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家族文化与中国传统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8-7-14 22:26| 发布者: 延章| 查看: 2253| 评论: 0|原作者: 朱丽霞|来自: 光明日报

摘要: 中国家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孝”,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基本道德规范,“孝”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习惯,《孝经》称,孝乃“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作为做人立身之本 ...

中国家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孝”,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基本道德规范,“孝”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习惯,《孝经》称,孝乃“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作为做人立身之本,孝要求对长辈尽顺从及敬养义务。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说,中国“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孝文化”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色。上海陆家嘴俨山园与浦西豫园的兴衰史,就是以“孝”为核心展开的家族兴衰史。

浦东陆家嘴是国际金融中心,代表着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但在五百年前,这里是明代上海著名望族陆氏家族的私家庄园。明代嘉靖年间,经筵讲官(三品京官)的庄园主陆深,为尽孝道,秉承祖辈父辈意愿,继续经营修建而成俨山园,扬名天下。这个美丽如画的贵族庄园在主人陆深过世后,迅速凋零。今天,有关陆家嘴的文化痕迹荡然无存,而与俨山园隔江相望、同样著名的古典园林——豫园,却依旧长存,一派繁荣。

陆氏家族世居华亭,南宋时期,其中一支由华亭迁出至百里外的魏塘马桥定居。元末明初,陆深曾祖陆余庆充军途中自杀,留下五岁孤儿陆德衡,而家产则被六个女婿瓜分。陆德衡流浪至上海县,32岁入赘上海章姓人家为婿。在岳父资助下,陆德衡携带家口迁居浦东,成为浦东陆氏始祖。到陆深祖父陆璇,浦东陆氏已发展为江东富户。陆璇经营田产,到陆深父陆平,家业扩大。陆平擅长经商理财,闯关东,下潇湘,赴闽海,奔岭南,从事商贸,积累了万贯家资。陆氏家族日益壮大,奠定了陆家嘴庄园的雄厚资本。陆深有18个同父异母兄弟,他为将来财产的继承分配而深深忧虑。

陆深考中进士做官40余年,很少回浦东,但在田产经营上并没有松懈。俨山园中建造了江南最宏敞的私人藏书楼,还有主人独立的刻书坊和私塾学校。陆深雇用了10多个最优秀的刻工长住俨山园,刻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言小说集——《古今说海》。晚年,陆深一生经营的俨山园名冠江南。但陆深退休后不久去世,俨山园也因无人管理而荒废,又经明末倭寇侵扰而化为瓦砾,烟消云散。

浦西豫园与浦东俨山园同样建于明代,俨山园建造于明初,竣工于明中期,历经百余年,经历了祖父、父、子三代;豫园建造于明中期嘉靖三十八年,是时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父亲祝寿而建造。明清易代之际,清兵南下,潘氏后裔潘复受南明政权委任镇守上海。潘复保卫家园,组建义军,誓死守城。失败后出逃海上,未知所终。易代之初,通政司参议张肇林及时将豫园改作寺院,豫园由此得以保存。其后,改为书院、寺庙,成为公共场所。上海开埠后,豫园成为各贸易商会的会所。

陆深在任山西乡试主考时复核考卷,发现一名“伶人”之子被录取(当时规定不能进入仕途),于是问罪于阅卷官。所有参与阅卷的考官集体为该考生求情而被拒,太原晋王亲自出面求情也无济于事,陆深坚持“宁可使学校缺一人,不可使一人污学校”。考试事件反映了作为理学家的陆深内心深处的贵贱等级。嘉靖年间,陆深在北京任帝王师,正是倭寇疯狂骚扰中国海疆的时期。上海县长致书陆深,商议修建上海城墙。陆深认为修筑城墙费用巨大,因此拒绝。事实上陆深不希望自己在钱财方面有所损失。不久,上海县长再度以在黄浦江修桥为由致书陆深,陆深再度拒绝。此后,陆深频频致书其子陆楫,安排迁居浦西事宜,将松江佘山上整幢建于北宋的寺庙——昭庆寺全部购买下来并开始重修。此外,在浦西上海县城,还购买了数十间房舍。浦西所有房产尚未整修完毕,陆深便辞世了。

