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到近兩年收藏界的種種亂象,故宮博物院此舉很有些『面對亂象,以正視聽』的味道。
故宮博物院日前發表聲明,針對近年來該院相關人員不斷參與社會文物鑑定等活動的情況作出規定:今後凡該院在職、離退休人員再參加上述活動時,應獲得故宮博物院的書面授權,否則屬個人行爲,後果由本人承擔,故宮對此不承擔責任。此聲明一經發出,便得到有關專家的肯定,如收藏專家馬未都就認爲:故宮的聲明『表明了一個很好的態度』。 面對亂象以正視聽 聯繫到近兩年收藏界的種種亂象,故宮博物院此舉很有些『面對亂象,以正視聽』的味道。它一方面告知社會:某些鑑定者在參加社會上相關鑑定活動時,即使真的具有故宮專家的身份,如沒有故宮的書面授權,其言辭和鑑定也不能代表故宮的立場,這樣,就把某些專家的個人行爲與故宮的官方態度截然分開,不致令公眾產生錯覺;另一方面,則體現出故宮作爲國家一級文物收藏單位,對本單位聲譽的重視以及對相關人員在參加類似活動時的一個約束和提醒,其初衷和做法都值得肯定。 不過對很多收藏者來說,『故宮專家』的確是個金字招牌,乃至被許多人所篤信。不幸的是,近兩年連續發生的兩起『天價贗品』鑑定事件,竟都和故宮的某些專家有關。這也提醒廣大收藏愛好者:對所謂專家也不能盲目聽信。 單位信譽不容透支 然而說到收藏,專家畢竟還是權威,只是近年來有些專家在業務上『不專』的同時,心眼似乎也被日漸浮躁的社會與私慾弄得過於『活泛』了。從這個層面,故宮博物院的一紙聲明固然有其不可否認的積極作用,但對個別不自覺或甚至根本無視職業道德的人,能有多大的約束力,我還真有些擔心。事實上,單是故宮專家這件『馬甲』,其實也是一筆無形資產,在某種意義上,它也和故宮也緊密相連。試想:那幾個參與上述兩件贗品鑑定的專家,哪個不是頂著故宮的『字號』才得到公眾的認可? 還是馬未都先生說得好:公職人員要爲所在單位的信譽負責,不能透支單位信譽。如此,呼籲公職鑑定人員加強道德自律是一個方面;而如何在制度設計上,制定出針對這種對單位信譽任意透支的處罰措施,才是故宮等相關單位應予考慮的當務之急。 (葉之植) 來源:京華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