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從范仲淹家訓看宋代士大夫的家國情懷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8-7-20 23:52|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698| 評論: 0|原作者: 楊納名|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范仲淹是宋代名相,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家、文學家。他為官清廉,以憂國憂民的情懷享譽後世。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儒家思想名言,是對文彥博提出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國理 ...

范仲淹是宋代名相,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家、文學家。他為官清廉,以憂國憂民的情懷享譽後世。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是對文彥博提出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國理念的繼承和發展,激勵着宋代士大夫滿懷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范仲淹先憂後樂、為國為民的一生,被視為中國古代士大夫的楷模,同時他也治家甚嚴,教子有方,先後編寫【戒諸子及弟侄】【六十一字族規】【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義莊規矩】等家訓、族規,以訓誡范氏子弟和族人,經其子范純仁等不斷整理、完善和實踐,范氏家族人才輩出,以清廉奮進的家風聞名天下。

范仲淹繼承了儒家『百行孝為先』的傳統,提倡『道從仁義廣,名由忠孝全』(【四民詩·士】)。他在【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首句就訓誡子弟『孝道當竭力』。范仲淹出身貧寒,幼年喪父,隨母改嫁,母子受苦頗多,當其進士及第、獲得高官厚祿時,『欲以養親,親不在』,從而留下了深深的遺憾,因此他告誡子弟不要只知『享富貴之樂』,要懂得『孝養有時』的道理。

訓子、治家,亦不忘倡導和睦宗親、鄰里,進而兼濟天下。范仲淹主張『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邊境』(【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要求同宗兄弟之間要互相幫助,多積善積德,更要有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大愛情懷。范仲淹治家不局限於小家,而是着眼於整個宗族,不『獨享富貴』。他訓誡子弟:『家族之中,不論親疏,當念同宗共祖,一脈相傳,務要和睦相處,不許相殘、相妒、相爭、相奪,凡遇吉凶諸事,皆當相助、相扶,庶幾和氣,致祥永遠。』(【六十一字族規】)在要求家族內兄弟互助、鄰里友善的基礎上,特別強調要『敬長與懷幼,憐恤孤寡貧』。在『慶曆革新』失敗之後擔任杭州知府時,范仲淹用自己的俸祿在家鄉蘇州購置良田千餘畝,設立義莊、義田,以救助家族中的孤老貧弱者,兼及『鄉里、外姻親戚,如貧窘中非次急難,或遇年飢不能度日,諸房共同相度詣實,即於義田米內量行濟助』(【義莊規矩】),同時『又設義學以教,教養咸備』。

范仲淹創立義莊、義學救恤族親、鄰里,教化子弟,客觀上有利於實現宗族、鄉村自治,淳化民風,穩定社會秩序,得到了北宋朝廷的肯定和嘉獎,『朝旨以義莊義學有補世教,申飭攸司,禁治煩擾,常加優恤』(【范文正公義學記】)。此舉不僅對宋代的社會風氣產生了很好的作用,各級官吏和士大夫們紛紛效仿,置辦義田、義莊、義學蔚然成風,而且對後世也影響深遠,仿行者遍及江南,歷經800餘年而不絕。

范仲淹一生廉潔奉公,知行合一。他要求子弟『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從而培養謙恭、廉潔的意識,戒驕戒躁。官員的廉潔是從小養成的,用范仲淹的話講,就是『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因此,他『常以儉廉率家人』(【范文正公言行拾遺事錄】),身體力行,『食不重肉』『衣才蔽無形』。在自己過着節儉生活的同時經常接濟窮人,撫恤遺孤,獎勵將士,他死後,『斂無新衣,友人醵資以奉葬』(富弼:【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銘】)。