陆深极为珍视家族文化与香火承继。他一生共育有13个子女,多已夭折,最后只剩一儿一女。独子陆楫体弱多病,在陆深死后不久也离开人世,年仅38岁,无子。陆深晚年为延续陆氏香火过继了一个嗣孙。为了未来的家业,陆深精心挑选后继者。为此,他特意在俨山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露天午宴,邀请全族童子共进午餐。经过午宴观察,陆深挑选了一个极为聪明伶俐的族孙作为嗣孙。但后来,这个聪明的嗣孙仍然功名无望。至嘉靖中期,当倭寇登陆上海时,数千倭人部队进入俨山园,抢掠一空。战后,俨山园一片荒芜,风光不再。

而豫园则不同。豫园经历了与俨山园迥异的命运。嘉靖三十八年,时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给80高龄的父亲潘恩祝寿而始建豫园。其父潘恩官至工部尚书。潘恩三个儿子,潘允哲、潘允端都高中进士,三子潘允亮虽然科第未举,但也是地方名人。潘氏一门父子三进士,在上海,潘氏又是热心地方救助的慈善家族。潘允端《玉华堂日记》记载了豫园的日常生活,其中,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助成为豫园生活的主要内容。豫园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园主的孝,而且体现了园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博大胸怀。潘氏家族的“孝”使得豫园历经风雨而未沧桑,而陆家嘴俨山园仅在明代昙花一现。

陆深努力读书进取,获取功名,对陆氏祖上尽到了孝道责任,对子女精心培养。独子陆楫的仕途功名令陆深忧心忡忡。陆深的两个私人专职邮差所送家信的重要内容即是交代陆楫的营养调适和生活细节,陆深托人从东北长白山购买鹿茸人参为陆楫调理身体,同时,从全国范围内寻找良医,常住陆家嘴为陆楫治病。每当三年一度的科考到来,陆深矛盾纠结,希望陆楫刻苦努力,同时亦担忧陆楫劳累过度,其拳拳爱子之心,流溢在家书的字里行间。对于陆氏家族未来的责任,陆深竭尽全力。对于家庭意义上的孝,陆深已尽心竭力。

但是,孝的更广泛更重要的意义体现在由家族的孝扩展为对社会的普遍关怀,只有将对家族之责任推广至社会关怀,孝才能有意义有价值。陆深片面地解读了儒家的孝道理论,他对于孝的理解仅限于对自己直系的长辈和晚辈,是狭义的孝道。他所秉持的孝没有提升,没有扩展。故陆深的孝最终只能与俨山园一样,在其辞世之后便迅速凋零。

而潘氏家族则将家族孝道扩展至社会。潘氏家族不仅把孝当作家族文化弘扬传承,而且把孝推及社会的行为准则中。每当有灾难发生,潘家都会打开私人粮仓,或分发粮食,或设粥厂,救济灾民。豫园潘氏尤重家族教育。“履富履贵履盛满,如履春冰;保身保家保令名,如保赤子”的祖训代代相传,维护家族的文化声名是潘氏家族中每个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表明这个家族对家风门第的珍爱和对子孙后辈的严格教育。豫园潘氏的数代主人,都力所能及地为地方尽慈善之力。正由于秉持孝道传统,潘氏家族在明清时期发展为一方深孚众望的豪门望族。

“孝”作为道德观念,产生于家庭,推及社会,提升于国家成为“忠”。在古代,孝是处理人伦关系的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古代五伦关系中,父子被视为极为重要的人伦关系。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在“国家”的概念中,“国”在“家”之上,证明忠于国家的重要性,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此,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包含着社会政治伦理的广泛意义,即便已经进入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中国的家族文化与优良传统依然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不容轻视的借鉴意义。

    (作者:朱丽霞,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