中已發現新物種63個,匯交藥材樣品、臘葉標本、種質資源23萬餘份。 築體系 不斷提升中藥品質 中藥資源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只有優質、安全的中藥材,才能保證中藥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穩定性。保障中藥材品質,離不開建立系統、成熟的規範化種植技術體系。我國中藥產業正處於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躍升的關鍵時期。在為中藥農業的跨越式發展感到鼓舞的同時,也要用更廣闊的視野來科學預見和提前研判產業發展中可能出現的新問題。 『推動中藥產業發展,既要建立「大質量觀」,又要建立科技創新和技術轉化的新平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認為,『質量』是中藥農業的生命線,要通過科技創新不斷破解一系列影響中藥質量的生產問題,還要着力解決優良品種選育、栽培技術提升等中藥材可持續生產的關鍵技術問題,在『品種精準、質量精準、信息精準、服務精準』上發力,為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貢獻技術資源、專家資源。 『順境促產量,逆境出品質。』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以柑橘資源發掘與利用為例,介紹了柑橘起源與進化、柑橘多樣性、藥食同源、柑橘『上火』機理等研究成果,同時論證了逆境是誘導產生色彩斑斕的果實以及花朵或葉片的主要因素,也是誘導植物產生次生代謝物的主要因素。 敢創新 推進中藥產業發展 現代中藥產業發展空間巨大、前景十分廣闊。關鍵是如何運用現代工業理念,將傳統中藥產業發揚光大。 『發展中藥產業,一定要堅持創新驅動。』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吳海東認為,應着力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圍繞中藥材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資金鍊,注重開展以市場為導向的應用技術研究,使更多的野生藥用資源實現家種家養,使人工種植中藥材向生態化和綠色化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與此同時,也要把好質量關,促進中藥工業向上游延伸,與農業深度融合;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中藥材生產基地,幫助當地發展製造業、延長產業鏈、擴大就業增加收入 『中藥資源評估作為一種嶄新的資源管理手段,將對改變當前我國藥材資源匱乏、中藥材質量不均一、安全性受到挑戰的總體形勢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生態學會中藥資源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副主任郭蘭萍表示,中藥資源評估是新藥開發的前提,是促進中藥工業固定產地且質量管理前移的重要舉措,是現代中藥優質品牌打造的關鍵,是中藥資源保護和監管國際化視野的體現。郭蘭萍提出了基於『總量不減』的中藥資源『家底評估』和基於『保障供應』的中藥資源『供需平衡評估』的技術方法。 『我國中藥產業規模逐年增大,資源消耗逐年增加,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循環利用是減少中藥資源浪費、解決環境污染、合理開發利用中藥資源的重要手段。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資源循環利用專業委員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段金廒提出,要着力加強藥材生產及產地加工過程非藥用部位資源化利用,中藥製藥等深加工產業化過程廢棄物及副產物的資源化利用,形成中藥資源循環利用模式。(葛偉韜) (C)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