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展現中國古代科技的燦爛星空 讀【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 ... ...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8-6-21 09:45|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2411| 評論: 0|原作者: 焦鄭珊|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圖為與該書配套出版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掛圖(局部)。 說起中國古代科技文明,人們自然會想到『四大發明』。『四大發明』早已成為中華文明的一種標誌,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但其實,『四大發明』 ...

圖為與該書配套出版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掛圖(局部)。

說起中國古代科技文明,人們自然會想到『四大發明』。『四大發明』早已成為中華文明的一種標誌,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但其實,『四大發明』不足以全面展現中華民族的科技成就,因為我國古代的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

我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令人驚嘆

舉例來說,我們的祖先最先栽培了世界三大飲料作物之一——茶,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最重要的豆類作物之一——大豆,最重要的水果作物之一——柑橘。這些作物的栽培技術傳向世界,對人類生存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中國是如何建構起既有厚重人文特質、又有科技創造的傳統文化體系?如何在長時間內處於世界科技的先進水平?僅用『四大發明』恐怕很難全面地回答這些問題。

其實,國人一直都期望了解我國究竟做出了哪些獨創的科技成就。為回答『我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到底有哪些』這一問題,2013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成立了『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研究組,邀請所內外專家通力合作,梳理科技史和考古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系統考量我國古代發明創造。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對此項工作給予了持續的鼓勵與支持。

2016年6月,研究組的成果【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專著和掛圖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此書分為『科學發現與創造』『技術發明』『工程成就』3大部分,列舉了88項中國古代重要的科技發明創造,簡要說明了它們的內涵、出現時間以及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的影響。一經推出,就獲得社會廣泛關注,先後獲得2016年度『中國好書』和2017年度『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的榮譽稱號,併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頒佈的『2018年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目錄』,是一本集學術嚴謹性與表述通俗性於一身的、面向公眾的優秀科學史科普讀物。

管窺中國古代科技發展與傳播規律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的出版有深厚的研究基礎。古代科學與技術門類發展並不均衡,參比因素比較複雜,研究組首先明確了重大科技發明創造的遴選原則,並在隨後的研究、調整過程中一以貫之。基本原則有三個:一是突出原創性;二是反映古代科技發展的先進水平;三是對世界文明有重要影響。

在具體遴選過程中,研究組進行了細緻分析與綜合考量。如評估某項發明的原創性,要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獻證據來證明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或屬於最早之一且具特色。有些發明創造或是科技內涵尚未解開,或是史料不足而難以判斷其原創性,故未入選,如三國時期的『木牛流馬』。在考慮『反映古代科技發展的先進水平』這一原則時,研究組意識到有些發明創造雖未曾持續發展,或實用功能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非凡智慧和技藝。如秦陵銅車馬,銅車馬不是實用車輛,但凝聚着精湛的銅器製造工藝,讓我們了解到秦代的車制和系駕方法。研究組還關注到一些在技術複雜性方面不甚突出、卻對文明進程產生過不小影響的發明創造。例如,馬鐙雖構造簡單,卻顯著提升了騎兵的戰鬥力。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還對入選條目進行了系統分類。對於一部分證據充分可信的科技發明創造,進行了嚴謹的分類定名,如方程術、製圖六體、提花機、造紙術、瓷器、水運儀象台、雙作用活塞式風箱、火銃等。對於有些科學發現與創造、技術發明,則進行了適當概括。例如,中國古代擅長天文測算,積累了大量系統的觀測記錄,其中的新星和超新星觀測記錄還為現代科學家研究超新星、射電源、脈衝星、中子星等高能天體作出了重要貢獻。上述成就被概括為『天象記錄』而列入重要科學發現與創造,以反映中國古代天文觀測的成就。

在梳理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的同時,研究組關注到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一些特徵及規律。研究組認為,中國古代科技創造的出現在時間上並不均勻分佈。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術出現在史前,對中華文明的形成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先秦兩漢是相當數量重要科技發明的形成期。盛唐時代的科技創造不甚突出,反倒是宋代卻擁有輝煌的創造發明。大約從元末開始,我國傳統科技陷入緩慢發展階段。從某種程度上,這也反映中國古代科技成就與文化發展的同構性。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思想活躍,在政治、人文之外也貢獻了大量科技思想,如墨子對十進位值制的論述。進入漢代以後,以儒家為主幹的傳統文化形態基本形成,與之對應的是古代天文學、數學、醫藥學和農學也形成各自的科學範式。宋代儒家所形成的博學精神、懷疑精神和求理精神,或許對理解宋元科技的發達有所啟發。

縱觀古代歷史,很多科技知識是通過傳播而被不同文明分享的。比如,中國人通過多種途徑向世界貢獻了水稻、大豆和茶等作物栽培方法,以及絲織、瓷器、造紙、印刷、火藥等方面的技術,也引種了小麥、棉花、玉米、馬鈴薯和西紅柿等作物。『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國與世界貿易的通道,同時也是科技傳播和互動的活躍區域,推動着人類文明的演進。

為樹立文化自信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社會意義。首先,它是了解我國科技傳統及其『亮點』的讀物,反映我國科技史學界調整研究範式的趨勢。研究組注重探討知識的創造和傳播以及科技與各種社會因素的關係,以全球史的視野考察中國傳統科技,將古代中國與古埃及、古希臘羅馬、古印度等文明進行比較,進而審慎地判斷哪些發明創造是中國人做出的或具有鮮明的中國技術特點。研究組從整理到本書正式出版歷時接近3年,充分聽取來自不同方面的意見,88項條目的共識性高,具有較高權威性。

其次,它是中國科技史研究成果普及化的重要嘗試,體現着科學技術史在當前全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大背景下,對於提高公眾科學素養水平、增強創新自信的重要作用。科技史學科為公眾理解科學、技術、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獨特視角,其成果應當走進公眾。我們期待先賢發明創造的智慧能夠成為激勵當代國人持續創新的動力。

中國古代科技曾超過同時代的歐洲,長期居於世界領先水平,其發明創造也遠不止88項。比如,僅在機械與儀器方面,就還有犁鏡、記裏鼓車、磨車、舂車、走馬燈等,以及技術特色鮮明的赤道渾儀。中華民族是勤勞的、善於創造的,成就了眾多的技術發明和科學發現,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正是我們樹立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的出版,是科技史學界將科研成果科普化的成功嘗試,也是讀者們走進中國古代科技史殿堂、了解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精髓及其影響的鑰匙。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