范仲淹認為富國安民必須改革朝政,懲處貪官污吏。在他看來官員的廉潔,要從小事、日常言行做起,從自家着手。其【戒諸子及弟侄】云:『汝等但小心,有鄉曲之譽,可以理民,可以守廉者,方敢奏薦。』他還訓誡子弟為官要清白,不要謀取私利,『汝守官處小心,不得欺事……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營私利……以光祖宗』(【與中舍二子三監簿四太祝書】)。范仲淹還作【君子樹】以明志:『持松之清,遠恥辱矣……有松之心,德可長矣。』他認識到清正名節需要平日珍惜,勸誡子弟:『平生之稱,當見大節,不必竊論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戒諸子及弟侄】)

范仲淹作為宋代士大夫的廉儉表率,引起不少朝廷要員的共鳴和效仿。司馬光作【訓儉示康】以訓誡子孫云:『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南宋名相趙鼎對【訓儉示康】推崇備至,其【家訓筆錄】云:『節儉一事,最為美行。』並要求子弟每人抄寫【訓儉示康】一本,『以為永遠之法』。

宋代實行『以文抑武』政策,形成了君主『與士大夫治天下』的局面,這種治國方針被美化為『祖宗家法』。而魏晉以來的士族政治,自唐末五代已經衰落,科舉考試成為選拔官員最公平、最重要的渠道,以范仲淹等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參與國家、社會治理的熱情高漲。范仲淹清醒地認識到政治和社會變革的根本問題,在於教育和科舉改革。因此,他在慶曆革新中就提出『欲正其末,必端其本』,『興學校,本行實』,『育才之方,莫先勸學。』這些觀念在范仲淹家訓和子弟教育中亦屢有體現,他要求子弟『勤讀聖賢書』,創辦義學,將口頭勸學與系統的學校教育實踐相結合。其【義莊規矩】鼓勵同宗子弟積極讀書,參加科舉考試,按照應考的級別和成績的好壞,給予錢糧支持,並由范氏義莊出資聘請老師,教授舉業,使得『諸房子弟知讀書之美,有以激勸』。

范仲淹在教育子弟問題上,一貫秉承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原則,要求子弟,不要計較個人得失,要心繫國家,有憂患意識。他告誡子弟:『京師少往還,凡見利處便須思患。老夫屢經風波,惟能忍窮,故得免禍。』(【戒諸子及弟侄】)培養子弟的憂患意識,做事要『謀畫為先,聰明自廣』(【蒙以養正賦】),不必計較一時利弊得失,要忍受貧窮和失敗的考驗,『勤學奉公』,時刻做好報效國家的準備。范仲淹勉勵子弟,勤奮學習,以堪大任,『力微不足以助國家之急』,『大參到任,必受知也。惟勤學奉公,勿憂前路。慎勿作書求人薦拔,但自充實為妙;將就大對,誠吾道之風采,宜謙下兢畏,以副士望』(【戒諸子及弟侄】),鼓勵子弟自食其力,憑藉真才實學獲得大任。范仲淹身體力行,言行一致,訓誡子弟成果顯著,他曾自豪地講『二郎、三郎並勸修學,口立功課,彼中兒男,切須令苦學,勿使因循。須候有事業成人,方與恩澤文字』(【家書·中舍】)。諸子皆為世所稱,長子純佑陪伴他出生入死、鎮守邊關;次子純仁進士及第,『自為布衣至宰相,廉儉如一,所得奉賜,皆以廣義莊』(【宋史·范仲淹傳】),秉承父教,關注民生,成為一代名臣。其他二子也名顯一時。

總之,范仲淹家訓以及治家舉措,始終把家國情懷放在子弟教育的首位。范仲淹一生憂國憂民,史稱其『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宋史·范仲淹傳】)。他的家訓和治家理念及舉措,充分體現了『先憂後樂』的思想,將道德修為與國家命運聯繫在一起,不僅影響了士大夫主流觀念的轉變,而且成為宋代家風家教的重要特徵,強化了宋代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宋朝先後出現了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一大批『以直言讜論倡於朝』的名臣,『中外縉紳,知以名節相高,廉恥相尚,盡去五季之陋矣』(【宋史·忠義傳序】)。

(作者:楊納名,系西北師範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副研究員)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