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診所老闆之家 這是中國開天僻地以來,第一次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序建設了一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有時下田、有時爲村民提供預防保健爲主,在村民家門口隨叫隨到的醫生。 『赤腳醫生』,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是個熟悉而又遙遠的名詞,從1968年首次見諸報端到1985年衛生部決定停止使用這個稱謂。 近20年的歲月里,數百萬鄉村里沒有納入國家編制的非正式醫生具體實踐著中國農村的合作醫療,爲數億農民提供著最基礎的醫療服務,並在人們心中積攢下永遠的溫暖。 6.26開啟赤腳醫生新篇章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百廢待興,有限的醫療資源大都集中在城市,農村醫療和醫藥匱乏的狀況一直是黨和國家面臨的問題。 1965年6月26日,衛生部部長錢信忠向毛澤東匯報工作,當時中國有140多萬名衛生技術人員,高級醫務人員8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縣城,只有10%在農村,醫療經費的使用農村只占25%,城市則占去了75%。 當這樣一組數字被毛澤東知悉後,他發怒了。 據錢信忠事後轉述,毛澤東當時站起身來,嚴厲地說:
隨後,經過短暫培訓的農村稍有文化的『赤腳醫生』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靠『一根銀針,一把草藥』服務鄉民,構成那個年代一幅幅既溫馨又生動的畫面。 赤腳醫生的輝煌歲月記得兒時的印象中,每個村莊都有一名赤腳醫生,每個偏僻的農村都有一間小小的衛生站。 一間牆上有著紅十字醒目標誌,中間隔開的小平房內,一般都是外面充當診療間和藥櫃,裡面是擺上一隻簡陋的床輸液。 藥櫃裡藥品不多,無非是紅汞、紫藥水、紗布、酒精、青黴素、鏈黴素、磺胺密啶、四環素、安乃近之類,雖然藥品單純,恰就地解決了村民們的很多疾病需求。 那座坐落在每座村莊中心的小小衛生站,赤腳醫生都是每天24小時不間斷守護著每位村民的健康。 那時村民拿藥看病不收錢,赤腳醫生靠集體工分補助維持生活,所以那時候的醫患關係是魚與水一樣,相當融洽與緊密。 新中國就是靠這批赤腳醫生,在短短幾年間,就徹底消滅了危害村民健康的各種傳染病,有效地促進了農村衛生事業的大發展,爲中國三級衛生網築起了堅固的網底。 1972年,一部52分鐘的紀錄片【中國的』赤腳醫生』】,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它真實記錄了當時『赤腳醫生』就地取材、土法上馬炮製針對農村常見病的藥物和小小銀針治大病的情形。 美國史丹福大學幾位學者在中國拍攝的這部片子,把中國的『赤腳醫生』推向了世界,推動了全球的『中國「赤腳醫生」熱』。 1974年,世界衛生會議在日內瓦召開,王桂珍作爲中國『赤腳醫生』的代表參加了會議,並在大會上做了15分鐘的發言,她親身感受到了人們對中國『赤腳醫生』的關注和喜愛。 當時的世衛組織專家張開寧說,病人最需要服務的時候,『赤腳醫生』會及時出現。即使這個服務不是最佳的,甚至還有錯誤,但它是溫情的,『赤腳醫生』是全球醫療衛生史上值得稱道的一段歷史。 赤腳醫生的悲壯落幕1985年初,衛生部作出停止使用『赤腳醫生』這一稱呼的決定,原來的『赤腳醫生』要進行考核,合格的將被認定爲鄉村醫生,取得從醫資格後可以繼續行醫。 1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不再使用『『赤腳醫生』』名稱,鞏固發展鄉村醫生隊伍】一文,至此『赤腳醫生』的歷史也就結束了。 從1965年到1980年,中國約有90%以上的生產大隊實行合作醫療,形成了集預防、醫療、保健功能於一身的三級(縣、鄉、村)衛生服務網絡。在這個網絡下,有51萬正規醫生、146萬『赤腳醫生』、236萬生產隊衛生員和63萬農村接生員。 今天,『赤腳醫生』已成爲一個歷史名詞。但是,田間地頭那個深棕色的藥箱,拉著家常在床頭看病的情景,已成爲對於那個年代的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昔日的赤腳醫生過的好嗎?昔日風華正茂參與到赤腳醫生隊伍的村醫,現在都在七十歲以上的耄耋之年,甚至有些己跨入了八十歲、九十歲高齡。 回首當時的青蔥歲月,現在的他們垂垂老了,他們現在過的還好嗎? 全國有很多老村醫己經是馬放南山,刀劍入庫不行醫了;有很多老村醫還在堅守崗位,站好最後一道班;有很多老村醫由於積勞成疾,在病痛的煎熬下己經去世,不在人間! 這些老村醫雖然爲共和國的衛生事業奮鬥、操勞、砥礪了一輩子,可是他們的晚年生活大都悲慘淒冷? 由於全國老村醫的養老待遇缺失,這些老村醫的老年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是當今社會欠他們一份善待與公正! 又是一年六月,讓我們重溫歷史,走進那段特定年代裡的溫馨回憶。不要忘了今日中國的輝煌健康衛生事業中,有他們奉獻的汗水與心血;有他們奉獻的青春與熱情;有他們奉獻的不倦進取與不懈奮鬥! 正因爲有了他們的開墾荒漠,才有了現在的四季芬芳;正因爲有了他們的澆灌培育,才有了現在的豐碩成果;正因爲有了他們的開拓進取,才有了現在的靚麗風景……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診所老闆之家』,作者/尹於華,編輯/龍葵,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